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美利坚40篇经典文献:约翰·肯尼迪总统1961年就职演说

美利坚40篇经典文献:约翰·肯尼迪总统1961年就职演说

时间:2023-08-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对于联合国这一世界各主权国家汇聚一堂的组织,我们再次保证给予支持,使之不至于变成一个纯粹谴责谩骂的论坛,使之更加有力地保护新兴国家和弱小国家,扩大其决议的行使领域。这是因为,在我们的时代战争工具的发达程度大大超过和平手段,而联合国则寄托着我们最后的美好希望。让我们双方首次采取行动,制定核查和控制军备的认真而精确的方案,把足以毁灭其他国家的绝对力量,置于所有国家的绝对控制之下。

美利坚40篇经典文献:约翰·肯尼迪总统1961年就职演说

首席大法官先生 ,艾森豪威尔总统,尼克松副总统,杜鲁门总统,尊敬的牧师,同胞们:

今天,我们所举行的并不是一次庆祝政党胜利的仪式,而是自由的庆典;它所象征的不仅是一个开端,而且也是一个时代的终结;它所意味的不仅是变动,而且也是一次更新。因为我已经在你们和全能的上帝面前宣读了庄严的誓词,这一誓词与我们的先辈在将近一百七十五年前所规定的完全一样。

当今的世界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因为人类手中所掌握的力量,既可消灭形形色色的贫困观象,也能摧毁各式各样的人类生活。我们的先辈曾为之战斗的那个革命信念,在今天的世界各地仍然是个有争论的问题;这个信念就是,人类的各项权利并非来自国家的慷慨恩赐,而是来自上帝之手。

今天,我们不敢忘记我们乃是第一次革命的继承者。我们要在此时此地向我们的朋友和我们的敌人同时宣告:火炬已经传给新一代美国人;这一代人出生于本世纪,受到了战争的锻炼,经历了充满艰难困苦的和平的磨砺,深为自己悠久的传统而自豪;因而他们不愿意看到、更不允许那些人类权利遭到逐渐剥夺,我国人民曾经为这些权利奋斗不已,今天我们也要承诺在国内和在全世界维护这些权利。

对不论是希望我们吉星高照还是对我们怀有恶意的世界各国,我们都要让他们知道,为了保障自由的生存和胜利,我们将不惜付出任何代价,承担一切重担,面对任何艰难困苦,支持任何朋友和反对一切敌人。

这就是我们所做出的保证。但我们的承诺并不仅止于此。

对于与我们有着共同的文化与精神渊源的各个老盟友,我们保证做一个可信的朋友,从来忠诚不贰。只要我们团结一致,就能进行多种合作,克服重重险阻,而且无往不胜。一旦四分五裂,我们就会一事无成,因为一个内讧四起和一盘散沙的阵营,决不能够迎接强有力的挑战。

对于那些我们欢迎进入自由行列的新兴国家,我们要告诉他们:一种形式的殖民统治终结以后,决不应当仅仅代之以一种有过之而无不及的铁腕暴政。我们并不期望这些国家总是拥护我们的观点,但是我们却希望他们坚强地维护他们自己的自由,并牢记历史的教训,因为过去有些人为了追逐权力,不惜愚蠢地骑在老虎背上,最后落得个丧命虎口的下场。

对于那些生活在茅舍的居全球人口之半的各族人民,在他们争取砸碎大众苦难的镣铐的斗争中,我们保证竭尽全力帮助他们自救,不论时间多长我们都一如既往;我们这样做并不是因为共产党人可能插手此事,也不是为了赢得他们的支持,而是由于这是正义的事业。一个自由的社会如果没有能力帮助众多的穷人,也就不能维护为数不多的富人。

对于我国疆界以南的各姊妹共和国,我们作出特殊的保证:在为了进步事业而结成的新联盟中,我们要把美好的言辞化作美好的行动,帮助那些自由的人们和自由的政府挣脱贫困的锁链。这场充满希望的和平革命,决不能够变成敌对势力的猎物。我们要正告我们所有的邻国,我们将和他们携手合作,一起反对在美洲任何地方发生的侵略和颠覆活动;我们也要正告其他各国,西半球的事情应由西半球的国家自己做主。

对于联合国这一世界各主权国家汇聚一堂的组织,我们再次保证给予支持,使之不至于变成一个纯粹谴责谩骂的论坛,使之更加有力地保护新兴国家和弱小国家,扩大其决议的行使领域。这是因为,在我们的时代战争工具的发达程度大大超过和平手段,而联合国则寄托着我们最后的美好希望。

最后,对于那些可能有意与我们为敌的国家,我提出的不是保证,而是要求。我们要求:趁着那种由科学释放出的可怕的毁灭性力量,尚未在一场有计划的或偶然发生的自我毁灭中吞噬全人类之前,双方应当重新开始寻求和平。

我们切不可以自己的虚弱来诱使这些国家轻举妄动。因为只有我们所拥有的武装力量充足强大且不容置疑,我们才能确保永不动用这些武装力量。

但我们目前的局面,使两大国家集团中的任何一方都无法高枕无忧,因为双方都因现代武器的开支而负担过重,双方都有理由为致命的核武器不断扩散而深感不安。然而双方仍在力争打破核恐怖的均势,实际上正是这一均势阻止了人类最后一场战争的爆发。

