理论教育 民族声乐表演训练及发展趋势研究

民族声乐表演训练及发展趋势研究

时间:2023-07-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般提倡在声乐表演基础训练中,从一开始就抓住音乐这具有特殊艺术质量的线索进行训练。逐步熟悉和积累主体对音乐的感受,音乐对主体的作用,注意在音乐中生活的心理和形体的微小变化,为今后的声乐表演训练打好基础。在声乐表演艺术中无论演员自身或角色的创造,都分别对形体动作有着相应的艺术要求。所以说,拥有丰富的想象力是声乐教学中一种可以支配和推动歌曲演唱的推动力。

民族声乐表演训练及发展趋势研究

一、 动作训练

(一)无实物动作练习

在无实物练习中,应学会为自己构思的练习命名,学会准确地概括练习的中心内容,选择适当的词汇来命名。在此阶段一般的练习题目是动宾结构词组,即一个动词加一个名词。如 “画图纸”,“画”是动词,“图纸”是名词。一目了然,无实物动作必须要围绕着 “画”来组织。每个练习的时间可长可短,一般1~3分钟。如做得好,长一点也无妨。只要对创作状态有利、表演得有兴趣、动作不拖沓就行。

无实物动作练习是一种有机沉默练习,为了使练习者把注意力集中于形体动作的准确性,在练习过程中要保持有机沉默。在此阶段的练习中加入语言而分散了无实物动作训练的质量都是不允许的,必须专心致志地完成动作。

音乐中的练习。

在无实物练习的后阶段,可以由学生自选或教师指定一段音乐。

为练习选一段音乐,可以使学生学会在原先的练习中加上音乐,感受由于音乐加入之后对表演者的形体、心理感觉影响,同时学会在音乐的制约下对形体节奏的控制,然后再根据音乐的情绪去组织一个无实物练习。

一般提倡在声乐表演基础训练中,从一开始就抓住音乐这具有特殊艺术质量的线索进行训练。逐步熟悉和积累主体对音乐的感受,音乐对主体的作用,注意在音乐中生活的心理和形体的微小变化,为今后的声乐表演训练打好基础。

(二)与生活之间的关系

艺术来源于生活,生活是艺术创作的源泉,这是文艺理论中的大命题。然而,在声乐表演的最初阶段,必须强调从生活中寻找创作素材。这不只是一个单纯的理论问题,而且是一个艺术实践过程中必须十分关注的问题。我们所说的观察生活不是一般地把生活现实作为艺术表演的素材,而是必须仔细选择生活细节。例如,我们都看过卖早点的小吃铺前师傅们炸油条,要谈起炸油条,大家可能都说见过,有的还自认为很熟悉。然而,当我们要求从和面炸油条开始时,就发现这样的情形:有许多细节尽管见过,但没有做过,就无法使自己在练习中进入炸油条的状态。而只要其中一个形体动作不真实,表演者的信念感就会立即失去。表演者必须扩大自己熟悉的生活面,才能去发现丰富的无实物动作的表演素材。

在观察生活的同时,强调在实物中去寻找动作的感觉,要设身处地地用手、眼睛、耳朵、皮肤、鼻子、舌头……立体地去感受生活。在 “炸油条”的练习中,既要用手接触面粉,接触擀面杖、砧板、感觉面粉的柔软度,又要用眼睛看到沸腾的油锅里的油条在滚动,锅底下煤气在燃烧,手上面团大小在变化;同时还要能闻到油烟味、油条味和周围环境的其他味道。这样的立体感觉,一定会促使表演者的整个形体生活生动协调,促进了良好创作状态的建立。[1](www.daowen.com)

二、 形体动作训练

形体动作,包括形体与动作两个方面。就形体来说包括体型与体态,一般来说,声乐演员的体型的各个部分要具有和谐匀称的比例,胖瘦高矮能有一个适度的协调,尤其是面部容貌与表情应具有端庄、自然、优美动人的表现。由于声乐演员在很大范围内,要面对千百万听众或观众,而歌剧、戏曲等声乐表演形式在进入角色创造的表演中是不可能不面对观众进行交流的。除了戏剧性的性格演员在体型上可以有特异表现外,作为声乐独唱等形式的表演者,体型的优美自然会在视觉中产生辅助效应。其次是体态,体态是静态与动态的有机结合,它是人体造型美的结果。体态是身体的姿态,它是根据不同体裁形式与具体内容、情节变化的要求来变化形体动作的,在以内在心理情感为动力的形体造型中,创造出神形兼备的形体动作形象来。

形体动作是创造生动舞台形象的重要手段,任何表演艺术都离不开形体动作。声乐艺术虽然主要依靠歌唱音响去诉诸人们的听觉,但同样要通过形体动作的表演来辅助或烘托声情的艺术创造。形体动作作为无声的体态语言,早已成为表演艺术中传情达意的重要手段。声乐表演者的一招一式一举一动都同样关系着声乐舞台形象的表现。在声乐表演艺术中无论演员自身或角色的创造,都分别对形体动作有着相应的艺术要求。

三、 心理训练

(一)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我们要积极培养学术的想象能力,比如声音的形象感,我们就要了解各个民族的风土人情和生活习惯等人文知识。由于每一个人所生长的环境、爱好、性格、教育程度都不相同,对社会和人生的感悟也都有所不同。如何丰富自己的敏锐神经,这个要通过我们自己来不断去寻找和发掘了。我们可以通过最感动的人或事作为突破口,以此来开发自己的想象能力,从而感受到各个民族之间的不同情感,用心去寻找最能打动人、最具感染力的声音。所以说,拥有丰富的想象力是声乐教学中一种可以支配和推动歌曲演唱的推动力。如何更好地去培养学生良好的歌唱心理,拥有良好的歌唱技能,我们需要一系列从心理到生理的转变和理解。良好的心理素质、正确调整心理活动,这些都是提高演唱者歌唱水平的重要基础,更能使歌者在表演中完美地表达出对艺术作品的情感。有利于表现和解放天性,进而升华自己,把作品中高雅之美表现得淋漓尽致。在心理调控的作用下,提高了发声的技巧和发展认识能力。能够提高个人能力、气质和性格,以及信念的树立和培养。在声乐教学中,我们要着重对学生的心理素质进行培养。与同学们建立起交流和沟通的渠道,在交流中学会换位思考,让我们与学生之间建立起足够的信任。

(二)演唱前的心理准备

在演唱前应该首先要 “想”,也就是所说的演唱前要做好准备,才能指挥好每个歌唱器官。我们在教学中要营造一个好的学习气氛,能够使同学们感到轻松愉悦,我们通过这种方式来加快同学们正确掌握演唱的方式方法,主观积极地去刻画和表演声乐作品。我们在对同学进行心理素质等综合能力训练中,可以为大家准备不同风格、不同题材的声乐作品,对同学们进行相关训练,如电影插曲《绒花》、歌曲 《美丽心情》、京剧 《林海雪原》中 “智取威虎山”选段、歌剧 《茶花女》等曲目。以上的这些曲目中有戏曲、歌剧选段、艺术作品等,这些作品对演唱者声音的掌握要求十分严格。[2]

[1] 臧学军,岳炳丽,纪璐.声乐表演训练与声乐审美研究 [M].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2012.

[2] 格根必力格.民族声乐表演教学研究 [J].现代交际,2014(3).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