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课堂教学深度变革:经验提炼

课堂教学深度变革:经验提炼

时间:2023-08-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4.教学模型的建构综合以上分析,通过知识将教师的“说点”提炼与学生的默思连接起来,目的是达成语言目标,让学生习得语言知识,从而使学生“会说”;通过教学方式将教师的“说理”训练与学生的“说理”活动连接起来,可以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语言表达质量,从而使学生“能说”;通过反馈将教师的“说题”锻炼与学生的“说题”结合起来,能够让学生体会成功的乐趣,进而激发想说的情感。图5-12小学生“说数学”教学模型

课堂教学深度变革:经验提炼

模型是用简洁的语言对操作的概括与提炼。从教学实践的四个阶段来看,第一阶段“说作为一种教学思想”是一种思想层面的探索,其探索形成的经验“让尽可能多的学生课堂上尽可能多的说数学”作为一种理念,渗透在教学的各个环节,模型中不做具体体现。而其他三个阶段则涉及教学目标、教学方式和教学反馈,对其成功经验进行提炼整合,则可形成以数学语言能力发展为目标的教学模型。

1.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对于数学语言表达来说可提炼为“说点”,由此与课前目标环节及学生的默思训练相融。

教学目标体现为数学核心知识。通常认为教材中可以称之为核心知识的有两类:一是程序性知识,即数学的思想方法,包括数学的推理、模型及解决问题的策略等;二是陈述性知识,即数学的学科知识,包括概念、原理、结论等。两种知识蕴含在教材中,需要教师在课前备课环节认真提炼出知识本身,梳理出知识之间的逻辑,并把知识固化为一个点,形成一句或一段话,作为课堂上学生学习要落实的目标。这个点、句或段实际上是学生课堂上要“说”的内容,因此可以概括为“说点”。“说点”即学习目标,为了达成这个目标,可以把“说点”细化为问题,变成学生预习的题目、提纲,从而进行默思训练。由此,通过数学知识把教师活动凝练成“说点”与学生活动的默思连接起来,构成教学目标。

2.教学方式

教学方式对于数学语言表达来说可概括为“说理”,由此与课堂中教学环节及学生的“复述”“辨析”“概述”相连。

教学方式即教师怎么教的问题,是目标达成的手段。教学方式具体落实在课堂上师生的活动中,教学环节中学生主要的活动是复述、辨析与概述,三者共同聚焦于数学问题的解决过程,即通过复述明晰问题信息,通过辨析找寻解决问题路径并解决问题,通过概述总结、反思解决问题方法,进一步明晰解决问题的内在逻辑,这个过程即是一个明理的过程,因此可以概括为“说理”。而教师的重要活动是对学生的活动进行组织,抛出关键性问题并结合现代技术进行“说理”训练。由此,通过教学方式,将教师“说理”训练活动与学生“复述”“辨析”“概述”活动连接起来,构成课堂中的探究。(www.daowen.com)

3.教学反馈

教学反馈对于数学语言表达来说可凝练为“说题”,连接课后环节学生的“讲述”训练。

教学反馈是对学习效果的一个检测。基于简单宜操作原则,教学反馈在课堂实践中常常表现为问答形式、作业形式。作为能力的反馈,需要在活动中展示,而布置给学生一定的任务,让其跟家长和同伴进行角色扮演的“讲述”训练,是一个简单而有价值的方法。因讲课内容通常是习题,这种反馈形式可以概括为“说题”。由此,通过教学反馈,将教学的作业布置与学生“说题”任务连接起来,让学生在“说题”中发展语言能力,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4.教学模型的建构

综合以上分析,通过知识将教师的“说点”提炼与学生的默思连接起来,目的是达成语言目标,让学生习得语言知识,从而使学生“会说”;通过教学方式将教师的“说理”训练与学生的“说理”活动连接起来,可以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语言表达质量,从而使学生“能说”;通过反馈将教师的“说题”锻炼与学生的“说题”结合起来,能够让学生体会成功的乐趣,进而激发想说的情感。由此,概括提炼形成小学生“说数学”教学模型(见图5-12)。

图5-12 小学生“说数学”教学模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