因此,让我们双方重新开始,并且记住:以礼相待并不等于软弱,诚意终须接受检验。我们决不出于畏惧而谈判,但我们决不畏惧谈判。

让我们双方探讨那些使我们趋于一致的问题,而不纠缠于那些使我们产生分歧的问题。

让我们双方首次采取行动,制定核查和控制军备的认真而精确的方案,把足以毁灭其他国家的绝对力量,置于所有国家的绝对控制之下。

让我们双方都设法用科学创造奇迹,而不是制造恐怖。让我们一起探索星球,征服沙漠,根除疾病,探测深海,鼓励艺术和贸易的发展。

让我们双方携起手来,在地球的每一处都听从以赛亚的遗命:“解下轭上的索,使被欺压的得自由。”(www.daowen.com)

倘若一缕合作的阳光即可冲散满天的疑云,那么就让我们双方携手开展新的努力,不为寻求新的均势,而是创造一个有法可依的新世界。在这个世界里,强国公正待人,弱国安全无忧,和平得以长存。

所有这一切不会在我就职后一百天即大功告成,也不会在一千天之内实现;本届政府在任期内或许难以完成这一切,甚至我们在有生之年都不能见到最终的结果。但是,让我们着手行动吧!

我的同胞们,我们事业的最后成败,与其说取决于我一个人,不如说掌握在你们的手中。自我国建立以来,每一代美国人都曾听从召唤来证实自己对祖国的忠诚。那些响应号召为国捐躯的美国青年,把忠骨埋葬在全球各地。

现在号角已经吹响,又一次向我们发出了召唤。这次不是号召我们拿起武器,虽然我们需要武器;不是号召我们奔赴战场,尽管我们已经整装待发;这次是号召我们肩负起一场漫长而前景未明的斗争重任。在这场年复一年的斗争中,我们为“希望而欢欣鼓舞,遇到艰难困苦则保持耐心”,因为这场斗争反对的乃是人类的共同敌人,那就是暴政、贫穷、疾病和战争。

我们能否结成一个包括东西南北各方的全球性大联盟以战胜这些敌人、确保全人类共享更加果实累累的生活呢?你们愿意参与这一历史性的事业吗?

在漫长的世界历史进程中,只有为数不多的几代人生逢其时,在自由处于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得以担负捍卫自由的使命。我要迎接这一重任,决不退缩不前。我相信我们中间没有人愿意与其他国家或其他时代的人民调换位置。我们为这一事业所献出的精力、信念和忠诚,必将照亮我们的国家和一切为国家效力的人们,而且这一火焰放出的光芒,能够真正照亮全球。

正缘于此,我的同胞们,请不要问你们的国家能为你们做些什么,而应问一问你们能为你们的国家做些什么。

全世界的同胞们,请不要问美国将会为你们做些什么,而应问一问我们大家一起能为人类的自由做些什么。

最后,不管是美国公民还是世界各国的公民,也可在此要求我们付出同样高标准的力量和牺牲,正如我们所要求于你们的一样,我们唯一有把握的报答就是问心无愧,我们所作所为的最后裁决者就是历史。让我们挺身而出,带领我们所热爱的祖国奋勇前进。 我们祈求上帝的庇护和帮助,但我们知道,上帝在这个尘世的工作,必定就是我们自己的事业。

(顾中行 章彤 译,李剑鸣 校)

* 译文选自《美利坚合众国总统就职演说全集》,李剑鸣、章彤编,天津人民出版社,1996年。

1947年3月,杜鲁门在国会两院联席会议上发表了国情咨文,要求国会通过法案对欧洲一些国家加以援手,以抵御来自社会主义阵营的威胁。该思想以及在其指导下的相关政策被称之为“杜鲁门主义”,它成为了“冷战”的开端。自此,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两个阵营之间开展了一场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以及意识形态全方位的对抗。从50年代中期开始,苏联的国家实力得到了充分的恢复和发展,并且确立了对东欧的控制。在这种情况下,苏联的外交政策开始外向化,对美国的地位发起了挑战,战后世界格局也由此进入了“美苏争霸”的阶段。

1960年1月,时任美国参议员的民主党人约翰·肯尼迪宣布参加总统大选,他的对手是阅历丰富且老谋深算的共和党副总统尼克松。当时,电视媒体首次在总统竞选辩论中出现。外形俊朗、能言善辩的肯尼迪很快占得先机。经过四场电视辩论会后,肯尼迪成功击败尼克松,成为美国第35任总统。1961年1月20日,肯尼迪宣誓就职,并且发表了著名的就职演说,全面阐述了其当政之后在内政外交方面的策略和指导原则。

