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晋悼公的严厉指责推动中兴晋国

晋悼公的严厉指责推动中兴晋国

时间:2023-08-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晋厉公死去十天后,公子周在栾书等人的逢迎下至晋。晋悼公这席话,看似是与诸臣寒暄,实则是对栾书等人势大欺君的罪恶行径予以严厉的指责,也是逼臣下向自己盟誓要忠于新君。年仅十四岁的晋悼公也从此承担起了中兴晋国的重担。对于雄才大略的晋悼公来说,自然不会满足于国内的清明局面。至此,多年来在晋、楚之间摇摆不定的郑国基本确定了依附晋国的趋向,晋悼公在与楚争夺郑国的斗争中取得了最终胜利。

晋悼公的严厉指责推动中兴晋国

卿大夫势力的日渐强大,是晋国建立以来一直面临的问题,赵氏、郤氏以及栾氏和中行氏先后执掌国政,对君权构成了极大危险。此问题不仅在对外政策上影响了晋国的决策,在国内政治方面也造成了深刻的影响。

晋厉公时期,公族卿士中力量最强的是郤氏,郤锜、郤犨、郤至,叔侄三人共列八卿,家族势力达到鼎盛,朝中诸卿无不惊惧。郤氏力量的强大,直接威胁到了晋厉公的统治。

由于郤氏一族平日十分骄横,晋国朝野中对其怀有怨恨的人很多,晋厉公指使胥童、夷羊五、长鱼矫带领八百名兵士夷灭三郤,胥童趁机逮捕了中军元帅栾书和中行偃等人,要求晋厉公一并诛灭这些在朝中掌权已久的卿大夫。而晋厉公此时偏存妇人之仁,表示不愿因一己之私而杀害更多人,于是释放栾书、中行偃并派人进行慰问。

两人虽然表面上感激国君的不杀之德,但心中却对晋厉公十分疑惧,加之晋厉公素日十分残暴,朝中大臣多将其看作夏桀、商纣之类的暴君。晋厉公灭三郤的次年,到骊氏那儿去,栾书串通中行偃将晋厉公捕系下狱,并派程滑将其杀于狱中,死后仅以车一乘薄葬于翼东门,而晋厉公的亲信长鱼矫奔狄,胥童被杀,几乎被夷灭殆尽。

栾书等人杀晋厉公之后,又以国不可一日无君为借口派遣荀罃、士鲂等人前往雒邑迎接公子周。公子周即位之初,年仅十四岁,是为晋悼公。

鉴于晋国内部持续二三十年的激烈斗争以及臣下屡次弑君的情况,公子周虽然受邀回国但却始终保持着高度的戒备心理。晋厉公死去十天后,公子周在栾书等人的逢迎下至晋。到了绛地,公子周与诸卿大夫杀鸡为盟,告诫诸臣曰:“寡人羁旅他邦,且不指望还乡,岂望为君乎?但所贵为君者,以命令所自出也。若以名奉之,而不遵其令,不如无君矣。卿等肯用寡人之命,只在今日。如其不然,听卿等更事他人。孤不能拥空名之上,为州蒲之续也!”

晋悼公这席话,看似是与诸臣寒暄,实则是对栾书等人势大欺君的罪恶行径予以严厉的指责,也是逼臣下向自己盟誓要忠于新君。年仅十四岁的晋悼公也从此承担起了中兴晋国的重担。

晋悼公即位之后,也确实励精图治。他首先致力于整顿内政,先是处理晋厉公朝的余恶,以“逢迎君侯于恶之罪”将夷羊五、清沸魑等五人斩首示众,并以杀害晋厉公之事将程滑碟之于市,而对于犯上作乱但又对自己有拥立之恩的栾书,则贬斥其养老,另将其嫡长子栾黡提拔到朝中为官。(www.daowen.com)

随后,晋悼公便着手于国计民生,减轻赋税,放宽刑罚,免除百姓对官府及贵族的债务,对鳏寡孤独之人予以照顾,援助灾荒,禁止邪僻侈荡之事,并严格规定不准侵犯农时,对国家、大夫、卿士兴建土木工程亦有所限制。

对于雄才大略的晋悼公来说,自然不会满足于国内的清明局面。在国力增强之后,晋悼公便开始与股肱重臣谋划向外扩张之事。

郑国的统治者一直十分狡猾,在晋、楚之间犹疑观望,寻找合适的投靠者,以期为本国寻求最大的利益。也因此,晋悼公将争取到郑国作为自己复兴晋国霸业的战略目标之一。但晋国虽然是要与楚国争夺郑国,但为了避免两虎相争双方实力都遭到削弱的局面,遂将打击的重点放在了郑国。

晋悼公的臣下根据三国的实际情况制定了切实有效的计策:郑国在地理位置上靠近晋国,距离楚国则较为遥远。晋国多次进犯郑国,楚军一来救郑,晋军便自行散去。如此反复多次,楚军士气低落,军队疲敝,军粮辎重也难以为继。而晋国的盟友吴国则从侧面对晋国的行动加以配合。长此以往,楚国自顾不暇,自然也就无力加强对郑国的控制了,郑国便渐渐从楚国阵营中脱离了出来。

悼公先是两次于威会盟,驻重兵于虎牢,对郑国起到威慑作用,迫使其议和,后又召集了宋、卫、鲁、齐、曹等十二个国家在戏会盟,迫使郑国再次向晋国议和。两年之后,郑国彻底向晋国屈服,派遣使者以乐工三人、歌女十六人、兵车百乘等贿赂晋悼公。至此,多年来在晋、楚之间摇摆不定的郑国基本确定了依附晋国的趋向,晋悼公在与楚争夺郑国的斗争中取得了最终胜利。

这样,晋国君臣针对不同的诸侯国制定了不同的策略,经过多年的征战或者其他的外交手段,或者使其进一步巩固对自己的忠心,或者使其慑于自己的威势而不敢轻举妄动,或者使其最终归顺于自己,晋悼公本人终于在不足三十岁的年纪称霸诸侯,建立了像文、襄一样的霸业。

可以说,晋悼公是一位有才华、有手腕的君主,只可惜天妒英才,鲁襄公十五年(前558),年轻的晋悼公突然染病,不久便溘然长逝,晋国的复霸之路由此中止。而晋国最终为韩、赵、魏三家所瓜分,晋悼公辛苦建立的功业风流云散,更是为后人所叹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