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易来研究与中国艺术传统

易来研究与中国艺术传统

时间:2023-08-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孔子要宣扬、提升仁义道德,但国家上下似乎对八卦易占更有兴趣,孔子到处碰壁数十年后终于拿起源自卜巫的易来研究,故自称“又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更自称“百占而七十当”。我认为这个推论是有其合理性的,而且儒家最终确实夺取了文化政治话语权,成功打倒觋巫掌控朝政的势力,使中华民族避免成为一个神权之邦,而成了一个儒家的礼仪之邦。

易来研究与中国艺术传统

原始人类都有巫师求神问卜之举。在古埃及、古希腊都有,中华先民以鸟兽纹迹及用龟甲兽骨占卜亦有五千至一万年的历史。古希腊的神谕经由女祭司传达,最有名的是有关伊底帕斯王弑父娶母的神谕悲剧,给西方的文艺戏剧,以至于电影分析创作理论带来巨大影响。

华夏,相传伏羲观察天地人间宇宙万物,创造出八个卦象符号,来通达上天之道德和描述万物之情状,夏禹将其扩充为六十四卦,三千年前周文王演化出易卦辞,周公作爻辞,故称《周易》。以上都是神话传说而已,相信应该源自长期的觋巫祭祀占卜活动。周王朝之所以能享有八百年国运,是否因为善用易这种大智慧来治国而得享长久国祚呢?这可是一个有趣的疑问。

图1 八卦图

殷商将兽骨、龟甲钻孔后火灼,以出现的裂纹兆象来占卜定吉凶(图2)。占卜可以说是分析符号学问的滥觞。

图2 龟甲、兽骨上的占卜文(www.daowen.com)

占卜自三四千年前商周起就十分流行,尤以占断国之大事吉凶,而得到君王和百姓的崇信。以易解占长期掌握在觋巫(男称觋、女称巫)手中,殷墟和各地已出土占卜用的甲骨超过五万多件(图3)。

图3 春秋战国漆瑟乐器画上的觋巫作法

殷商统治者事无大小,长期迷信卜巫,令觋巫势力极度膨胀,不但推行奴隶制,还有人牲殉葬之风,国家堕落成一个道德沦丧的残暴神权之邦,到纣王时更荒淫无道,殷商最终被周武革命推翻,周朝时觋巫控制朝政的势力稍被削弱,但是仍然具有广泛的影响(当然,周朝人对殷商暴虐的批判或有夸大之词)。

儒家从觋巫手中夺取易话语权儒道两家很可能与巫同源(同掌礼乐、祭祀、史册)。巫以通鬼神、卜吉凶来操控朝野权力,道家性主无为,儒家入世重功业。到东周春秋时代,孔子重礼乐诗书,对鬼神敬而远之。孔子要宣扬、提升仁义道德,但国家上下似乎对八卦易占更有兴趣,孔子到处碰壁数十年后终于拿起源自卜巫的易来研究,故自称“又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更自称“百占而七十当”。据孔子弟子称,“夫子老而好易,行则在囊,卧则在席”。据说,孔子口述《十翼》来解释易中的卦辞、爻辞,被称为《易传》,并把易的道理深化扩展为治国及个人道德的哲理。由于觋巫往往借鬼神来占卜吉凶和治病,我推论孔子之所以敬鬼神而远之,是因为反对觋巫装神弄鬼来操控天下,但是因为觋巫在朝野势力太大,不能公然挑战,于是儒家十分智慧地提倡以道德哲理解释《易经》来规范、削弱觋巫的势力和影响力。所以《论语·子路篇》有“子曰……人而无恒,不可以作巫医……不恒其德,或承之羞。子曰:‘不占而已矣’”。荀子《大略》提出“善易者不卜”。(上述孔子和《易经》的关系也只是根据儒家弟子的传说,并无孔子本人亲自教授《易经》的证据)至于儒巫的政治文化权力斗争的来由,可说是大胆推论。我认为这个推论是有其合理性的,而且儒家最终确实夺取了文化政治话语权,成功打倒觋巫掌控朝政的势力,使中华民族避免成为一个神权之邦,而成了一个儒家的礼仪之邦。到战国末期,阴阳和道家风行,儒家其后也明智地整合引入阴阳五行的观念,并把《周易》和《易传》合尊为《易经》,到秦汉时确定完成。到汉武帝时,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得到朝廷支持,作为群经之首的《易经》遂确立地位,对后世的影响十分重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