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中学语文阅读课堂改进研究:达成共识与教学方法

中学语文阅读课堂改进研究:达成共识与教学方法

时间:2023-08-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群文读者的共识是群文阅读教学活动的最后一个教学环节,是指学生能够通过集体建构来对议题形成共同认识。寻求共识并不是忽略结论的准确性,而是注重得出正确结论的方法。群文读者的共识是由集体达成的,提倡差异性和多元性,所以学生并不需要形成完全一致的结论,而是要教师鼓励学生见仁见智,使他们能够在群文阅读过程中更加完整地认识人生的意义。(三)教学过程1.复习导入诗歌鉴赏三步走:能读懂—会鉴赏—精表达。

中学语文阅读课堂改进研究:达成共识与教学方法

群文读者的共识是群文阅读教学活动的最后一个教学环节,是指学生能够通过集体建构来对议题形成共同认识。寻求共识并不是忽略结论的准确性,而是注重得出正确结论的方法。群文读者的共识是由集体达成的,提倡差异性和多元性,所以学生并不需要形成完全一致的结论,而是要教师鼓励学生见仁见智,使他们能够在群文阅读过程中更加完整地认识人生的意义。下面,以“如何读懂诗歌”的教学设计为例进行说明。

(一)教学目标

学习读懂诗歌的方法,帮助学生找到解读诗歌的钥匙。

(二)教学方法

讲析法、讨论法和练习法。

(三)教学过程

1.复习导入

诗歌鉴赏三步走:能读懂—会鉴赏—精表达。

读懂是知识的综合运用,是鉴赏和表述的基础,读不懂诗歌成为诗歌鉴赏的拦路虎。

2.怎样才算读懂诗歌

(1)明白表层意思

能翻译出大意,如时间、地点、人物、事情和景物。

(2)领会深层意思

深层意思,如写出了什么意境(形象、氛围),表达了什么情感(情绪、心境),以及反映了什么思想(态度、观点)。

3.方法指导

(1)从标题初步了解诗歌的表层意义

标题是诗歌鉴赏的切入点。因为标题包含诸多信息,如时间、地点、人物、事件以及诗人的心情、诗歌的意境、诗歌的类型等。可以说,诗歌的题目是诗歌鉴赏的向导。它或点明主旨或表明诗人的情感基调。

要关注诗歌题目的作用。笔者认为,诗歌的题目主要有以下两个作用。

第一,直接点明作品内容涉及的主体或重点,表露作者的心情。例如,《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闺怨》《恨别》《春夜喜雨》《观书有感》《咏蝉》《春日秦国怀古》和《石头城》等。

第二,点明与写作内容有关的季节或时令特征。例如,《山居秋暝》《临安春雨初霁》《春雪》和《早梅》等。(www.daowen.com)

(2)知人论世

第一,知人。知人,即了解作者的思想、经历及创作风格。例如,陶渊明(淡泊名利,诗风恬淡);杜甫(忧国忧民,诗风沉郁);李白(傲岸不羁,诗风潇洒);辛弃疾陆游和文天祥(在国难当头,忧心如焚,慷慨悲壮);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后期对现实漠不关心);苏轼(豁达、乐观)。

第二,论世。论世,即了解时代背景和相关的社会生活。诗歌作为典型的文学样式,其思想内容不可能不打上时代的烙印。例如,北朝诗多写征战尚武;南朝诗多写男女相思;唐诗题材丰富多彩,如有希望建立军功的、反映边塞生活的、描绘山水田园的,也有献诗以求引荐的、离别思乡的,到唐末宦官专权、藩镇割据、战乱频繁、生灵涂炭、文人悯之,于是悯农诗又兴起,唐代是我国古代诗歌创作的巅峰时期;北宋诗重义理;南宋诗重抒爱国情,南宋偏安江南中原沦于敌手,这一时期的忧国、爱国题材就成为当时诗词中的时代强音。

(3)从注释中了解一些内容

从注释了解作者、背景、疑难词语和难懂的典故,深入理解诗意。

(4)通过诗中意象体味作者的情感

在诗歌中,总有一些特定的意象代表特定的含义,也往往寄托着特定的情感。这些特定的意象,我们称之为传统性意象。例如,以松菊象征高洁,以香草美人象征理想等,一提到“羌笛”,我们不仅要想到羌笛是一种管乐器,而且要想到那幽怨凄凉的声音,想到寄寓于声音之中的别意与乡情

(5)关注诗歌“情点”

情点就是在诗歌中直接或间接表达或透露诗人思想感情的字眼。

(6)读懂浅层意思

填充内容——诗中省略的主语、宾语、状语和过渡语等。

调整语序——主谓倒装、状语后置和宾语前置等。

整合句意——前后连缀,大体翻译为意思相对完整的句子

(7)通过诗歌卒章显志的结构特点领会诗意

卒章显志,是诗文常见的写法。古代诗词,常在末尾两句点明题旨。在阅读时,我们应该重点注意。

【注释】

[1]吴相久.高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探索——以古典诗歌群文阅读教学为例[J].新课程(教研版),2020,(03):78—79.

[2]陈军德.论群文阅读教学的实施策略[J].中学语文,2019,(36):13—14.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