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知识 南宋词人辛弃疾的诗词赏析

南宋词人辛弃疾的诗词赏析

时间:2023-05-0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在南宋词人中辛弃疾出生时,山东已为金兵所占。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在辛弃疾的作品中唯有这首《西江月》是比较突出的一首,以描写农村的景物为主。辛弃疾生于金国,从小就经受了异族压迫的苦难。辛弃疾少年抗金归宋,曾任江西安抚使、福建安抚使等职。开禧三年,辛弃疾病逝,享年68岁。辛弃疾隐退上饶带湖时,经常行经风景优美的黄沙道中。辛弃疾的词以豪放雄健、慷慨激昂著称,但也有含蓄蕴藉之篇。

南宋词人辛弃疾的诗词赏析

南宋词人中辛弃疾(1140-1207年)出生时,山东已为金兵所占。辛弃疾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坚决主张抗金。所以,他的作品风格形式多样,并以豪放为主,热情洋溢,慷慨悲壮,笔力雄厚,与苏轼并称为“苏辛”。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在辛弃疾的作品中唯有这首《西江月》是比较突出的一首,以描写农村的景物为主。在被傅雪漪老师谱成曲子之后更加能够在诗词的内外表现上突出诗人当时的意境

1.见【谱例】35

西 江 月

2.【词解】

明月别枝惊鹊,(天边的明月升上了树梢,惊飞了栖息在枝头的喜鹊,)

清风半夜鸣蝉。(清凉的晚风仿佛吹来了远处的蝉叫声。)

稻花香里说丰年,(在稻谷的香气里,人们谈论着丰收的年景,)

听取蛙声一片。(耳边传来一阵阵青蛙的叫声,好像在说着丰收年。)

七八个星天外,(天空中轻云漂浮,闪烁的星星时隐时现,)

两三点雨山前,(山前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我急急地从小桥过溪想要躲雨,)

旧时茅店社林边,(往日,土地庙附近树林旁的茅屋小店哪里去了?)

路转溪头忽见。(拐了个弯,茅店忽然出现在眼前。)

3.【注释】

①西江月:唐教坊曲名,后用作词牌名,调名取自李白《苏台览古》。西江是长江的别称,调咏吴王西施的故事。又名“白蘋香”“步虚词”“晚香时候”“玉炉三涧雪”“江月令”。双调五十字,平仄两协。后阕字句作法与前阕相同。

②黄沙道:指的是从江西省上饶县黄沙岭乡黄沙村的茅店到大屋村的黄沙岭之间约20千米的乡村道路,南宋时是一条直通上饶古城的比较繁华的官道,东至上饶西通江西省铅山县。

③“明月”句:意思是明亮的月光惊醒了睡在树枝上的喜鹊。语出苏轼《次韵蒋颖叔》诗:“明月惊鹊未安枝”。别枝:斜枝。(www.daowen.com)

④鸣蝉:蝉叫声。

⑤旧时:往日。

⑥茅店:茅草盖的乡村客店。

⑦社林:土地庙附近的树林。社:土地神庙。古时,村有社树,为祀神处,故曰社林。

⑧忽见:忽然出现。见:同“现”,显现,出现。[9],[10]

4.【作者】

辛弃疾(1140-1207年)字幼安,晚年号稼轩,济南历城(今山东济南)人,是我国南宋诗歌史上杰出的爱国词人、将领,有“词中之龙”之称。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

辛弃疾生于金国,从小就经受了异族压迫的苦难。他的祖父曾在金朝做过小官,但并没有忘记祖国,时常教育辛弃疾要寻找机会以雪国耻,并让他从刘瞻学诗,奠定了很好的文学基础。辛弃疾少年抗金归宋,曾任江西安抚使、福建安抚使等职。著有《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开禧三年(1207年),辛弃疾病逝,享年68岁。他的作品多数吟咏祖国河山,著名词作《水调歌头·带湖吾甚爱》《摸鱼儿》《满江红·家住江南》《沁园春·杯汝来前》《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等。现存词600多首,有词集《稼轩长短句》等传于世。其词艺术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

5.【题解】

(1)这是首通过对自然界风光的描写,来表现农村的生活心情的词。黄沙岭在江西上饶之西。辛弃疾隐退上饶带湖时,经常行经风景优美的黄沙道中。词里只选用夏夜一晴一雨两个镜头:上片写晴,下片写雨。上片通过三种动物:鹊、蝉、蛙来写晴,是有详略、深浅、主次之分的。首先以惊鹊写明月,因为明月出来了,枝上的鹊儿见光惊飞,离开枝头。首先以惊鹊写明月,因为明月出来了,枝上的鹊儿见光惊飞,离开枝头。

次写鸣蝉,半夜还有蝉鸣,可见天气很热,为下片写雨作伏笔,头两种动物都还只有略写、浅写。最后写蛙。“稻花香里说丰年”两句,表现了丰年人们的喜悦心情。看见稻花,闻到稻香,可知年成,但是在稻花香里说好年成的却不是人而是一片蛙声。

(2)诗词表达本身讲究“词微以婉”,古曲通常篇幅短小,语言精练但意境丰富。傅雪漪在创作时注重细节的刻画,多以装饰音表现歌曲的润腔,歌曲常带有浓郁的戏曲风格。他曾在《中国古典诗词歌曲教学札记》一文中这样写道:“诗歌既然要求‘词微以婉’,就必须重含蓄,所谓‘不着一字,尽得风流’。”“旋律中的音符,由于它是字或词的音级和长度记号,因此,唱起来常常不是一个单音而是带着强弱变化的一个‘音群’。”并将这些“音群”形容成细碎的水珠花,“具有很微妙的灵活性”,其所包含的各种装饰音会随着演员的特点、灵感、状态与修养而异。

6.【演唱分析】

《西江月·夜行》是一首轻松愉快的歌曲。辛弃疾的词以豪放雄健、慷慨激昂著称,但也有含蓄蕴藉之篇。这首“夜行黄沙道中”的《西江月》只用了夏天夜晚一晴一雨两个镜头,上半写晴,下半写雨。“明月别枝惊鹊”,月光枝头,忽明忽暗,惊动了树上的宿鸟;“清风半夜鸣蝉”,一阵微风拂动了树梢,蝉鸣又陡然而起,越发显得夜间山路之清幽。“明月”两字轻吐,“月”字略一收,再慢慢唱出“别枝惊鹊”,使人先闻其声,后察其物。“鹊”字标注为下滑音,演唱时有一个七度的下滑,这样处理具有灵活、俏皮的效果,仿佛枝头宿鸟突然受惊,展翅欲飞,与林中忽明忽暗的月光形成呼应,愈显其静。乐曲中多次出现这样的滑音,增加了歌曲的韵味与生动。在词的后半段,“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这两个乐句用了切分、附点、擞音以及顿断的旋律和节奏,以轻巧跌宕的唱法体现出晴空乍变的景色与行人感到骤雨将至的焦急。轻巧跌宕的曲调体现出晴空乍变的景象,从骤雨将至行人的无措到“旧时茅店社林边”惊喜地发现,再由结尾“忽见”行腔一顿一松,进一步刻画了行人的欣慰,歌曲演唱时轻松自然,富有田园特色。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