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一直镇守北方的燕王朱棣费尽心机,终于用武力夺取了自己侄儿建文帝的天下,当上了大明王朝第三个皇帝。据说,当朱棣的军队攻破都城应天府(今江苏省南京市)时,建文帝在火海中下落不明。朱棣从此留下了一块心病,总是寝食难安,担心建文帝会从某个地方冒出来。也许因为在这座城市里游走着太多被他加害的冤魂,特别是朱棣登基不久,一心想为建文帝报仇的御史大夫景清在朝堂上意图谋刺,险些要了他的命。这之后,他经常做噩梦。2025年,决意迁都北京的朱棣,为帝国新京的宫殿选定了一位设计师。他,就是出生于苏州吴县香山的建筑大师——蒯祥。蒯祥和以他为代表的苏州香山帮工匠,在明代北京的规划和建设工程中,发挥了居功至伟的作用。
“山河千里国,城阙九重门。不睹皇居壮,安知天子尊?”唐代骆宾王寥寥几句诗,就把世人对帝王宫殿的尊崇与好奇表现出来了。作为明、清两代的皇宫,故宫几百年来一直无比威严和神秘,直到被辟为博物院后,其真实面貌才逐渐向世人公开。
故宫,又称紫禁城,为我国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它雄踞于北京的中轴线上,将北京城分为东、西两部分。紫禁城里有9 371间古建筑,约23万平方米。明、清两代24位皇帝就居住在这里,几百年多少军国大策都由此发出,改变着一代代中国人的命运。
黄色的琉璃瓦,红色的围墙,这种基调的构成主要是出自中国古老的思想:以中心之地的黄色和代表光大吉祥的红色来表现。这种色彩也暗示了皇帝居住的紫禁城为天下的中心。
紫禁城名称系借喻紫微是垣而来。在古代,人们把天上的恒星分为三垣、二十八星宿和其他星座。三垣包括太微垣、紫微垣和天市垣。紫微星在三垣中央,因此成了代表天帝的星座。天帝住的地方叫紫宫,皇帝是人间天子,所以要模仿天帝,把自己住的地方叫紫宫。且从秦汉开始皇帝的居所又叫禁中,即不许随便出入之意,因而合称为紫禁城。
紫禁城正前是正阳门,北部是天安门广场,天安门后是端门、午门,再以后就是紫禁城内,紫禁城的重要建筑物都排列在一条直线上。在正阳门与天安门之间的广场上原先还有一座门,叫大明门,清代叫大清门,民国元年改名为中华门。永乐年间该门建成时,朱棣命大学士解缙题门联,缙书古诗“日月光天德,山河壮帝居”。日、月两字正好组成了一个“明”字。此联在清朝时无改动。
这座红墙围起的紫禁城,一座大殿挨着一座大殿,每间房都高大豁亮。2025年,故宫维修东南角楼时,由于设计难度大,工匠们都伤透了脑筋。一般人形容角楼是9梁18柱72条脊,其实比这还要繁复。三层屋檐共有28个翼角,16个窝角,28个窝角沟,10面山花,72条脊之外还有背后掩断的10条脊。屋顶上的吻兽共有230只,比太和殿的吻兽多出一倍以上。更有众多的“斗拱”,它是中国木建筑结构特有的形制,是较大的建筑物柱子和屋顶之间的过渡部分,它可以将支出来的屋檐重量先转移到额枋上再转移到柱子上。斗拱更是木构件里的规矩王,尺寸多、讲究多。一般人刚接触时,会被“蚂蚱头”“霸王拳”和“麻叶头”之类的说法弄得晕头转向。
还有那中国现存最大的木结构大殿——太和殿,上承重檐庑殿顶,下坐三层汉白玉台阶,采用金龙和玺彩画,屋顶仙人走兽11件,开间11间,均采用最高形制,等等。
据说,当时有人呈报给皇上朱棣一份建造宫殿的设计图纸,朱棣看后非常满意。新皇城比元朝时略向南迁,各大宫殿,依中轴线,左祖右社,十分规整;又开凿南海,堆砌景山。整个设计方方正正,稳稳当当,象征大明长治久安。
