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社会经济结构》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社会经济结构》

时间:2023-07-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社会经济结构是指一定社会的与生产力发展相适应的生产关系的总和,它是整个社会组成的最基本的结构,本身又以生产力为基础。(二)经济结构涵义1.含义经济结构有两种含义:一是指社会经济结构的简称。社会经济结构主要通过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来表示,即每个社会的各种所有制的各种经济成分的比重。二是指某地区国民经济各部门、各系统以及社会经济各环节的构成及其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比例关系。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社会经济结构》

社会经济结构是指一定社会的与生产力发展相适应的生产关系的总和,它是整个社会组成的最基本的结构,本身又以生产力为基础。

(一)生产力是经济结构的物质基础

生产力是反映人和自然关系的范畴。构成生产力的主要要素有: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劳动者和科学技术,前三项属于实体性要素,后者属于智能性要素。

1.劳动资料

(1)概念

劳动资料的使用和创造,是人类劳动过程的特征。各种经济时代的区别,不在于生产什么,而在于怎样生产,用什么劳动资料生产。劳动资料不仅是人类劳动力发展的测量器,而且是劳动借以进行的社会关系的指示器。在劳动资料中,机械性的劳动资料比那些只是充当劳动对象容器的劳动资料(如管、桶、篮、罐等)更能显示一个社会生产时代的具有决定意义的特征。广义地说,劳动资料包括劳动过程中除劳动对象以外所必需的一切物质条件。它们中有的是直接把劳动传导到劳动对象上去,如工具或工具机;有的则是间接地发挥这种作用,如土地、道路、管道、生产建筑物等。前一部分劳动资料起决定作用,后一部分劳动资料也是不可缺少的。在现代化生产中,道路、供水供汽供风的管道、仓库等基础设施,尤为必要。

在不同的社会经济发展阶段,劳动资料的构成,以及劳动资料中各个部分的作用是不相同的。产业革命以前,劳动资料以手工工具(石木工具或金属工具)为主体;产业革命以来,劳动资料以机器为主体。在当代,由于国际分工和交换的大发展,生产和流通日益社会化,劳动资料中的能源动力系统、自动控制系统、运输系统和信息传递系统的作用越来越大。

(2)构成

劳动资料包括:直接作用于劳动对象的生产工具的系统、用以发动生产工具的动力系统和能源系统、运输和辅助系统,以及为实现各种劳动资料的最佳结合所必需的信息传递系统等等。其中,最重要的是生产工具系统。

广义地说,劳动资料包括劳动过程中除劳动对象以外所必需的一切物质条件。它们中有的是直接把劳动传导到劳动对象上去,如工具或工具机;有的则是间接地发挥这种作用,如土地、道路、管道、生产建筑物等。前一部分劳动资料起决定作用,后一部分劳动资料也是不可缺少的。在现代化生产中,道路、供水供汽供风的管道、仓库等基础设施,尤为必要。

(3)作用

第一,劳动资料特别是劳动工具,是人与自然界相互作用的媒介。

第二,劳动资料特别是劳动工具,是生产力作为改造自然的现实物质力量的集中表现。

2.劳动对象

(1)概念及分类

劳动对象是人们把自己的劳动加在其上的一切物质资料。分为两类:一是没有经过人们加工的自然界物质,如矿藏;另一类是经过人们加工的原材料,如棉花、钢铁等。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中只承认直接从事物质生产的活劳动才创造价值,而作为社会劳动凝结物的劳动手段和劳动对象是物化劳动,只能转移价值,同时也承认非劳动生产要素在价值创造中的作用。

(2)劳动对象的作用

劳动对象是生产力中一个必不可少的要素。缺少了它,就不能生产任何产品。生产力是在劳动者、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三者交互作用下形成的。劳动对象的数量、质量和种类对于生产力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不断发现自然界许多新的有用物质,或者物质的许多新的有用属性(如石油不仅是燃料,而且是重要的化工原料),使劳动对象的范围进一步扩大,劳动对象更加多样化。当代新的材料革命和生物工程的兴起,使人类可以选择性能更好的、廉价的劳动对象,这对于生产力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例如,用工程塑料代替某些金属制造许多产品,不仅可以提高产品质量,而且可以采用层压、喷射、挤压等新工艺、新方法,节省加工费用;采用新的陶瓷材料制造发动机,由于它具有耐高温的性能,不必采取降温措施,因而可以节省大量的能源。再如,单晶硅片的制成,推动了电子工业的迅猛发展;采用生物遗传工程的方法培养优良物种,将极大地促进农牧业的发展;应用生物技术将为医药工业开辟一个新天地。在世界上某些自然资源日益减少的情况下,更加迫切需要发展新的材料工业,制造更多更好的人工合成材料。

3.劳动者

(1)概念

是指具有一定科学知识、生产经验和劳动技能,从事物质资料生产的人,包括脑力劳动者和体力劳动者。是人民群众的主体部分,推动着历史的前进,创造了人类世界的物质财富,并为精神财富的创造提供了条件。

