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中式传统婚礼策划—婚礼策划与组织(第2版)

中式传统婚礼策划—婚礼策划与组织(第2版)

时间:2023-08-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中式婚礼是我国传统文化的象征和代表,近年来的复古风也让中式婚礼重新成为新人关注的热点。仿明清建筑之处和古色古香之地是举行中式婚礼的绝佳场所。迎亲礼车行列在途中,应婚庆礼花以示庆贺。小男孩将扇子捡起后交给女方家人,女方家人回赠红包答谢。此仪式也是承认她成为家中的一员。2)纯中式婚礼场景布置①服装。传统的中式婚礼仪式,一般早晨女方家里要办“出嫁酒”,中午男方家里操办喜筵。3)中式婚礼策划①花轿起程

中式传统婚礼策划—婚礼策划与组织(第2版)

中式婚礼是我国传统文化的象征和代表,近年来的复古风也让中式婚礼重新成为新人关注的热点。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沉淀,追溯文化根源,重现传统民俗已经成了现代人的新时尚。仿明清建筑之处和古色古香之地是举行中式婚礼的绝佳场所。古城内机动车禁行的政策也为举办“坐花轿、骑高马”的中式婚礼提供了有利条件。

1)婚礼流程

①祭祖。男方在出门迎娶新娘之前,先祭拜祖先。

②出发。迎亲车队以双数为佳。

③燃炮。迎亲礼车行列在途中,应婚庆礼花以示庆贺。

④等待。新郎礼车至女方家时,会有一男童侍持茶盘等候新郎,新郎下车后,应赏男孩红包答礼,再进入女方家。

⑤讨喜。新郎应持捧花给房中待嫁的新娘,此时,新娘的闺中密友要拦住新郎,不准其见到新娘,女方可提出条件要新郎答应,通过后才得进入。

⑥找鞋。之前策划案中已详述。

⑦食汤圆。新娘在出发前,要与父母兄弟及闺中女友一起吃汤圆,表示离别,母亲喂女儿汤圆,新娘哭。

⑧拜别。新人上香祭祖,新娘应叩拜父母道别,并由父亲盖上头纱,而新郎仅鞠躬行礼即可。

⑨出门。新娘应由年高德勋的女性长辈持竹筛或黑伞护其走至礼车,因为新娘头顶不能见阳光,今后要像这位女性长辈一样,过着幸福美满的生活。(注:准备竹匾,并在上面贴上喜字。)

⑩礼车。在新娘上礼车后,车开动不久,女方家长应将一碗清水、白米撒在车后,代表女儿已是泼出去的水,以后的一切再也不予过问,并祝女儿事事有成,有吃有穿。

掷扇。礼车启动后,意谓不将坏性子带到婆家,新娘应将扇子掷到窗外。小男孩将扇子捡起后交给女方家人,女方家人回赠红包答谢。

燃炮。由女方家至男方家的途中,同样要一路燃放礼炮。

摸橘子。新娘子迎新车队到达新郎家时,下车前,由一位拿着橘子的小孩来迎接新人,新娘要轻摸一下橘子,并赠红包答礼。这两个橘子要放到晚上,让新娘亲自剥皮,意谓招来“长寿”。

牵新。新娘由礼车走出时,应由男方一位有福气之长辈持竹筛顶在新娘头上,并扶新娘进入大厅。进门时,新人绝不可踩门槛,而应横跨过去。

射轿帘。花轿停下后,新郎手执弓箭,分别向天、地、新娘空射三箭,取意举箭弓逢凶化吉。这个古老的习俗据说可以驱除新娘身上的邪气,同时还有一层含义,就是要给新娘一个下马威,提醒她在成为新媳妇后要恪守妇道,做一个贤良淑德的好老婆。

踩瓦片。岁岁平安踩瓦片,代表过去如碎瓦一般,要重新开始新的生活,比喻“过去时光如瓦之碎”。另外的意思就是,古时的人们重视男孩,踩碎瓦片的原始意义就是希望新娘不要“弄瓦”,也就是希望生男孩多。