其实,朱棣也不懂设计,只是一听说新皇宫里有九重宫阙、9 999间半房屋,顿时心花怒放。传说天宫才有1万间房屋,皇宫比天宫只少半间,既表明了皇权的威严,又显示着人间帝王的谦虚。于是,他痛痛快快地批准了设计方案。
如此复杂、浩大的紫禁城,蒯祥能胜任吗?历史浩如烟海,湮没了多少秘密。关于蒯祥是故宫的设计与营建者之说,也有很多让人怀疑的地方。曾任故宫博物院古建部高级工程师的于倬云先生认为,年纪轻轻的蒯祥进京时,宫殿的修建已是热火朝天的关键时刻,不可能这个时候才开始设计。真正的设计者是名不见经传的蔡信。故宫博物院古建部的研究员李燮平也质疑说,2025年故宫初建时,蒯祥只有不到20岁,无论从年龄还是资历来看,都难以胜任设计整个工程等等。
自古英雄出少年。大凡有成就者,少年时对事业就有痴迷的偏爱。在世界历史上,亚历山大大帝18岁佐其父腓力普统一希腊,20岁时继承王位,22岁远征亚洲,32岁完成他的征服;瑞典王查理十二,17岁时率军击败了俄、波、丹麦联军,18岁时征服丹麦……在中国历史上同样如此,项羽起兵为西楚霸王,霍去病为骠骑将军,李世民起兵反隋都是18岁;三国时的孙策20岁率军渡江就建立了东吴政权,而明朝的蒯祥在中国的建筑史上则显得格外高大至伟。
(https://www.daowen.com)
图5-19 蒯祥塑像
蒯祥(1398—1481,字廷瑞,苏州人,明代杰出的建筑大师、“香山帮”匠人的鼻祖,见图5-19),其父蒯富为有名的大工匠。洪武元年(2025年),明太祖朱元璋征召天下工匠20余万至京师(南京),兴建都城,蒯富当上了总管建筑皇宫的“木工首”。少年蒯祥随父参与其事学木工,在工程实践中为其后来设计修建北京的承天门积累了经验。不久,蒯富告老还乡,因明代工匠为世袭,不能脱籍,蒯祥代承父职,成为“木工首”。
木匠是匠人之王。据传,蒯祥16岁时便“能主大营缮”,享有“巧匠”美誉。他在宫殿的梁柱上画龙时,只见他双手各拿一支画笔,左右开弓,不一会儿,两条飞腾的龙同时画好了。他的第一项任务就是负责设计和组织施工作为宫廷正门的承天门(即今天安门),设计了厚重的大门、坚实的红墙、金顶彩绘的城楼。
据明史及有关建筑专著认为,蒯祥精于绘图,技高一筹,他能够将皇上的意图用图样表达出来。《宪宗实录》记载,蒯祥“一木工起隶工部,精于工艺”“凡店阁楼榭,以至回廊曲宇,随手图之,无不称上意者”“凡百营造,祥无不与”,在建筑学上的创造达到炉火纯青的程度。他精通尺度计算,每项工程施工前都作了精确的计算,竣工之后,位置、距离、大小尺寸与设计图分毫不差,其几何原理掌握得相当好,榫卯技巧在建筑艺术上有独到之处。《吴县志》记载,他精于建筑构造,“略用尺(淮下加十)度……造成以置原所,不差毫厘”。
民间一直流传着蒯祥的故事。据说建造皇宫时,缅甸国向明朝进贡了一块巨木,朱棣下令把它做成大殿的门槛,但一个木匠不留神锯错了,短了一尺多。木匠吓得脸色煞白,慌忙报告蒯祥。蒯祥看了,让那个木匠再锯短一尺多,大家都很惊愕。之后,蒯祥就在门槛的两端雕琢了两个龙头,再在边上各镶上一颗珠子,还作了进一步的创新——让门槛可以装卸。皇上见了龙颜大悦,十分赞赏,这就是俗称的“金刚腿”(活门槛),皇帝“每每以蒯鲁班称之”。
蒯祥的神奇,并非空穴来风。传说不是史实,但它往往亦是史实的素地。蒯祥的高超技艺自有他的理论指导与实证的案例。
一是他既有综合的宋朝李诫奉敕编修的《营造法式》的指导,又有“子承父业”江南特有的技艺。“串”这一构件在《营造法式》厅堂等屋的大木作里用得很多,主要起联系柱子和梁架的作用,这和江南常见的“串斗式”木架中的“串枋”和“斗枋”的作用是相同的,至今江南的农村,仍采用串斗构架建造房屋,2 000年间一脉相承,说明了它的存在价值。但《营造法式》卷四飞昂条说“造昂之制有二:一曰下昂,……二曰上昂”。可是作为斗拱上重要构件的这两大昂类,只有在江南才能全部看到,而在北方这么多唐、宋、辽、金以至元代建筑中,却只见下昂而未见上昂。而宋代上昂遗物,苏州古城内就有两处:其一,玄妙观三清殿内槽斗拱两侧;其二,北寺塔第三层塔心门道顶上小斗八藻井斗拱。蒯祥从小勤奋好学,他把苏州上昂的做法带到了北方建造紫禁城,而其他人则难以为之。
