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民间话语的运用在中华艺术论丛第15辑中的探讨

民间话语的运用在中华艺术论丛第15辑中的探讨

时间:2023-08-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还有,就是民间俗语、成句的运用。戏曲是民间艺术,所以,剧作家在创作作品时,就很注意吸纳老百姓鲜活的语言,把普通人耳熟能详的佳句、妙语直接入戏,使观众自然产生亲切感,容易进入戏曲表演给他们所提供的艺术境界。《苏秦金印记》中,也采用了许多民间俗语、成语。

民间话语的运用在中华艺术论丛第15辑中的探讨

还有,就是民间俗语、成句的运用。戏曲是民间艺术,所以,剧作家在创作作品时,就很注意吸纳老百姓鲜活的语言,把普通人耳熟能详的佳句、妙语直接入戏,使观众自然产生亲切感,容易进入戏曲表演给他们所提供的艺术境界。

如《白兔记》,“结交须结英与豪,莫结区区儿女曹”(第二出)、“相识满天下,知心能几人”(第二出)、“得放手时且放手,得饶人处且饶人”(第四出)、“休恋故乡生处好,受恩深处便为家”(第五出)、“画虎未成君莫笑,安排牙爪始惊人”(第六出)、“一年之计在于春,一生之计在于勤”(第六出)、“拳头上走得马,臂膊上立得人”(第七出)、“烦恼不寻人,人自寻烦恼”(第九出)、“计就月中擒玉兔,谋成日里捉金乌”(第十出)、“三杯和万事,一醉解千愁”(第十一出)、“隔墙须有耳,窗外岂无人”(第十三出)、“流泪眼观流泪眼,断肠人送断肠人”(第十三出)、“在家不道生身好,出外方知行路难”(第十四出)、“长江后浪催前浪,世上新人趱后人”(第十六出)、“是非只为多开口,烦恼皆因强出头”(第十八出)、“青竹蛇儿口,黄蜂尾上针;两般皆未毒,最毒是妇人心”(第二十出)、“常将冷眼看螃蟹,看你横行得几时”(第二十出)、“一似和针吞却线,刺人肠肚系人心”(第二十四出)、“儿孙自有儿孙福,莫与儿孙作远忧”(第二十四出)、“太平原是将军定,不许将军见太平”(第二十七出)、“良田千顷,不如薄艺随身”(第二十九出)、“黄河尚有澄清日,岂可人无得运时”(第三十一出)、“势败奴欺主,时乖鬼弄人”(第三十二出)、“善恶到头终有报,只争来早与来迟”(第三十二出)、“世事短如春梦,人情薄似秋云”(第三十三出)等。

《拜月亭记》中,“任是人心似铁,须知官法如炉”(第六出)、“正是相逢不下马,从今各自奔前程”(第十出)、“情知不是伴,事急且相随”(第十九出)、“愁人莫向愁人说,说起愁人愁杀人”(第二十出)、“宁为太平犬,莫作离乱人”(第二十一出)、“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第二十二出)、“他日剑诛无义汉,今朝金赠有恩人”(第二十二出)、“曾经路苦方为苦,慢说家贫未是贫”(第二十三出)、“有缘千里来相会,无缘对面不相逢”(第二十五出)、“惟有感恩并积恨,千年万载不生尘”(第二十五出)、“药医不死病,佛化有缘人”(第二十八出)、“心怀四海三江闷,眉带乾坤大地愁”(第三十出)、“热心闲管是非多,冷眼看人烦恼少”(第三十五出)等。

《杀狗记》中,“画虎画皮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第二出)、“一朝马死黄金尽,亲者如同陌路人”(第二出)、“情到不堪回首处,一齐分付与东风”(第二出)、“结交须胜己,似我不如无”(第四出)、“酒逢知己千钟少,话不投机半句多”(第四出)、“入门休问荣枯事,观着容颜便得知”(第六出)、“床头千贯,不如日进分文”(第六出)、“闭口深藏舌,安身处处牢”(第七出)、“万事不由人计较,一生都是命安排”(第八出)、“屋漏更遭连夜雨,船迟又被打头风”(第十出)、“富嫌千口少,贫恨一身多”(第十一出)、“人平不语,水平不流”(第十四出)、“嫩草怕霜霜怕日,恶人自有恶人磨”(第十四出)、“儿不嫌母丑,犬不怨主贫”(第十六出)、“犬有湿草之义,马有垂缰之恩”(第十六出)、“世情看冷暖,人面逐高低”(第十六出)、“大风吹倒梧桐树,自有旁人说短长”(第十七出)、“分明指与平川路,莫把忠言当恶言”(第十八出)、“不钻不穴,不道不知”(第十九出)、“男无妇是家无主,女无夫是身无主”(第十九出)、“家有一心,有钱买金;家有二心,无钱买针”(第十九出)、“家和万事成”(第十九出)、“小心天下去得,大胆寸步难移”(第二十出)、“受人之托,必当终人之事”(第二十出)、“双手劈开生死路,一身跳出是非门”(第二十二出)、“明人点头即知,痴人棒打不晓”(第二十三出)、“是非终日有,不听自然无”(第二十三出)、“船到岸边先修理,莫等江心补漏迟”(第二十四出)、“夫妻且说三分话,未可全抛一片心”(第二十四出)、“早下手为强”(第二十四出)、“不施万丈深潭计,怎得骊龙颔下珠”(第二十五出)、“因风吹火,用力不多”(第二十五出)、“送君千里,终须一别”(第二十七出)、“人情若是初相识,到底终无怨恨心”(第二十八出)、“河狭水紧,人急计生”(第二十九出)、“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第二十九出)、“有钱有酒多兄弟,上阵无过父子兵”(第三十一出)、“自古路遥知马力,果然日久见人心”(第三十一出)、“根深不怕风摇动,树正何愁月影西”(第三十四出)、“妻贤夫祸少,子孝父心宽”(第三十五出)等。(www.daowen.com)

