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西方美育思想史论集:扩展美育哲学基础

西方美育思想史论集:扩展美育哲学基础

时间:2023-08-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我们认为他的美育论说的思想基础,跟其美学论说的思想基础是息息相关的。他的相关论述在神秘的外衣下已经明确地透射出审美及审美教育目的是为了趋向和通向“整一和谐”的思想基础和理论主张。换言之,“主张美与真、善的同一”是其美育论说的思想基础。这其实是从另一侧面论及了审美教育在实现人本身的价值的功能价值,因而也是其审美教育学说的思想基础。

西方美育思想史论集:扩展美育哲学基础

怎样理解普洛丁的审美教育思想呢?如何理解他美育论说的思想哲学基础呢?我们认为他的美育论说的思想基础,跟其美学论说的思想基础是息息相关的。他的审美教育思想的哲学基础同样奠基于其“主张美与真、善同一”这一理论主张上。普洛丁认为:“它们之所以美,是由于它们分享取得一种理式。因为凡是无形式而注定要取得一种形式和理式的东西,在还没有取得一种理性和形式时,对于神圣的理性就还是丑的,异己的。……凡是物质还没有完全由理式赋予形式,因而还没有由一种形式或理性统辖着的东西也是丑的。等到理式来到一件东西上面,把那件东西的各部分加以组织安排,化为一种凝聚的整体,在这过程中就创造出整一性……就使东西各部分和全体都美。”[2]

普洛丁的前一论述尽管继承了柏拉图的理式论,并且新添了个人神学目的论表述,即具有了一些神秘主义的理论色彩,但却清晰地显示他认为并坚持审美应在“理念”和“形式”此两个方面是趋向、通向“整一和谐”的。他的相关论述在神秘的外衣下已经明确地透射出审美及审美教育目的是为了趋向和通向“整一和谐”的思想基础和理论主张。换言之,“主张美与真、善的同一”是其美育论说的思想基础。

普洛丁坚持审美教育的基础在于“美与真、善同一”的这样一种理论主张,是有其时代决定和个人创造的。一方面根据普洛丁学生波菲利所写的《普洛丁传》一书中的载述,普洛丁生活在罗马帝国日趋衰落的时代,当时社会动荡不安,然而各种哲学——宗教思潮盛行。这样一种时代环境促成了普洛丁的论述在神秘的外衣下主张审美教育目的是为了趋向和通向“整一和谐”的理论学说。在普洛丁看来,真、善、美是完全同一的,它们最终都统一于“太一”(或神)。“或者毋宁说是,美就是实在,其他非实在的东西是丑,同时也就是原初的恶。因此,对神来讲,善和美的性质是相同的。或者,实在、善和美是一回事。”[3]这是跟强调实践性的古罗马朝代的教育理念相一致的。诚如研究者所指出,古罗马“按照罗马精神制定的制度而言,那些被认为值得学习的各科教学法,在技巧上已经达到完善的地步”[4]。在古罗马时代的教育理念中,父母对子女实施的教学,主要通过观察和实践的方式、方法。即往往是由父亲带儿子参加各种家庭及社会活动,学习农活和参与正式社会活动的各种本领。贵族子女则通过观察和见习其父亲处理事务来进行模仿,并常随父亲到广场去体察有养社会及政治方面的常识,学习面对公众进行演讲的技能。他主要通过实践、演练和观察进行教学,这样就使其教学思想接近教学实际和适应社会需要。另一方面,普洛丁的美育思想和相关论述具有个人独创之处。这种个人独创之处,当然离不开除了受柏拉图哲学思想的影响外,又同时融汇了基督教神学思想、东方神秘主义思想及亚里士多德的思想等的影响。如后人主要收集于《九章集》中的第一集第六篇《论美》、第五集第八篇《论理智美》等集中探讨了美学和美育问题。我们可以强烈地感受到他除了受柏拉图哲学思想的影响外,又同时融汇了基督教神学思想、东方神秘主义思想及亚里士多德的思想等的影响。在这些影响的基础上,他的美育思想和论述不乏一些独创之处。具体说,我们可从下列两个方面再作些简单地阐述。(www.daowen.com)

第一,普洛丁揭示出审美教育的基础在于“流溢”。“流溢说”是普洛丁美学和美育思想的一个基本观点。所谓“流溢说”,主要是指普洛丁认为世界万物,包括美、审美均是一种流溢。世界万物都是从“太一”那里流溢出来的,当然美也是从“太一”那里流溢出来的。从“太一”那首先流溢出来的是“努斯”(Nous),即心智或理式;其次从心智(或理式)流溢出来的是灵魂;再次从灵魂中再流溢出来的是物质世界。一方面,万事万物的形成过程是自上而下的从“太一”始的流溢过程,而另一方面审美及审美教育的过程却是逆向的心灵寻找“太一”的回归过程。因此除了神学目的论,上述这种回归过程,其实已经论及了后人强调“人本身的价值”这一美育理论基础及审美教育目的。为之后审美教育强调“以人为本”这一思想基础无疑提供了一个重要的理论支撑和学理依据。

第二,普洛丁揭示出审美教育的基础在于“分级”。“分级说”是普洛丁美学和美育思想中的另一个十分值得重视的观点。如果说“流溢说”是一种侧重“先后”之分的抽象思想论说,那么“分级说”则无疑是一种具有更多实践可操作性的“上下等级”之分的理论表述。心智(或理式)、灵魂、物质世界等“流溢”之先后决定了审美、审美教育的“上下等级”之别:处于最高等级的是心智美,心智由于“太一”或善而美,灵魂由于心智而美。而行为和事业等非感性的事物以及感性物体之所以美都是灵魂使然。因为美存在于不同的领域内,又分为不同的类型,所以使审美活动方式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如此审美教育既应该存在于不同的“领域”内,也应该有一些不同的类型,即审美教育方式可以呈现出某些不同的方式。这其实是从另一侧面论及了审美教育在实现人本身的价值的功能价值,因而也是其审美教育学说的思想基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