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古代发明与近代发展:西方复制中国的考论

古代发明与近代发展:西方复制中国的考论

时间:2023-07-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神学导师J.G.沃斯主张,历史上的犹太-基督教无缘于科技发明,后者发生于“普遍的上帝的赐予”,它体现于中国。)我们应该明白,宣称发明和发现及人类的进步都是基督教的产品,是何等的无知和愚蠢!到1930年,中国历史学家向达依据国外的资料得出结论:“在中世纪,中国的四大发明——造纸、印刷、火药和指南针——传入欧洲,开启了近代欧洲文明。”

古代发明与近代发展:西方复制中国的考论

神学导师J.G.沃斯主张,历史上的犹太-基督教无缘于科技发明,后者发生于“普遍的上帝的赐予”,它体现于中国。沃斯写道:

关于发明和发现,它们不是基督教的产品,而是上帝的普遍恩典的赠礼……我们的现代科技的基础不是源自基督教的领域。在整个的《旧约》的阶段,犹太民族不存在任何一个可信的发明或发现,那儿的人们只知道拜神……在世界的另一边,中国毋庸置疑地发明了航海罗盘造纸术印刷术,以及众多的行之有效的设置和方法。直到五百余年之前,科学艺术进步的前锋,才开始转到基督教的欧洲国家。(而后转到美国……)我们应该明白,宣称发明和发现及人类的进步都是基督教的产品,是何等的无知和愚蠢![101]

根据多伦多大学卢明君教授,在近代早期的全球化的过程中,中国是自由世界主义的楷模(China in Early Modern Globalization:A Liberal Cosmopolitan Model)。中国学者往往忽略东西方交流对于近代西方的重大意义,忽略中国文化启迪欧洲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关键事实。约翰·霍布森确认了“西方文明的东方起源”(500—1800年)。埃里克·沃尔夫说,西方宣传它自己的历史脉络是从古希腊罗马到文艺复兴的欧洲,最终到了美国;但西方中心论的这个说教,却被中华文明影响近代西方的真相所挑战。[102]

在1500年之后的数百年里,中国逐渐从科技与经济发展的“前锋”变为“后卫”,由此承受着西方的“负面”(原罪),这是有史以来的最大忧患;她饱尝了19—20世纪的列强与霸权的轮番侵凌,遭罹了两次世界大战和同样源于西方的“暴力之最”——斗争与浩劫,从而支撑着西方的“文明极致”,也支撑着我们这颗大不幸的星球家园。当然,中国与西方的如此“谁主沉浮”及其巨大影响,在客观上决定于地理环境与科技发展之间“互动”;即:在中华文明的“阴阳运动”的这个时段(1500—2000年),西方极具“海洋地缘”(地缘政治)的战略优势,它最初是被中国技术的传播所提升起来的。质言之,西方的兴盛和它的所有的“优越性”都是基于这个地理优势的。相比之下,在这个时段(科技发展的阶段),中国的“地缘政治”则是相对被动:她的海洋易被扼制,并且会成为列强入侵中国的“捷径”。然而,成也萧何,败也萧何——随着21世纪开始的世界“地缘政治”的战略优势发生转移——“陆海有机”正在反制“海洋霸权”,后者不久的将来就会被淘汰;届时,西方文明就好像历史长河中的军事帝国那样“昙花一现、转瞬即逝”(汤因比语)。

1620年,培根列举了最具重要性与奇迹性的“三大发明”,但他没有说到它们的来源。到1930年,中国历史学家向达依据国外的资料得出结论:“在中世纪,中国的四大发明——造纸、印刷、火药和指南针——传入欧洲,开启了近代欧洲文明。”[103]现在所知,最早提出“三大发明”或四大发明是中国原创的西方学者,是杰罗姆·卡丹(Jerome Candano,1501—1576年)和让·博丹。约翰内斯·施特拉丹乌斯(Johannes Stradanus)于16—17世纪之交出版的《新著》一书,排列了九项重大的发现和发明,即:美洲大陆的发现、磁罗盘、火器、印刷机、机械钟、愈疮木、蒸馏技术、丝和马镫……[104]这九项全是中国“原创”,其中有争论的两项是“发现美洲”和机械钟。

