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让阳光充盈,优化小学生学习品质的探索成果

让阳光充盈,优化小学生学习品质的探索成果

时间:2023-08-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我们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发现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学习情感和学习责任这四个要素在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方面尤为突出。学习动机是推动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内在原因,是激励、指引学生学习的强大动力。但是,学习目的又常常是引起学习动机的诱因,对学习动机的激发、维持起支配和调节作用。故此认为,学习动机是学习动力的核心因素。学习兴趣是对学习对象的认知倾向。学习情感也总是与学习兴趣密切联系着的。

让阳光充盈,优化小学生学习品质的探索成果

教育为人而创立、为人而发展、为人而存在,教育的一切合理性均以人的发展为前提。教育是人的教育,即教育学生认识世界、认识自我,并在学生的世界里,找到教育学生的方法,使其学会遵守规则、为他人着想、自我计划、自我教育……

在现实中,我们发现随着年级的升高,不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呈现下降的趋势,他们从原先对学习的热爱转变为对学习的冷淡,甚至出现了对学习的厌倦,陷入了“习得无助”的泥潭。没有兴趣的学习是一种痛苦,没有动机的学习只是一种苍白。消除学生的厌学心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恢复其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学习情感、学习责任与志向,对提高学习效率、提升学习品质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什么是学习动力呢?动力是驱使人们活动的一种动因或力量,它包括个人的意图、愿望、心理的冲动,或企图达到的目标等。学习动力是指学习的推动力,它直接推动学生的学习活动。学习动力并不是某种单一的结构,它由各种不同的动力因素组成,包括对学习必要性的认识、学习的兴趣、爱好、意志责任等。

学习动力由诸多要素构成,而学生的学习也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其中主要是受学习动机的支配,同时与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的需要、个人的价值观、学生的态度、学生的志向水平以及外来的鼓励紧密相联。我们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发现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学习情感和学习责任这四个要素在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方面尤为突出。

学习动机是推动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内在原因,是激励、指引学生学习的强大动力。在实践研究中我们发现,学习动机和学习之间的关系是辩证的。学习能产生动机,动机又推动学习,两者互为关联、互为影响。有了强烈的动机,学生才有可能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学习动机与学习目的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前者是引起学习的原因,后者是学习要达到的结果。但是,学习目的又常常是引起学习动机的诱因,对学习动机的激发、维持起支配和调节作用。动机推动着学习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保持一定的唤醒水平,指向特定的学习活动。故此认为,学习动机是学习动力的核心因素。

学习兴趣是对学习对象的认知倾向。好奇心为学习兴趣的一大根源,求知欲是学习兴趣的主要表现,它带有浓厚的情感色彩,求知欲一旦产生就可以成为学习的内在动力。学习兴趣可以提高学习积极性,有利于获得成就感,有利于享受学习的乐趣,有利于形成学习的良性循环。所以,学习兴趣是学习动力中的主要因素。

学习情感是学生对学习环境是否满足自身求知欲望需要的一种积极态度的体验,它是学习心理品质中的核心成分,对其他非智力因素起着激励、支撑、深化的作用。学习情感也总是与学习兴趣密切联系着的。在学习活动中与积极的情感体验联系越密切,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越强烈。反之,浓厚的学习兴趣也能激发起学生强烈的情感体验。健康的学习情感对学生的认知活动会产生增效的作用,它既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前提,也是学习动力中的保障因素。

学习责任是学习者关于学习是自身对社会和个人应尽义务和责任的认识和体验。这是一种持久而稳定的心理行为特征,是构成学习动力的因素之一。表现为对学习目标和意义的认识,以及由此产生的对学习的积极态度、使命感和对不良学习行为后果负责的精神。学习责任是学习动力中的稳定因素。

本节中,将以学生与教师问答的形式分析学习动力阻滞的原因,并给予具体的操作方法,希望能给读者们带来一些启迪。

问题1:

爸爸妈妈总说我不够自信,比如上课时老师讲的我都听明白了,可是回家做作业时,明明自己能解决的,因为怕做错,总要问妈妈,怎么办呢?

建议1:[1]

亲爱的小朋友,成绩不够好、对自己要求过高等理由都不应该成为不自信的源头。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在学习过程中有解决不了的难题很正常,千万不要因为这个影响学习的热情哦。要知道自信对我们的作用可大啦!如果你是个自信的人,那么你就能乐观进取,做事就能主动积极、勇于尝试,乐于接受各种挑战;如果你缺乏自信,那么就会在任何事情面前表现出柔弱、害羞、恐惧的心理,不敢面对新的事物,不敢主动与其他人交往,从而失去了很多学习和锻炼的机会,影响自身的发展。很难想象,一个没有自信心理的人能够克服困难、勇往直前

所以,良好的自信心理,对一个人成就事业十分必要。那么,怎样树立自信心理呢?

