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报告:转向《资本论》研究的内在逻辑

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报告:转向《资本论》研究的内在逻辑

时间:2023-08-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因而,新近张秀琴教授围绕着其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国外学界《资本论》研究的最新进展”,致力于围绕《资本论》研究的核心议题,深入探讨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思潮的创新发展。

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报告:转向《资本论》研究的内在逻辑

以《马克思意识形态概念理解史》及其相关的系列论文的出版与发表,代表的是张秀琴教授以问题意识为线索而展开的对整个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中的专题史的研究,而以《西方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及其系列论文为代表的成果,则反映的是她以“巴黎手稿”等文献为依托,说明异化逻辑在马克思意识形态论乃至整个西方马克思主义形成与发展史中的作用和意义的工作。也正是在这些前提探索中,张秀琴教授逐步认识到,意识形态论的异化逻辑(政治文化学或哲学批判)和拜物教逻辑(政治经济学批判)不应该是各自孤立的分立式的存在,这一点尤其体现在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诸思潮,特别是21世纪以来的国外学界《资本论》及其手稿的研究成果中,而且这一研究成果也不仅局限在英美文化马克思主义和法国生命政治学,同样反映在德国新马克思阅读派、法国调节学派和日本市民社会派等诸思潮之中。

张秀琴教授之所以转入《资本论》研究的新阶段,可以明显看出是以问题意识为切入,以思想史为背景,遵循着以深度和系统的经典文献为依据的一贯治学路径,也体现着坚持教学与科研相长的主导研究旨趣。这不仅是一个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工作者,也是一个马克思主义理论学者所应该坚持和具备的基本学术努力方向。因而,新近张秀琴教授围绕着其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国外学界《资本论》研究的最新进展”,致力于围绕《资本论》研究的核心议题,深入探讨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思潮的创新发展。

我们知道,自《资本论》第一卷1867年首次出版后一个半世纪以来,国外学界曾先后掀起三次关于《资本论》的研究热潮,这也是国际《资本论》研究的三个历史阶段。它们分别是:第一,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期的第一次研究热潮。第二国际理论家以恩格斯编辑整理的《资本论》第三卷的公开出版为契机,结合当时资本主义在欧洲的新发展,特别是向帝国主义阶段的过渡,提出了各自不同的主张和见解。第二,20世纪中后期(特别是二战后)至20世纪90年代初期的第二次研究热潮。第三国际理论家、西方马克思主义学者以及欧美左翼学者都参与到这一次的研讨中来。第三,21世纪以来(特别是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的第三次《资本论》研究热潮,以德国新马克思阅读派、新文献派和新批判学派以及法国生命政治学和调节学派、英美新辩证法学派等为主要代表。(www.daowen.com)

基于这种学术景观,张秀琴教授提出,《资本论》的最新研究应设定为以下四个值得进一步深入推进的主题:第一,基于新MEGA的《资本论》形成史研究最新成果,主要关注和探讨近十年来,特别是近五年来国外基于新MEGA的相关研究成果及其引发的相关学术话题;第二,危机理论与逆全球化问题,对以利润率下降趋势研究和全球不平衡发展为议题的《资本论》中的危机理论的最新研究动向的把握;第三,人工智能与价值理论研究,主要关注以机器和现代科技发展、特别是人工智能发展为最新推动的新价值形式理论、劳动与时间(特别是家务劳动、工作日、工作场所流动性问题等)和剩余价值理论为核心的《资本论》价值理论研究成果;第四,权力理论与平权运动,以认知资本主义、数字资本主义、巴多胺资本主义等为例研判西方新社会运动与左翼学界对《资本论》的政治性文化解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