跨火盆。放置于大门口的一盆火。新郎和新娘共同跨过了火盆,取意避邪,祈求今后的生活红红火火。跨火盆的传统,相传是为了阻碍“跟尾鬼”跟踪,鬼魅怕火,无法跨过火盆,从此“一火两断”。

迈马鞍。“鞍”与“安”同音,暗示新娘跨马鞍,取其“安全”耐久之意,多放于洞房的门槛上,一世保平安。当新娘前脚迈过门槛,后脚抬起还没有落下的时分,这时由上有父母、下有子女的全人把马鞍抽掉,正好契合了“烈女不嫁二夫,好马不配双鞍”的意义。

拜天地。一拜天地,二拜高堂,夫妻交拜,礼成。

挑盖头。这个仪式是我们最熟悉的洞房花烛夜第一要紧事情。新郎要用秤杆挑下新娘头上的盖头,盖头揭下后,新郎要用手抚摸新娘的头发。秤杆揭盖头意为“称心如意”,抚摸头发,则象征白头偕老。

敬茶。向家中长辈逐一敬茶,此时新郎顺便把长辈介绍给新娘认识。此仪式也是承认她成为家中的一员。

交杯酒。用两根红线连接的酒杯喝交杯酒,婚礼上叫作“凤凰三点头”“一点头”各饮一口,“二点头”夫将杯中的酒全倒入妻子的杯中,妻再将酒平分给夫,“三点头”夫妻交换杯子饮尽。喝交杯酒象征此后夫妻连成一体,有相同的地位,婚后相亲相爱,百事和谐,同时还含有新娘、新郎同甘共苦的深意。

抛绣球。抛绣球原为男女青年表达爱情的方式,其盛况如日中天甚为时兴。今天抛绣球的形式变成西式婚礼抛花球的传统,寓意分享喜悦,传递快乐。

喜宴。在喜宴上,新娘可退去新娘礼服,换上其他款式简单的红色喜庆礼服向各桌一一敬酒

送客。喜宴完毕后,新人立于家门口送客。

闹洞房。新人好友故意刁难新人,取喜庆热闹之意,切忌过火。

2)纯中式婚礼场景布置

服装。新人的服装为凤冠霞帔,或长袍马褂。新娘蒙红盖头,在伴娘的伴随下,由新郎手持大红绸牵着,慢慢地登上花车,到达花轿位置后,新人改乘花轿。

②花轿。花轿是传统婚礼的核心部分。分四人抬、八人抬两种,又有龙轿、凤轿之分。除去轿夫之外,还有笙锣、伞、扇等开始,一般轿队少则十几人,多则几十人,很是壮观。

请帖。中式婚礼请帖的设计最重要的是要选定主题和概念,图案方面当然有众多的吉祥图纹可以选用,但龙凤图案一定要选用特别的版本以区别于传统的中式。水墨画的笔触有着夸张的韵味,剪纸不妨用镂刻的形式来制作。新人可以采购些中国结、盘花纽、流苏、古钱、玉佩中国特色的佩饰,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www.daowen.com)

④桌卡。将来宾名单书写在扇子上作为桌卡,迎宾牌用竹帘来制作,餐巾用盘花纽来装饰。红灯笼作路引,瓦罐用作花器,祝福卡像新年的许愿条一样直接挂在桃花树上。

⑤布置。在婚宴场地布置上需要强调主题和细节,诗词歌赋、昆曲、越剧,有很多传统文化都可以大做文章。“黄金甲”的富丽堂皇,“青花瓷”的意境悠远,皮影的拙朴,绣品的精美,蓝印花的凝练,找到适合新人自己风格的一定不难。

⑥回礼。中式婚礼的回礼可以采用一些具有中国文化内涵的小物件:青花瓷的杯子,象征着一辈子不变色的幸福,一双包装精美的筷子,传达的是快快乐乐和天生一对永不分离的好口彩,无锡的大阿福泥人是很可爱的礼物,刻上两人的姓氏,印章便有了独特的魅力。

