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加强‘一带一路’文化建设联盟,推动传统舞蹈传承

加强‘一带一路’文化建设联盟,推动传统舞蹈传承

时间:2023-08-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通过加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文化建设联盟,可以有效地推动传统舞蹈的传承,从而发扬传统优秀文化的内生力量,彰显文化自信。构建多国联盟有助于艺术交流互鉴,可以促进文化多样态发展。当下,中央音乐学院和北京舞蹈学院等艺术类高校已建立“一带一路”倡议下的国际音乐及舞蹈教育联盟,寻求不同国家、民族之间的交流合作,通过调研采风、人员互派、艺术欣赏、教学分享、合作演出等方式进行跨国交流的尝试。

加强‘一带一路’文化建设联盟,推动传统舞蹈传承

在“一带一路”倡议下,我国可以通过推进区域合作、构建多国联盟的方式加强文化艺术交流活动,建立长效合作机制。我国领土面积广,边界线长,邻近国家多,且相邻的国家在习俗上多有相近,这些为区域合作提供了良好的发展背景。区域合作有助于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建设、文化建设,有助于推进中西部地区与东部平衡发展。西部地区相较东部地区传统文化资源丰富,但文化发展相对较弱,有着较大的开发潜力。各区域应根据地缘优势发挥自身特色并推进区域合作,从而实现互利共赢。

广西、云南与东盟国家接壤,且有较为相似的宗教文化、民族构成、历史渊源。我国西南地区民族舞蹈遗存丰厚,东盟国家中泰国、缅甸、越南、印度尼西亚、菲律宾、柬埔寨等国家也均有独具特色的舞蹈文化。搭建东盟舞蹈的文化交流平台,创设东盟舞蹈教学表演基地,完善东盟学术研究,深化东盟艺术文旅融合,展现中国与东南亚独特的艺术风貌,通过舞蹈来扎根地方,服务地方文化。新疆地区作为古龟兹、疏勒、高昌等国的所在地,文化遗产丰富且开发程度较弱。在地域上,新疆临近中亚地区,且与八个国家接壤,是亚欧大陆的核心。在习俗上,中亚国家的民族和新疆地区各民族同属伊斯兰文化圈,风俗相近,语言相同,具有相通的文化背景。在历史上,新疆地区的《龟兹乐》《疏勒乐》《高昌乐》与中亚地区的《安国乐》《康国乐》都是隋唐燕乐的重要组成部分。推进新疆地区与中亚五国的区域合作,打造西域乐舞文化带,既有助于对古乐舞的文化复原,又有助于以演艺产业促进地域经济发展。福建省和台湾地区位于我国东南部,文化习俗一脉相承原生态舞蹈都追求“人海和谐”。福建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气候宜人,交通便利,具有良好的区位优势。台湾地区表演艺术起步较早且积累了大量经验,传统舞蹈艺术在台湾地区有较多的受众,如林怀民的云门舞集、林丽珍的无垢舞蹈剧场、刘凤学的新古典舞团、陈美娥的汉唐乐府及刘若瑀的优人神鼓等均是传统舞蹈元素与当代结合的展现。加强闽台表演艺术产业交流合作,并通过海上丝绸之路辐射东南亚地区,能够提高闽台的文化国际影响力,促进表演艺术产业深化发展。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历史渊源深厚,文化资源丰富,民俗生态多样,构建多国联盟有助于传统舞蹈的挖掘、活化与创新,有助于中国舞蹈“走出去”,他国优秀艺术“引进来”,有助于文化艺术多样性发展,打破表演艺术创作同质化的现象。首先,构建多国联盟有助于传统舞蹈寻找历史基因,促进活态传承,推动复建创作。西域乐舞在中国舞蹈与音乐的发展史上曾占有重要地位,并且对中原的乐舞发展有重大推进作用。在漫长的历史变迁中,这些乐舞虽未得以传承保存,但是从今天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舞蹈动态形象及身体语汇方面进行追根溯源,依然能够探寻中国古代宫廷舞蹈之风貌,从而重构具有文化底蕴的乐舞艺术,促进亚洲艺术文化圈的建设。如《龟兹乐》是唐代非常普及的乐舞,据《旧唐书·音乐志》载,“自周、隋以来……鼓舞曲多用龟兹乐,其曲度皆时俗所知也”。[18]汉代时,《龟兹乐》从西域传至中原,对当时的东方乐舞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虽然古《龟兹乐》今已不存,但是我们可以从新疆及中亚、南亚、西亚、北非等丝绸之路沿线地区所流传的《木卡姆》中感受《龟兹乐》的风貌。在宫廷舞蹈方面,中国、日本、韩国、越南有着诸多共通之处,中国唐代的燕乐在日本作为雅乐“左舞”累代继承了一千余年。现在日本宫内厅乐部所演出的日本雅乐的舞乐中,属于“唐乐”的有32个剧目。[19]中国宋代的宫廷乐舞《献仙桃》《五羊仙》《莲花台》等在韩国被称为“唐乐呈才”,由专门的“国立国乐院”保存传承至今。越南从15世纪初期的黎朝至19世纪中叶的阮朝有组织地输入中国明朝的宫廷音乐。[20]虽然这些宫廷舞蹈传入周边国家后形态发生了一定改变,如传入日本的乐舞“融入了日本的风土,多用于最为日本化的神道仪式中,更发展成为地方民谣的曲”,[21]不再是中国古代宫廷原有的形态,但是传承下来的乐舞中的“活的”动态形象为当代进行复原重建提供了坚实的依据与参照。(www.daowen.com)

此外,原生态民间舞蹈积淀了大量的古代乐舞及风俗文化,并通过节庆民俗等活动传承至今,能够为今天的传统艺术挖掘与收集提供充分的养料。历史上宫廷乐舞机构常会吸收民间舞蹈的元素进行创作,同时在遣散乐人、战争迁都等时代背景下,宫廷舞蹈也会大量流传至民间。在中西文化交流、民族迁徙交融的环境下,传统乐舞被大量保存在丝绸之路沿线的国家和地区之间,成为待开发的文化宝库。通过加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文化建设联盟,可以有效地推动传统舞蹈的传承,从而发扬传统优秀文化的内生力量,彰显文化自信。

构建多国联盟有助于艺术交流互鉴,可以促进文化多样态发展。在全球化进程与大数据时代,文化艺术打破了过去的地域性、局限性,变得更加普遍和便捷。一个国家的艺术不仅是民族的,更应是世界的。中国的传统舞蹈源远流长,相比西方的芭蕾舞拥有更加深厚的文化积累与历史积淀,但在世界范围内所受到的关注和认知仍处于贫乏的状态,国外的科研院所中对于中国舞蹈的研究屈指可数。在“一带一路”倡议下,推动舞蹈艺术的跨国合作与交流,搭建互联共通的平台建设,可以有效促进传统民族艺术的传播发展,从而传播国家文化,塑造国家形象,提升文化软实力。同时,多国联盟的构建也使外国艺术走入我国,可以丰富我国人民群众的精神生活,拓展艺术发展视野,促进民族艺术繁荣与发展。当下,中央音乐学院和北京舞蹈学院等艺术类高校已建立“一带一路”倡议下的国际音乐及舞蹈教育联盟,寻求不同国家、民族之间的交流合作,通过调研采风、人员互派、艺术欣赏、教学分享、合作演出等方式进行跨国交流的尝试。从高校辐射社会与企业,进一步探索跨国联盟的实施路径和建设方法,在开放多元的环境中进行传统文化的建设,从而在兼收并蓄中实现多元发展和共同繁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