苏秦金印记》中,也采用了许多民间俗语、成语。如:“万两黄金未为贵,一家安乐值钱多”(第三出)、“满腹文章不疗饥”(第六出)、“自家骨肉尚如此,何况区区陌路人”(第六出)、“十年窗下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第六出)、“芭蕉叶落根常在,经冬不死定逢春”(第六出)、“龙居浅水遭虾戏,虎落平阳被犬欺”(第七出)、“逢人且说三分话,未可全抛一片心”(第八出)、“双手要拿天上月,怎奈你足下不生云”(第十出)、“不将勤苦力,难动世间财”(第十出)、“勤乃立身本,俭用胜求人”(第十二出)、“贫穷无种,富贵无根”(第十二出)、“心下不足身先老”(第十三出)、“床头黄金尽,壮士无颜色”(第十四出)、“男要勤,女要勤,三时茶饭不求人”(第十六出)、“掬尽湘江水,难洗今朝一面羞”(第十六出)、“运去真金还变铁,时来枯木会开花”(第十七出)、“宝剑卖与烈士,红粉赠与佳人”(第十八出)、“一似张果老倒骑驴,免见畜生头和耳”(第十九出)、“好事但看君子语,是非莫听小人言”(第十九出)、“阴阳还有消长,人岂无贫富”(第二十出)、“若得片云盖顶,当效衔环结草”(第二十出)、“青云有路终须到,金榜无名誓不归”(第二十出)、“口里省言终祸少,随时俭用胜求人”(第二十一出)、“入山擒虎易,开口告人难”(第二十一出)、“哑子吃黄连,有口难分说”(第二十二出)、“钱财易得,仁义千金”(第二十二出)、“家贫未是贫,路贫愁杀人”(第二十六出)、“家贫显孝子,国难见忠臣”(第二十八出)、“难挨苦中苦,求人难上难”(第三十八出)、“人不可以貌相,水不可以斗量”(第四十一出)、“山东宰相山西将”(第四十一出)、“不图金玉重重贵,但愿儿孙个个贤”(第四十二出)等。

这里仅以四部剧作为例,内容已是如此丰富。而其中一些句子,又在多部剧作中均曾出现。此类民间流行的俗语、成句,有的可能是化用前人诗句,如“十年窗下无人问”,金末刘祁《归潜志》卷七谓:“古人谓十年窗下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今日一举成名天下知,十年窗下无人问也。”由此知此句诗当出自金贞祐南渡之前。“儿孙自有儿孙福”或出自宋词,这句话在宋人罗大经的《鹤林玉露》(卷一四)中曾出现过。关汉卿蝴蝶梦》杂剧楔子亦有此句。“入门休问荣枯事”一句,《水浒传》第二十四回、《金瓶梅》第二回、《封神演义》第三十四、四十七回、《隋唐演义》第六回等,均曾出现。“不如意事常八九”,出自宋人方岳《别子才司令》一诗,后一句为“可与语人无二三”(《秋崖集》卷四“诗”)。“世情看冷暖”,又见《水浒传》第三十七回、《金瓶梅》第九十五回、《儒林外史》第五十五回、《玉娇梨》第十八回等。“国难见忠臣”,南朝鲍照《代出自蓟北门行》诗谓:“时危见臣节,世乱识忠良。”(《鲍明远集》卷三)此句大概由此化出。“画虎画皮难画骨”,元人孟汉卿《张孔目智勘魔合罗杂剧》第一折、《金瓶梅》第七十六回等,皆有此句。“早下手为强”也作“先下手为强”,在元人纪君祥《赵氏孤儿》第四折中曾出现。“情到不堪回首处”、“一似和针吞却线”,也见于高明《琵琶记》“伯喈拒婚”一出。“有缘千里来相会”,又见于《水浒传》第十四、三十五回、《西游记》第八十一回、《金瓶梅》第九十回、《镜花缘》第四十九回等。“屋漏更遭连夜雨”,见于明人洪楩《清平山堂话本》中《董永遇仙传》一篇。“常将冷眼看螃蟹”,出自元代杨显之《临江驿潇湘秋夜雨》杂剧第四折。“船到岸边先修理”,乃由关汉卿《救风尘》杂剧第一折“船到江心补漏迟”化出。“在家不道生身好”,典出唐代诗人戎昱的《中秋感怀》,诗谓:“远客归去来,在家贫亦好。”(后蜀·韦縠《才调集》卷八)诸如此类,不胜枚举。

此类话语,虽说有的是沿用成句,有的是对前人诗句的化用,但都为普通民众所熟知,已经转化为人们口头习用语,施之场上,自然为观者乐于接受。而且,这类语言经世代流传,已凝聚了丰富的现实内容和生活哲理,如“曾经路苦方为苦,慢说家贫未是贫”、“万两黄金未为贵,一家安乐值钱多”、“常将冷眼看螃蟹,看你横行得几时”、“自古路遥知马力,果然日久见人心”等等,若非对生活有着深刻的体认与反省,是决计道不出的。这其间,蕴含着历代人们长期积累的人生智慧,已沉淀为民族精神的重要内容。这类语言,用语简省而内蕴丰富,极具表现力,符合戏曲这一场上艺术对语言生动活泼、精炼峭拔的要求。观众听来,入情入理,有契于心,且从中悟出不少为人处世的道理,自然不自觉地将自身融入戏中,为剧中人物的悲欢离合而感慨动容。当然,其中有些语句带有浓重的宿命论或封建时代道德色彩,这是历史的局限性所造成的,毋庸讳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