⑦选址。传统的中式婚礼仪式,一般早晨女方家里要办“出嫁酒”,中午男方家里操办喜筵。中午的时候傧相帮助男方在堂屋布置好拜堂的场所。

⑧六合桌。多置于院中。说到“六证”,其意义是可知家里粮食有多少、布有多少、衣服裁得好坏、容颜如何、账目清否、东西轻重等。官方常有只有“三媒(伐柯人)六证”俱全,桌上摆放斗、尺子、剪子、镜子算盘和秤,才表示新婚合理合法的说法。等到吉时举行的成婚仪式,就俗称为“拜天地”由司仪主持,一拜天地、二拜高堂、三是夫妻对拜。

3)中式婚礼策划

①花轿起程:在唢呐舞狮的伴随下,花轿开始起程。

②新娘入轿:新娘应该被自己的兄弟(或表兄弟)背出来送上轿子。

③颤花轿:花轿的路程目前只是走走形式,除非两家特别近。按照惯例是要给轿夫红包的,否则他们会有意颤动花轿,让新娘“好受”(新娘蒙红盖头,在伴娘的伴随下,由新郎手持大红绸牵着,慢慢地登上花车,到达花轿位置后,新人改乘花轿)。

④新娘下花轿:媒人(或伴娘)掀开轿帘,新娘在媒人(或伴娘)的搀扶下走出花轿。

⑤由司仪致开场白(中式贺词),渲染喜庆气氛,感谢来宾(中式贺词)。

⑥请高堂:请出双方父母上台入座(由DJ放音乐)。

⑦请新郎:新郎上台站定台中(由DJ放音乐)。

⑧迎新娘:由DJ放中式喜庆音乐。中式酒店婚礼宴厅门口悬挂门帘,媒人或伴娘掀开门帘,新娘入场。所谓传席也就是铺在地上的红毯,寓意着传宗接代。(如无花轿接送,门口悬挂的门帘也可代替轿帘)。

⑨跨火盆:新娘在媒人(或伴娘)的搀扶下跨火盆,寓意新人婚后红红火火。

⑩射红箭:新郎接过伴郎递上的弓箭,拉弓射出3支红箭,第一箭射向天,寓意天赐良缘合家欢;第二箭射向地,寓意天长地久人如意;第三箭射向远方,寓意生活美满爱久长。

跨马鞍:新娘在媒人(或伴娘)的搀扶下跨过马鞍,寓意新人婚后合家平安。

牵红球:新娘在媒人(或伴娘)的搀扶下走上台,伴郎送上红球,新郎、新娘各牵红球一端站于台中。

致证婚词:司仪致辞并介绍证婚人,证婚人致证婚词。

拜堂:一对新人各拉红球的一端正式拜堂。(“一拜天地,向来宾鞠躬,二拜高堂,向父母鞠躬,夫妻对拜……”)。

挑喜帕:伴郎送上如意秤杆,然后由新郎用红布装饰的如意秤杆挑开新娘头上的喜帕。(从此称心如意)。

敬茶:新人向双方高堂敬茶(敬改口茶)。

高堂致辞:请双方父母代表致辞。

传递香火点喜烛:新郎、新娘的母亲共同点亮喜烛(从此子孙满堂),双方高堂入席。

吃子孙饽饽、长寿面:伴郎将一碗子孙饽饽和一碗长寿面端上。“筷子筷子,快生贵子!”新娘刚动两下筷子,就有人大喊:“生不生?”新娘笑着回答:“生!”

合卺酒(交杯酒):伴郎送上斟满酒的酒杯,新人喝合卺酒,从此恩恩爱爱,白头偕老。

新人进行最后一道仪式——“送神”:两人从供桌上取下一套纸钱,放进炭火盆焚烧,之后,婚礼仪式结束。

新人拥入洞房:新人退场,换礼服,后入席用餐,整备敬酒。

即兴演艺或游戏(可有可无)。

宴会结束,新人送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