(2)劳动者的作用

劳动者是生产力中最重要和最活跃的要素,在生产中起主导作用。劳动对象与劳动资料在一起,叫生产资料,是生产力中物的要素,又叫“死劳动”。劳动者是生产力中人的要素,又叫“活劳动”。

4.科学技术

(1)含义:科学是指研究自然现象及其规律的自然科学;技术泛指根据自然科学原理生产实践经验,为某一实际目的而协同组成的各种工具、设备、技术和工艺体系,但不包括与社会科学相应的技术内容。科学技术有四个方面的基本内容:科学精神、科学思想、科学方法、科学知识。

(2)与生产力的关系

把握科技与生产力的关系,最主要的是把握一个命题,这就是:科学技术是生产力。它是以知识形态和技术形态存在的潜在的生产力,通过渗透于生产力的实体性要素,提高各要素的性能和改进其组合关系,从而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

(二)经济结构涵义(www.daowen.com)

1.含义

经济结构有两种含义:

一是指社会经济结构的简称。即指反映一定社会生产关系的社会经济成分组合而成的有机整体,是决定其余社会关系的经济基础。社会经济结构主要通过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来表示,即每个社会的各种所有制的各种经济成分的比重。

二是指某地区国民经济各部门、各系统以及社会经济各环节的构成及其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比例关系。经济地理学常侧重研究的是某一国家和地区的国民经济结构。地区经济结构是在社会、经济、地理条件影响下经济长期发展的结果。

2.经济结构的分类

经济结构是一个由许多系统构成的多层次、多因素的复合体。

(1)从国民经济各部门和社会再生产的各个方面的组成和构造考察,则包括产业结构(如一、二、三次产业的构成,农业轻工业重工业的构成等)、分配结构(如积累与消费的比例及其内部的结构等)、交换结构(如价格结构、进出口结构等)、消费结构、技术结构、劳动力结构等。

(2)从所包含的范围来考察,则可分为国民经济总体结构、部门结构、地区结构,以及企业结构等。

(3)从不同角度进行专门研究的需要来考察,又可分为经济组织结构、产品结构、人员结构、就业结构、投资结构、能源结构、材料结构,等等。

3.影响经济结构的因素:第一、生产力发展水平,特别是科技发展水平;第二、资源状况;第三、社会需求;第四、经济体制与产业政策;第五、国际环境。

(三)经济制度、经济体制和经济运行机制

1.含义

经济制度通常是指一定社会占主导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即经济基础。广义的经济制度还指一定社会经济部门或一个方面的具体制度,如工业、农业制度等。教材是从狭义取意。

经济体制是指建立在一定生产关系基础上的整个国民经济的运行模式、管理制度、管理方式等的总称。

经济机制是指一定经济机体内各构成要素之间相互联系和作用的制约关系及其功能,又称为经济运行机制。

2.外延

经济制度包括生产资料所有制,这是其核心和基础;还包括分配制度。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制度包括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又包括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经济体制主要包括经济制度、经济运行机制、市场体系、政府调控体系、产权制度、财政金融体制等。

在不同的经济体制下经济运行机制不同。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经济机制包括企业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经营机制、价格供求竞争等市场运行机制、以经济法律行政为主要手段的宏观调控机制等。

3.社会性质的关系

经济制度是区别不同社会形态的基本依据,反映着经济最本质的社会特征。经济体制、经济运行机制本身不具有独立的社会属性,只是在它们与不同的经济制度相结合时才表现出不同的性质。正因为如此,同一经济制度的国家可以实行不同的经济体制,有不同的经济运行机制;不同经济制度的国家也可以实行相同的经济体制,有相同的经济运行机制。

4.历史类型

由于经济制度直接与社会性质相联系,反映和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因此可按社会属性分为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主义的经济制度。而经济体制、经济运行机制直接与经济形态相联系,因而基本历史类型包括自然经济、商品经济、产品经济体制和运行机制。其中商品经济体制和运行机制按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地位和作用不同又可分为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体制和运行机制两类。

5.联系

(1)一定的经济体制包含着一定的经济运行机制,是经济运行机制发挥作用的前提和条件。如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竞争、供求等市场机制充分发挥作用,同时也要求发挥宏观调控机制的功能弥补市场的缺陷;而市场机制、宏观调控又只有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才能充分发挥作用。

(2)一定的经济体制和运行机制总是与一定的经济制度相联系,体现出经济的社会特征。如市场经济体制和运行机制与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相结合必然体现出社会主义的经济特征。并且经济制度本身就是经济体制的基础架构。

(3)一定的经济体制、经济机制、经济制度都是与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一定阶段相适应的。当一种经济制度、经济体制和运行机制与生产力不相适应阻碍其发展时,就要通过社会革命或改革以新的经济制度、经济体制、经济运行机制适应新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