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湛江傩舞文化:共性与特性

湛江傩舞文化:共性与特性

时间:2023-08-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就傩舞而言,其形式多样,既有共性又有特性。这是两村傩舞的不同之处。东岭村舞傩的内涵为崇雷遣灾,主体形式为雷首、五雷公将与土地公婆。吴川市博铺镇的“舞六将”是以北帝部将赵公明、马华光,历史英雄神将关云长、张节,雷府判官辛环、邓忠组成六将遣灾跳傩,既有共同的“踏三戈”的动作外,也有表现各人性格的独特动作。考其原本应同属于崇雷傩舞之戏的范畴,是一种独具特色的“遣傩”民俗。

湛江傩舞文化:共性与特性

湛江市历史悠久,百越文化、楚越文化、汉闽文化、海洋文化汇聚融合,使当地的民俗文化内涵丰富。就傩舞而言,其形式多样,既有共性又有特性。

首先,湛江市乡镇村庄的遣灾傩舞都有一个大致相同的程序,即请奏、发符、发船、点将、比武、启师、演练、遣灾、押灾、赐福、祭忏、送灾、辞神散场等。不同的是,各乡村庙堂供奉的神灵不一,因此指挥押灾的神不同,有不同的傩面具、舞傩动作仪式。麻章区湖光镇旧县村建有泰山府庙,供奉康班侯王,傩舞主体为车、麦、李、刘、洪五位英雄神将,傩舞“考兵”的舞傩乃英雄神面具,指挥遣灾的是班帅侯王。但傩面具头顶上有牛角纹,保留了先人对雷龙图腾崇拜的符号,傩舞中有仿似收割禾稻的动作,也传承了农耕时代的文化。

与旧县村彭姓同宗的麻章区湖光镇云脚村,建有三元东岳府庙,供奉三元三品三官大帝、东岳仁生大帝、康皇大帝、班帅侯王,农历正月十五日早上8时开始请神,巡游遣灾舞傩。有五个牛皮质傩面具,面具上画着云雷纹并竖耳,有黑、红、青、白、黄五色,代表北、南、西、东、中五个方位。考其形色应属五雷公将,但与旧县村一样统称车、麦、李、刘、洪五员神将。他们抬着康皇神像遣灾,但不入家宅,停留在设置的7 个点宅前门口巷,傩将进入香火宅、平常家宅与牛栏,走一圈。而旧县村则抬着班帅神像入香火宅和家宅。这是两村傩舞的不同之处。

湖光镇的东岭村建有灵岗庙,庙内供奉雷首、白马、邬王诸神,元宵节同样举办舞傩活动。东岭村舞傩的内涵为崇雷遣灾,主体形式为雷首、五雷公将与土地公婆。东岭村的傩舞是古老崇雷酬雷文化的传承弘扬,融入了土地公婆招财送子的理念,形成了较完整的遣灾保平安、添丁发财的仪式。

太平镇东岸村的庙宇没有供奉万天雷首邓天君,但村民的家中却供奉邓天君。因此,农历正月十五日遣灾时,就要请村民家中供奉的万天雷首邓天君指挥五雷公将遣灾。

雷州市南兴镇下田村帝帅庙供奉境主北极天罡都统赵元帅、境主玉府玄坛道相赵天君、北极镇天真武玄天上帝、南极医灵延寿长生大帝、上元一品天鹤天官大帝,地主会供奉雷首公。但在遣灾中不是请天罡玄坛与雷首公指挥遣灾,而是在遣灾的中途才请出村民家中供奉的华光公像坐轿指挥遣灾。这种独特之处或许来自复杂的社会民俗因素,值得研究。

与下田村毗邻的山尾村同样建有帝帅庙,只有八个樟木质傩面具,称天罡玄坛厉兵,抬着雷首公像指挥押灾。舞傩程序有请神、庙前犟轿、竖盅、遣灾、缘首家犟轿竖盅、押灾下河、回庙庆功等。厉兵到各家香火宅遣灾祈福,在正堂绕一圈,卜回贝则到另一家,否则就要再绕堂宅走。卜三次贝未回,就要再操练厉兵,然后再绕堂宅走,直至卜回贝才能离开到另一家。与下田村的不同之处是,山尾村抬着雷首公像指挥押灾,下田村是遣灾中途才请出华光公像坐轿押灾。(www.daowen.com)

一种民俗既有土生土长的地方文化,也有兼容吸收外来民俗的成分,才有其传承的生命力,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我们走访何振琅、梁黄强、彭锦春等道士,他们说,雷州半岛民俗遣灾都是以雷首、班帅指挥五方雷将为主体,只有雷公将才能行使遣灾威权,所以遣灾驱邪的符也是用雷首公符,这就是雷州民俗的底蕴。但湖光镇旧县村,南兴镇下田村、山尾村、塘头村等供奉北帝真武的乡村,则用北帝真武主令符。在道教中,北帝同属于掌握五雷节度的雷霆之使,有行雷霆法令遣灾祈福之镇煞效应。

在湖光镇那柳村与太平镇谭礼村的遣灾中,首事怀抱雷首公像到各家各户香火宅,神像安坐在案桌正中。这是一种对雷首公诚心亲体的敬意,大别于其他乡村抬着雷首公像的仪式。另外,那柳村的五雷公将到香火宅后就分列于案桌两边,用法器拍打着案桌而吆喝驱逐邪恶,有别于其他乡村的作法。其他乡村的遣灾则是五雷公将或英雄神将兵到香火宅后就绕着中堂案桌驱赶,或进入两内间吆喝,拿走代表邪恶的稻草人或纸人押到停在巷道口的纸船上。

雷州市松竹镇西排村的雷首公与五雷公将要在大小缘首家香火宅演示一套完整的傩舞,到其他普通人家的香火宅则只是绕走一圈而已。但东阁村的雷首公与五雷公将都要进入香火宅演示一套完整的傩舞。这个不同的原因可能是,有的村庄人口增多,一天之内难以完成遣灾,因而改变了原来到家家户户都要演示的作法。这是随时势随地缘而变更,时间一长便约定俗成。

在与麻章区隔海相望的吴川市黄坡镇大岸村,流传着“舞二真”的遣灾民俗。舞二真以宋代抗金英雄康保裔的部将车、麦二将为主体,红脸车将军执刀,黑脸麦将军执钺,基本动作是“转身亮刀”、“转身端钺”,按七十二句口诀来完成动作。

吴川市博铺镇的“舞六将”是以北帝部将赵公明、马华光,历史英雄神将关云长、张节,雷府判官辛环、邓忠组成六将遣灾跳傩,既有共同的“踏三戈”的动作外,也有表现各人性格的独特动作。

廉江市的石角傩戏,则是用戏曲的形式,推演完成驱邪逐魔的活动。考其原本应同属于崇雷傩舞之戏的范畴,是一种独具特色的“遣傩”民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