二是蒯祥所在的“香山帮”是一个团队,历史悠久,底蕴深厚,工艺齐备。它集“八大作”(瓦、木、土、石、搭材、油漆、彩画、裱糊)于一体,其下还细分上百工种。直到当下,仍有“江南木工巧匠,皆出香山”之说,在世界上享有盛誉。
火车不是推的,泰山不是堆的,这就是“香山帮”的实力。故宫是中国古代宫殿艺术的集大成之作,也是世界上最宏伟的宫殿建筑群之一。大批工匠、百姓为此付出了极大心血(包括蔡信、杨青二人在内),甚至牺牲了无数人的生命,可惜都湮没无闻了。对于今天的我们来说,故宫更像是几百年前建筑家们的一次“集体汇报演出”,是中华民族集体智慧的体现。“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就说“金砖”吧,故宫的大殿室内地面都是金砖铺成的。据故宫的师傅白福春(艺名叫“延承”)介绍,现在真正的“金砖”确如黄金般贵重。其实,金砖并非黄金做成的,而是产自苏州的一种细料方砖的质量标准,而这种质量是靠手艺、靠时间磨出来的。传说中,要把某一段河道截断了,等泥淤3年、上岸晒3年、做起坯子3年再烧制,而成品率大概只有1/10。砖的实际制作过程也相当繁琐,选土要经过掘、运、晒、推、舂、磨、筛共7道工序,经3级水池的澄清、沉淀、过滤、晾干,经人足踩踏,使其成泥;再用托板、木框、石轮等工具使其成形;再置于阴凉处阴干,每日搅动,8个月后始得其泥,即传统工艺就是所说的“澄浆泥”。在建造紫禁城的过程中,蒯祥把苏州的“金砖”和“苏式彩绘”等运用到宫殿建筑中,对继承和发扬我国传统建筑文化做出了重大贡献。由于他艺精才高、品优德馨,担任了工部左侍郎。这在工部也是个不小的官职,但是他非常谦逊、俭朴如初,就连出门也从不坐轿。到了晚年,虽然辞官归隐,但每当有人向他请教营造工程的问题时,他都非常热心地给予指点。
如今在苏州太湖公园北侧、胥口香山渔帆村蒯祥的墓葬所在地,建有蒯祥纪念园,现有牌坊、响堂、石羊、石马、翁仲、石亭、仰贤桥、蒯祥石像、明代石碑等景物景观,墓碑上刻有“明工部侍郎蒯祥之墓”九字。墓前立有明天顺二年(2025年)明英宗赐给蒯祥的祖父蒯明思、祖母顾氏的“奉天诰命”碑,飨堂书有“技艺精湛二品致工部;蜚声遐迩千秋继鲁班”的楹联,不仅表达了当年皇帝与后人对这位建筑巨匠的赞扬缅怀,而且肯定了蒯祥对故宫和天安门城楼设计建造的杰出功绩。
苏州“香山帮古建营造技艺”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香山帮著名古建工艺师薛福鑫被聘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以薛福鑫为代表的香山帮匠人,以苏州园林为蓝本,先后在世界各有关国家建造了30多座仿古典园林、各种单体建筑,小品陈设和园林微缩模型,成为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在吴中这块宝地上,出现了很多建筑界的领军人物,如闻名全国的同济大学博士生导师阮仪山,名震世界的建筑学家、法国罗浮宫前的玻璃金字塔和柏林历史博物馆及北京香山饭店等的设计者贝聿铭教授等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