目前,国内外已有不少学者断言,中国人在哥伦布之前就已发现美洲;其中有的论证是在郑和时代,[105]有的论证是在三千多年前。[106]

共济会月刊写道:“发现美洲这件事是最应该归功于中国的。据说,佛教和尚曾远航到达墨西哥的西海岸,姑且不论这个。不难显示哥伦布‘发现新大陆’是直接受到中国影响,其航行的动机和使之成行的工具都是中国提供的;中国的财富像磁石一样地吸引着他,起源于中国人的磁针是他历险的向导。”[107]

关于机械钟,《互动百科》的解释如下:

历史中国有留下记载的四代计时器分别为:日晷沙漏、机械钟、石英钟。

最早发明机械钟的,是名叫一行(唐代僧人、俗名张遂)的杰出天文学家,他生活于公元8世纪。他与另外一位中国发明家梁令瓒一起设计了“擒纵器”装置,即所有机械钟的中心部位的齿轮嵌齿结构。

机械钟在中世纪传到欧洲。到14世纪时,欧洲建造了既大又不灵巧的家庭机械钟。它们用钟锤驱动,其精确度每天大约误差在1小时以内。这样的钟在人们眼中通常没什么信任度。它连着一个报时的铃。但既然它这样不精确,在机械装置中也就谈不上显示分与秒了!15世纪时德国锁匠亨莱恩开发明了由弹簧驱动的钟,接着惠更斯在1656年制造出了带有钟摆的更精确的钟,1859年他在威斯敏斯特教堂安装了大本钟,该钟成为所有钟楼的标准。(www.daowen.com)

“四大发明”所发挥的历史性的效用,应该是世界变革之最。

今天的中国人几乎都会把其祖先的“四大发明”,与近现代的科技成果相提并论、视同一律,甚至认为是经验偶成、等而下之(较之牛顿爱迪生爱因斯坦等)。但许多欧美学者——例如培根——则主张,它们对于西方乃至世界,都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首先,纸与印刷术使西方乃至整个“字母世界”,开始通用书写文字,从而开始有了“有文字的文明”——实际上是开始有了“文明”;因为在此之前,“字母世界”就是“口语社会”,而且是处于“前文明”状态的。

然而对西方人来说,这仅仅是其“走向文明”的可能性:如果没有指南针与火药让他们联通世界、征服世界,那么,陷于数百年危机的中世纪欧洲,就会因纸和印刷的“传播效应”,变本加厉地破坏宗教秩序与社会秩序,再加上火药的威力,难免走向消亡、灰飞烟灭。

在没有纸的时代,(中世纪)基督教欧洲像纸一般的脆弱;缺少四大发明中的任何一项,它都不仅不会有“文明”,而且势必毁灭——若非纸或印刷,就无法凝成民族国家,也就无法对抗异教徒;若非指南针,就不能疏解矛盾、嫁祸海外;若非火药,就会像十字军一样无功而返、祸水倒流。

价廉物美的纸张……取代了僧侣们借以垄断学问的羊皮纸;印刷术早就等待着廉价的媒介,突然大显身手,像触发的炸药,到处扩散它的既破坏又澄清的力量。英勇的航海家们握着指南针,冒险闯入汪洋大海,克服了人们对地球的无知;耐心的观察家们拿着望远镜,冒险越过教条的限界;克服了人们对天空的无知。……如今再也没有鸿沟来阻碍人的作为了。

“小小的帆船,像天上的星星,也能环绕地球航行,真是我们时代的幸运。古人曾用‘莫再向前’之处,恰是我们用‘再向前去’的地方。”这是一个充满成功、希望和活力的时代。[108]

在我看来,人们借助于指南针而完成的“地理突破”是至关重要的,它决定性地和致命性地使人对自然“先赢一局”。——赞扬“三大发明”胜过一切的培根宣称:“我拿一切做赌注,担保比赛中人工胜过自然。”[109]

中国对西方的贡献,远不止四大发明,也远不止科技方面。现在倒好,地球村生物圈在西方科学面前都成了“纸老虎”了!人类进步的福与祸,中国发明的功与过,以及华夏在世界历史上的主导科技却又驾驭之、限制之,是智是愚?这些难道不值得我们深思反省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