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全力以赴:在工作和休息中贯彻的生活态度

全力以赴:在工作和休息中贯彻的生活态度

时间:2023-07-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因为据统计,美国的百万富翁中有20%是犹太人,而且犹太人历来被公认为最会赚钱的民族,被誉为“世界第一商人”。然而,事实上,犹太人并不以赚钱为人生目的。在犹太人看来,无论是工作还是休息,都要全力以赴。1937年的一个星期日早晨,洛克菲勒在毫无痛苦、不知不觉中平静地去世,享年97岁。洛克菲勒的生活态度是值得人们学习的,同样,身处职场重压下的人们,在工作之余,一定要懂得休息。

全力以赴:在工作和休息中贯彻的生活态度

曾经有人说,人的生命只有两种状态:运动和停止。现代社会,处于重压下的年轻人每天都在拼命地工作,虽然双休日时能够在家小睡个懒觉,但恐怕心情也不会那么淡然。用持之以恒的精神拼搏、奋斗,是我们必须具备的一种品质,但并不意味着要一刻不停地奔波与忙碌。适可而止,会休息才会成长。只会向前猛冲,而不懂得减速缓行的人,在人生的某个弯道处,一定会冲出跑道,损失更多。

在《犹太宗教智慧》一书中,有一段话谈到“人生的目的是什么”这一问题。一般人可能会认为,犹太人人生的目的应该是“赚钱”。因为据统计,美国的百万富翁中有20%是犹太人,而且犹太人历来被公认为最会赚钱的民族,被誉为“世界第一商人”。

然而,事实上,犹太人并不以赚钱为人生目的。相反,他们认为人生的目的就在于热情地享受生活。在犹太人看来,无论是工作还是休息,都要全力以赴。石油大王洛克菲勒说:“我学习工作也学习享乐,我的生命就是愉快的假日,充满工作、充满享乐,上帝日日都在保佑我。”这句话就是在告诫我们要懂得休息、懂得享受生活。洛克菲勒虽然掌管着标准石油公司的决策大权,但他从来不忽视身体的休息,更重视和家人一起享受时光。

退休后,洛克菲勒过着隐居生活,在波坎铁柯庄园植树,修剪草坪,仔细考虑如何将自己的基金用在最值得使用的地方。他享受着简单的天伦之乐,在海滩与家人度假,在礼拜堂或街上与人聊天。他从来不喜欢回头看、重温或抱怨往事。但到过他家里的每一个人,在离开时,对其沉着、忍耐和简朴总怀有一种由衷的敬畏感。

1937年的一个星期日早晨,洛克菲勒在毫无痛苦、不知不觉中平静地去世,享年97岁。这是上帝给这个基督徒最好的奖赏。

洛克菲勒的生活态度是值得人们学习的,同样,身处职场重压下的人们,在工作之余,一定要懂得休息。只有劳逸结合,才有更高的工作效率。

有个企业家从十几岁就开始给别人帮工,每天都是早起晚睡的,整天都是忙忙碌碌,好像就没有休息过,也没有参加过任何的娱乐活动。那段日子,他的梦想是,将来自己有一间铺子就好了。

几年后,他终于开了一间铺子。生意不错,此时,他告诫自己,自己的生意,更不能放松,于是仍然起早贪黑,匆匆忙忙,休息时间更少了。他想,等将来生意做大了就好了。

又过了几年,他的生意果然做大,拥有了数间很大的门市,每天货进货出几百万元的资金流动,他更不敢放手给别人去做,还是自己苦拼,联系货源,接待客户,管理账目……没黑没白,忙得如有狼在后面追一般。看他如此辛苦,有人就劝他:“你放一放可以吗?好好的休息一天,看看世界会不会大变!”(www.daowen.com)

他回答:“不行,我不做时,别人会做的。前面的那些大户们我会追不上的,后面一些中小户又逼上来。放一放,我会落在后面的。”

终于有一天,他累倒了,被迫躺在病床上不能动了,以前高速运转的日子一下停下来,他终于可以静静地想一下匆匆而过的人生了。有一天,他看到一个病人被抬进手术室后再也没回来。那个病人很年轻,刚刚还与自己谈过出院后要去旅行。他看着对面空空的病床,心不由一震,顿时大彻大悟:人由生到死其实只是一步的事。这一步,自己却走得太过沉重啊!一直以来,自己的名利心太重,想要的太多,然而真正得到的却很少。如果不是这次病倒,他会一直拼到50岁、60岁,甚至更久。没有娱乐,没有休息,最后两手空空的离开这个世界,这是一件多么可悲的事啊!康复后,他像换了一个人似的,生意还在做,只是不那么拼命了,他不再去追前面的大户,也不怕后面的小户追上来,甚至错过一笔很有赚头的生意也不会在意,人们还经常可以在高尔夫球场上看到他,有时他也与家人坐飞机到外地旅游。

他终于懂得了生活的意义。

生命如此脆弱,人生苦短,我们当然需要努力地工作。但我们不能忘记,除了工作之外,还有很多值得我们追求的东西,如健康、幸福等。因此,我们也应和故事中的企业家一样,及早觉悟,收获一份最本真的快乐。

有过登山经历的人也许会有一种体会,那就是:山很高,需要分好多步才能登顶,如果中途不停下来休息,那么必然在最接近终点的时候累倒。工作中,我们适时调整自己也是必需的,一个真正会学习的人不会打疲劳战,而是懂得充足的休息之后才有更充沛的精神的道理。

塔木德启示

会休息才会工作。我们只要合理安排时间,懂得调节自己,做到劳逸结合,大可不慌不乱,甚至有一些充裕的时间享受生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