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汉水流域丧葬风俗与民俗文化

汉水流域丧葬风俗与民俗文化

时间:2023-08-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汉水流域,办理丧事的家庭称孝家,凡安葬死人都称办丧事。有儿有孙的老年人去世丧事最隆重。洗澡后,穿寿衣,寿衣穿好后,下榻一会儿就入殓,同时儿孙都戴上孝手巾。老父老母谢世后停放三天。晚饭女性娘家人为正客,男性同姓长辈的为正客。儒家主张“厚葬”,墨家主张“节葬”,汉武帝独尊术后,丧葬成为主要礼仪之一。汉水流域当今提倡火葬, 多行于城市,广大农村仍是土葬,叫“金地玉葬”。

汉水流域丧葬风俗与民俗文化

在汉水流域,办理丧事的家庭称孝家,凡安葬死人都称办丧事。婴儿、少年、青年、中年、老年死后各不相同,但都是不幸的事,最不幸的有三种:幼年丧父,中年丧夫(妻),老年丧子。婴儿死了丧事最简单,但爷不埋孙(爷埋孙穷断根)。有儿有孙的老年人去世丧事最隆重。年岁大的长辈在世都要准备棺材、寿衣(老衣)等。长辈咽气后,要马上烧“落气纸”,然后女性梳头、男性剃头。洗澡(前三后四)后,穿寿衣(七件、九件、十一件、十三件不等,讲究穿单不穿双),寿衣穿好后,下榻一会儿就入殓,同时儿孙都戴上孝手巾。棺材顺檩条方向放在堂屋当中,棺盖用火纸垫着,在棺材下点水灯,同时安排送信的向死者直系亲属报丧或发讣文,请风水先生择期选地入土安葬。没入葬前长子要跪拜迎接客人,其他的亲生儿女也不得坐凳休息, 累了只能靠在棺材边陪去世的父母。

老父老母谢世后停放三天。第一天做入土安葬的准备工作,第二天请有儿有女的人挖坑,并于当天晚上到“十字”路上报庙和在孝家打代诗,主人家要给吊丧的儿孙辈发孝手巾,也有自配孝手巾的,还要烧更纸。晚饭女性娘家人为正客,男性同姓长辈的为正客。席间长子由执客带着向每席客人三跪拜后敬酒,以示答谢。饭后,要向直系亲属介绍得病、治理过程和死因及临终遗言,同时乐器班子要到坑上去暖坑。暖坑由女婿出钱置一席酒菜,乐器班子里的唱代诗歌的师傅要唱三百六十句超度亡人或恭喜后辈儿孙发财的歌。坑内点灯,拴一只公鸡,坑上用笆笆或晒席覆盖。暖坑一切费用,由女婿负担。暖坑回家照常唱代诗歌,敲锣鼓直到五更,中途(半夜)还吃顿饭(叫宵夜)。(www.daowen.com)

周礼·春官·大宗伯》:“以丧礼哀死亡。”儒家主张“厚葬”,墨家主张“节葬”,汉武帝独尊术后,丧葬成为主要礼仪之一。汉水流域当今提倡火葬, 多行于城市,广大农村仍是土葬,叫“金地玉葬”。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