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云南省计划生育特殊困难家庭的养老需求与对策研究成果

云南省计划生育特殊困难家庭的养老需求与对策研究成果

时间:2023-08-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计划生育特殊困难家庭的性与生殖健康需求主要集中体现在两个层面:一是“失独”父母自身的再生育需求;二是“独残”家庭子女的性与生殖健康指导与服务。“独残”家庭的父母除了担忧子女未来的生活和教育保障外,还对子女的性与生殖健康表现出格外的担心。因此,为残障人士及其家人提供必要的性与生殖健康咨询和服务是一项亟须建立和完善的社会责任。

云南省计划生育特殊困难家庭的养老需求与对策研究成果

继1994年联合国人口与发展大会召开后,性与生殖健康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重要程度开始引起关注,人人享有性与生殖健康的倡议也受到全球的关注和认同。性与生殖健康强调以平等、赋权和尊重为基础,每个人都能够享有知情、愉悦、安全的性生活,而免受强迫、歧视、暴力、疾病和非意愿妊娠的困扰,因此,社会应当为不同人群提供基本的、适宜的医疗保健服务,保障人们能够幸福安全地应对一切有关性和生殖的需求。在研究过程中,性与生殖健康方面的担忧和需求也是诸多被访父母提及的一个突出层面,虽然这与养老问题并没有直接的关联性,但也涉及许多家庭的安康和社会的和谐稳定,它也是很多父母们当前面临且亟待解决的一大难题。计划生育特殊困难家庭的性与生殖健康需求主要集中体现在两个层面:一是“失独”父母自身的再生育需求;二是“独残”家庭子女的性与生殖健康指导与服务。

在“失独”家庭中,有些独生子女逝世时父母的年龄并不大,尚有再生育的机会。当问及为何没有再生育的时候,有些父母是因为自身身体条件的限制(例如有心脏疾病等),有些父母曾经尝试过但却因缺乏专业指导而未能成功。21世纪以前,由于医学技术和医疗服务水平的限制,性与生殖健康知识和服务的可及性还较差,人类辅助生殖技术在我国的应用发展也尚处于起步阶段,许多“失独”家庭再生育的意愿和需求未能获得有效满足。现如今,生殖医学技术快速发展,但高昂的费用和相关保障制度的缺失,仍将许多“失独”家庭挡在了门外。为了满足部分“失独”家庭再生育的愿望,“爱心鸟”也曾在经济和技术上为20余户“失独”家庭提供再生育援助,最终有5户成功生育。未来几十年,随着“失独”家庭规模的进一步扩大,“失独”父母的再生育需求也将增多,仅靠个别机构或组织的帮扶显然是不够的,而且即使是没有再生育能力的父母,也应该为其提供基本的性与生殖健康咨询和保健服务。

“独残”家庭的父母除了担忧子女未来的生活和教育保障外,还对子女的性与生殖健康表现出格外的担心。《2013年度中国残疾人状况及小康进程监测报告》指出,我国适龄(男22岁以上,女20岁以上)残疾人在婚率为63.7%,并且根据从2007年开始的相关监测数据分析,残疾人在婚率基本上保持不变,远低于全社会83.1%左右的水平。残障人士,尤其是具有精神和智力残疾的人群往往难以婚配,但无论是在医学上还是社会接受程度上,这一人群并未认定为不适合结婚生育。虽然确实存在遗传性疾病的隐患,或者因为抚养能力等条件限制,某些残障疾患的生育的确存在较大的风险和伦理学争议,但并不能因此否定残障人士享有性与生殖健康的权利,也不能否认他们的性和性健康需求。

如之前所述的案例二中,我们在CX爸爸家访谈的时候,他15岁(2017年)的自闭症独子坐在沙发上。他胡子和头发有点长,正躺在沙发上听着红歌,对于外人的到来他没有很怯懦,看了一眼父亲后,仍然保持着他一个人在家时的状态。在我们与CX爸爸的整个访谈过程中,孩子毫不介意外来者的存在,进厕所之前就把裤子完全脱了,甚至旁若无人地时不时自慰,CX爸爸在一旁制止,但又不知道该用什么方法正确引导孩子,显得十分尴尬。CX爸爸说这也是他不愿带孩子出门的原因之一。另一位严重智力障碍独女的妈妈也有着不为人知的担忧:“我家是女儿,别的还好,就怕她生理期,她什么都不懂,给她用卫生巾都不懂,这个时候我都不敢带她出门……”PP妈妈(40岁,6岁独子重度自闭症)在访谈中也曾提道:“我们这些妈妈还特别担心孩子青春期的性问题,若是男孩子,生怕(非常担心)他在外面的一些不好的举动,让别人误以为是流氓,被乱打乱骂。若是女孩子,那就更担心,生怕她们被侵犯了都不知道,然后又怀孕,所以有些妈妈干脆差不多的时候就带她们去结扎了。”ML妈妈(60岁)家就是一个真实的案例,精神障碍的独女连续生育3胎,并且也都是残障儿童,进一步加重了家庭的负担。

因此,为残障人士及其家人提供必要的性与生殖健康咨询和服务是一项亟须建立和完善的社会责任。

[1]国家卫生计生委家庭司.中国家庭发展报告2016[R].北京:中国人口出版社,2016.

[2]侯秀梅,钱丽菊,刘利.独生子女精神病患者家属总体幸福感及其相关因素研究[J].精神医学杂志,2016(3):196-198.

[3]佚名.暮年丧独子,他们的余生该何去何从?[N].广州日报,2012-05-09.(www.daowen.com)

[4]苏向东.中国“失独家庭”之痛谁来抚慰[N].中国观察,2012-07-30.

[5]国家卫生计生委家庭司.中国家庭发展报告2016[R].北京:中国人口出版社,2016.

[6]王欢欢.农村独生子女家庭生活照料的困境研究——以山东省C镇为例[D].上海华东理工大学,2014.

[7]“三社联动”项目是由政府购买服务,以社区为平台、社会组织载体、专业社工为支撑的“三社联动”社区治理模式,为社区居民提供了专业化、精细化的社区服务

[8]崔娟.抱团养老:老工业城市养老模式的探索[J].老龄化研究,2017(2):26-31.

[9]费孝通.乡土中国[M].北京:北京出版社,2011.

[10]陈宁.“全面两孩”政策背景下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政策的完善[J].人口与社会,2017(2):94-101.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