与其他总统的演说类似,肯尼迪的就职演说篇幅不长,也没有引经据典、侃侃而谈,但是它的政治思想明显,观点明确,具有强烈的针对性。该文结构清晰,可以从四个部分来把握。在第一部分,肯尼迪主要阐述了其政策的基本目标,即高举自由的火炬,支持盟友,反对敌人。一直以来,美国都把自己当做自由世界的领导者,肩负着引领各国追求民主、自由的重任。但是,随着世界形势的改变,以苏联为代表的社会主义国家逐渐崛起,美国不再像以前那样振臂一呼,应者无数了。同时,由于军事、科技等的发展,人类已经拥有足以毁灭世界的能力,“冷战”中的对峙双方在核武器阴云的笼罩下都不敢轻举妄动,这种力量是将为善抑或为恶,都在于各方的审时度势。因此,在第二部分中,肯尼迪首先向美国的坚定盟友做出承诺,要维护团结,彼此忠诚,在世界事务中全力合作。对于那些愿意加入西方阵营的国家,美国则会继续对它们加以援手,不让其回到从前。在这里肯尼迪指的是受惠于“马歇尔计划”的希腊、土耳其等国,美国的援助使这些国家最终没能走向社会主义道路。在谈及潜在的盟友时,肯尼迪还特别提到了美洲国家,因为这关系到美国的国家利益。早在1823年,詹姆斯·门罗总统就提出了“门罗主义”,将列强的势力排除在美洲之外,肯尼迪继承了门罗的政治遗产,继续强化美国在本地区事务中的地位。此外,肯尼迪还强调了联合国的功能和作用,认为联合国应该是各国和平探讨事务的地方,而不是相互攻讦的场所。

在演说的第三部分,肯尼迪向美国的敌对方表达了立场,这是几部分中篇幅最长的。与对盟友做出承诺不同的是,肯尼迪对这些国家提出了要求,措辞较强硬。面对愈演愈烈的军备竞赛带来的潜在危险,对立各方都不敢等闲视之,肯尼迪呼吁双方要竭尽所能地寻求和平。但和平并非是通过软弱而获得的,所以肯尼迪强调“我们决不出于畏惧而谈判,但我们决不畏惧谈判。”肯尼迪还提出了进行军备控制的倡议,要求各国将军备置于所有国家的绝对控制之下。事实上,肯尼迪的担忧并非没有道理,1962年便发生了“古巴导弹危机”,差点引发了全球范围的军事冲突。尔后,在肯尼迪的提议下,美苏两国签署了禁止核武器试验的条约,并且在白宫和克里姆林宫之间开通了一条直通电话线,以便两国领导人在紧急关头交换意见,从而避免了盲目的冲突,这些都是就职演说思想的体现。肯尼迪深知实现和平的艰巨性,他明白和平不是一蹴而就的,在他的任期内甚至是他们的有生之年也许都无法实现,但是他强调“让我们着手行动吧!”至此,肯尼迪话锋一转,将演讲的对象变为全体美国民众,这是演说的最后一部分。他以美国历史上重大事件中牺牲的人士为例,号召美国民众忠诚为国,要怀有牺牲精神,时刻为国家而战。肯尼迪说:“我的同胞们,请不要问你们的国家能为你们做些什么,而应问一问你们能为你们的国家做些什么。”这一段是演说最精彩的部分,肯尼迪将自己的口才发挥得淋漓尽致,让听众深深沉浸在其中。

1961年的就职演说明确了肯尼迪就任后的施政方针,对世界形势起到了重要作用,以此为指导,肯尼迪政府在内政外交方面均有所建树。除了化解“古巴导弹危机”,改善与苏联的关系以外,肯尼迪还处理了国内根深蒂固的种族问题,他于1963年6月草拟了民权法案并交由国会表决,第二年顺利通过,保障黑人在法律上享有与白人同等的权利。在他的任内,美国的太空实验计划得以全面展开,开始了与苏联在太空领域的竞争。正是由于肯尼迪的远见,美国于1969年登月成功,在太空竞赛中取得了领先地位。肯尼迪还于1963年访问了柏林,在柏林墙外发表了演讲,呼吁各方摒弃敌对态度,给予民众自由。这些也都是其就职演说思想的具体体现。

约翰·肯尼迪(1917- 1963)出生于马萨诸塞州一个富裕的爱尔兰家庭,其父是一位成功的银行家和政治家,曾任小罗斯福总统内阁的驻英大使。肯尼迪年轻时就读于哈佛大学并获得政治学学士学位,后在斯坦福大学继续学习,期间加入美国海军,并被派至南太平洋战场。由于受伤,肯尼迪回国接受治疗并退役。他曾分别当选美国国会众议员和参议员,在此期间他利用访问欧洲的机会撰写了《勇敢者的画像》,该书荣获1957年的普利策奖。1960年,年仅43岁的肯尼迪参加美国总统大选,在电视辩论中赢得了选民的支持,以微弱优势击败尼克松,成为美国第一位天主教徒总统。1963年11月22日,肯尼迪在德克萨斯州达拉斯市进行连任竞选时,被刺客暗杀。肯尼迪家族是美国近代最显赫的家族之一,也最具传奇色彩,家族中有多位重要成员死于意外,让人嗟叹不已,但是毫无疑问,肯尼迪及其家族至今仍对美国社会产生着重要的影响。

(汪 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