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项目式学习:详解其内涵与实践方法

项目式学习:详解其内涵与实践方法

时间:2023-07-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对于项目式学习的内涵,各国研究者从不同角度进行了阐述。这种教学方法的学习过程侧重对所学知识的实际运用,同时强调学生作为学习主体,自主进行项目设计、决策、调查和开发,学习结果看中的是最终产品的开发与制作。中国学者对项目式学习也有不同的看法。基于上述关于项目式学习的定义可知:项目式学习既是一种教学方法,也是一种课程形态;既是一种教与学模式,也是一种教与学方法。

项目式学习:详解其内涵与实践方法

什么是项目式学习呢?

对于项目式学习的内涵,各国研究者从不同角度进行了阐述。

美国巴克教育研究所的学者将其定义为一种教学方法,指出:基于项目的学习是指让学生通过对复杂、真实问题的探究过程,通过精心设计项目作品、规划和实施项目任务,掌握所需知识和技能的一整套系统的教学方法。[2]这里的项目必须是复杂、具有挑战性的任务,旨在利用项目任务构建一座连接学科内容与真实世界问题的桥梁。这种教学方法的学习过程侧重对所学知识的实际运用,同时强调学生作为学习主体,自主进行项目设计、决策、调查和开发,学习结果看中的是最终产品的开发与制作。

2014年,芬兰国家教育委员会(Finnish National Board of Education)公布了新的国家课程,并于2016年8月正式实施。这次芬兰新课程的实施,曾被国外和国内的媒体报道为“颠覆性的改革”,“将取消分科式教学,转为全面实施现象教学(类似于项目教学)”。[3]从这个角度上看,项目学习被理解为一种特殊课程形态。从根本上,这种课程形态的出现颠覆了原有的分科教学方式,把学生的认知作为教育核心,而非传授固定的教学内容。通过更多的互动教学,教学彻底告别了传统的知识灌输模式,变成了学生学习能力的主动提升过程。

中国学者对项目式学习也有不同的看法。(www.daowen.com)

刘景福等人认为项目式学习是以学科的概念和原理为中心,以制作作品并将作品推销给客户为目的,在真实世界中借助多种资源开展探究活动,并在一定时间内解决一系列相互关联着的问题的一种新型的探究性学习模式。[4]这种观点将项目式学习界定为了一种学习模式。这一界定强调项目式学习以核心概念、关键原理作为载体,将知识获取和自主探究、问题解决相结合,让学生借助相关学习资源,经历一系列探究和思考过程,以此来获取知识、提高能力、发展素养。

黎加厚教授则认为:项目教学是学生通过参与一个以学习、研究学科的概念和原理为中心的项目活动,通过调查和研究来解决问题,以构建起他们自己的知识体系,最后运用到社会实际当中去。[5]这将其定义为了一种教学模式或教学方法。该观点强调项目教学行动导向的特征,认为其是学生通过参与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教学活动,认为学生通过体验整体性、综合性、探究性的项目,解决与生活相关的、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或任务,完成并展示相应的作品,有助于构建知识体系,提升多种学习技能,同时强调了其实际应用价值。

北京师范大学郭华教授则认为,在动态的实践层面,项目学习既是课程形态又是教学形态(教学策略),二者合二为一。在此基础上,他这样来定位项目学习:项目学习是在系统学科知识学习的基础上,学生综合运用多学科学习成就进行自主学习的一种综合性、活动性的教育实践形态。[6]这种教育实践形态与系统的学科教学相互映照、相互支撑、相辅相成。这一方面突出了项目学习是学校教育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另一方面凸显了项目学习基于学科又超越学科,有助于学生理解不同学科的独特价值及学科间的相互联系,具有帮助学生关注当下社会生活、融入现实生活的不可替代的价值。

基于上述关于项目式学习的定义可知:项目式学习既是一种教学方法,也是一种课程形态;既是一种教与学模式,也是一种教与学方法。不论选取什么样的角度来定义,项目式学习就是学习者针对某个具体的学习项目,最优化的合理利用学习资源来解决项目的相关问题,在主动探究和问题解决中获得较为完整而具体的知识,形成专门技能并获得发展性的学习。现有研究对其概念的界定往往侧重以下要素:真实的问题情境,学生对问题的自主与合作探究,运用各种工具和资源促进问题解决,最终生成作品或显性成果,在制作作品过程中完成对知识的理解与建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