第一,要认识自己才能赢得机会,取得成功。

你应该记住一句话“自己永远是最优秀的”。人生应该有个奋斗的目标,只要有目标的人才能不碌碌无为,所以你要给自己定一个目标,然后不断努力,在此过程中要注意观察自己什么地方做得好,什么地方做得不太好,并努力改变自己,朝好的地方发展。

第二,要激发学习兴趣,消除畏惧心理。

兴趣是学习的重要因素,能激发你的学习动机。要让自己对学习产生兴趣,只要第一步开头开得好,就会减轻自己对学习的精神压力,从而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的心理环境,消除了畏惧心理,树立了要学好的自信心。在以后的学习中,还要注意让自己有多动手,动口的机会。多让自己动手做,动嘴问,由对学习的好奇而产生要探索它的兴趣。

第三,要激励学习动机,强化学习动力。

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我们进行学习的内在动力,是学习的基本心理因素。当今社会的发展需要高素质的人才,将来要适应和推动社会的发展,必须自强不息,提高自己的智能。而智能的提高是以基础知识的掌握为条件的。我们每一位学生都要认识到学习是自己的需要,把“要我学”变成“我要学”,以积极进取替代惰性心理。

第四,要加强学习方法的指导。

每位学生掌握知识,有一个科学的学习过程。这个过程包括预习、听课、复习、作业、小结等环节。老师想给你几个小建议:首先,掌握好预、复习及听课的好习惯,增强课堂发言的自信;其次,独立完成作业能逐渐提高自己的自信心,不懂及时问老师;接着,观察和探究是学习的基本方法,在我们周围有许多熟悉的自然现象和事物都跟学习的知识有关,希望你留心观察,提高对学习的兴趣,增强信心后,继而再对自己提出更高得学习要求。此外,当我们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后,再巩固已有的学习,树立学习信心。

老师希望你从今以后能提高学习的自信心,让自己获得更大的成功,相信你一定能行!(www.daowen.com)

问题2:

每次寒暑假和小长假过后,我就特别不想上学,希望假期再长一点,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呢?

建议2:[2]

小朋友,作为一个老师,我也和小朋友们一样喜欢寒暑假,一样盼望着假期的来临。所以,你们喜欢假期,希望假期再长一点,甚至天天都是放假这种心理很正常,那让我们一起来找找害怕上学的原因吧!

老师觉得产生的原因可能是以下几种:

第一,假期作息时间没规律,太注重玩乐。

也就是平时我们说的玩疯了,心散了。平时可能家长没有安排好你们的作息时间,早上睡到12点,晚上12点不睡,把时间打乱了,等到开学需要早起时,你们就会万般不适,不想起床上学也正常啦。

第二,平时,在学校里不喜欢呆板课程和枯燥讲课方式,找不到学习的兴趣。

小朋友们有时会不喜欢某门课程。觉得枯燥,或者,某个老师比较严肃,小朋友们不喜欢,就会觉得学习枯燥,上学没劲啦!

第三,有的小朋友可能是学习习惯的问题,比如上课注意力不集中、马虎、下课不完成作业等。老师就会批评他,他就不喜欢上学啦!

所以,碰到以上的问题,小朋友们不要慌张,这都是正常的反应,让我们寻找方法,共同克服!

第一,假日期间保持早睡早起的好习惯!

告诉你们一个秘密,睡眠充足了人的精神就会好,睡眠不好,心态也不好,就会有烦心事,所以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心情好了,干什么都好,假日期间每天让自己充实起来。还有就是按时吃饭,保护好自己的胃,让自己时刻都精力充沛。把自己的时间安排的合理些,到开学的时候,就不会感到不舒服啦!

第二,发现学校生活的乐趣,热爱学习。

学校生活丰富多彩,有体育音乐自然科学,很多的小朋友可以课间嬉戏,可以交流成为朋友,学习知识的过程不是多么的单调,细细品味它,理解它,学习到更多的知识,不是很好吗?为何要把玩看得那么重呢?如果你把学习也当做是玩的话,岂不是很快乐吗?学习,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只有努力才有收获,学习也是一样,先苦后甜,一定会找到乐趣的。

第三,改变学习方法,学习上最好能做到事半功倍。

我觉得平时我们要以学为先。学习是正事,正事理应先于娱乐。另外要随处学习。比如每天上学途中记忆词语;在盥洗池旁贴一张词汇表,每天刷牙时熟记一个生词。无论怎样各具特色,有一点他们是一致的:保证学习时间,坚持不懈。

还要在学习过程中讲究条理。把常用的与学习有关的东西都放在伸手可及的位置,将重要的学习用品和资料用一个纸箱或抽屉装好,避免用时东翻西找。学会阅读。学会快速阅读,提高单位阅读量,学会读一本书的目录、图解和插图,为提前了解本书内容,获取更有效的信息;当积极的读者不断的提问,直到弄懂字里行间的全部信息为止。再晚也勉励自己当天完成作业。上课时善做笔记。强调记笔记的工夫,学习好的孩子往往一边听课一边记重点。有的在笔记本中间画一道线,半边摘录课文概要,另半边记下老师补充的东西。最后书写整洁,不要做返工的事情!

希望以上几点对你有帮助。你试试看,这样过了节假日开学的时候就不会害怕上学啦!

问题3:

XX学科我就是不喜欢,怎么办?

建议3: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