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建安十三年:荆州借地的真相

建安十三年:荆州借地的真相

时间:2023-08-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大约觉得油江口与荆州牧不相称,刘备将其改名为公安,升格为一个县城,即今湖北省公安县。孙权经过再三斟酌,最后同意了鲁肃的建议,决定撤出南郡的江北地区,把它交给刘备,这就是所谓“借荆州”的来历。备以瑜所给地少,不足以安民,后从权借荆州数郡。这显然与事实不符,因为原来的荆州七郡中,孙权总共也没有夺取“数郡”。

建安十三年:荆州借地的真相

刘备成为荆州牧,荆州的临时治所便是油江口。大约觉得油江口与荆州牧不相称,刘备将其改名为公安,升格为一个县城,即今湖北省公安县。名义虽然有了,但此时的荆州主要在孙权曹操手里,刘备作为荆州牧能有效管理的地方只有公安附近而已。现在,刘备最渴望的是孙权能让出南郡的江北部分,让自己有一个真正的立足点。但这样的事必须跟孙权当面谈,刘备为此想专程去见孙权。

合肥之战后,孙权没有回柴桑,也没有回原来的大本营吴县,他把新的大本营设在了京口。宋人王安石有一首诗:“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其中的京口就是这个地方,它是今江苏省镇江市,北临大江,南据峻岭,形势险要。孙权迁居京口,主要为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目前,孙吴的地盘已跨有扬州、荆州的十多个郡,吴县的位置太靠东,迁往京口,进出方便多了。

听刘备说要孤身深入京口,所有人都大吃一惊,诸葛亮深表忧虑,劝他不要去,以免遇到危险。但刘备执意前往,可见局促于公安一地,刘备真的很不舒服。听到这个消息,孙权更为吃惊,但盟友要来,且是大胜之后,于情于理孙权都找不到拒绝的理由,刘备于是成行。刘备来到京口,见到孙权。赤壁战火已熄,两大盟主才第一次相见。刘备开门见山地说出了来意,孙权无法当面给出答复,告诉刘备先不要着急,在京口好好休息休息,他要与属下商量一下。

远在南郡的周瑜得知刘备前往京口的消息,立即向孙权上书,认为刘备是个枭雄,又有关羽张飞这样的熊虎之将,不会久居人下。周瑜建议把刘备留在吴地,给他修宫室,让他整天吃喝玩乐,使他与关、张二人分隔一方,自己再趁机发起挑战,大事可定。周瑜认为,如果割地给刘备,刘、关、张三人必然如蛟龙得云雨,一定不是池中之物。周瑜的观点有一定的代表性,时任彭泽郡太守吕范也建议孙权趁机把刘备扣留,不放他走。《三国志·周瑜传》记载:

备诣京见权,瑜上疏曰:“刘备以枭雄之姿,而有关羽、张飞熊虎之将,必非久屈为人用者。愚谓大计宜徙备置吴,盛为筑宫室,多其美女玩好,以娱其耳目,分此二人,各置一方,使如瑜者得挟与攻战,大事可定也。今猥割土地以资业之,聚此三人,俱在疆场,恐蛟龙得云雨,终非池中物也。”

孙权何尝不理解周瑜、吕范等人的想法?但他现在强硬不起来。曹操在赤壁打了败仗后并未一蹶不振,而是立即整顿人马,以谯县、寿春、合肥等为基地发起了东线攻势,孙权不得不全力以赴保卫东线,此时无力向荆州方向增兵。既然如此,就不能与刘备闹翻。也有人持同样看法,鲁肃就是孙刘联盟的积极拥护者,他建议把南郡的江北部分让给刘备,理由是给曹操树立一个强大的对手,给自己添一个盟友,这才是上计。《汉晋春秋》记载:

吕范劝留备,肃曰:“不可。将军虽神武命世,然曹公威力实重,初临荆州,恩信未洽,宜以借备,使抚安之。多操之敌,而自为树党,计之上也。”

孙权经过再三斟酌,最后同意了鲁肃的建议,决定撤出南郡的江北地区,把它交给刘备,这就是所谓“借荆州”的来历。其实,孙权让出的并非整个荆州,而只是半个南郡。目的达到,刘备不敢多留,赶紧离开京口回到荆州。《江表传》记载,刘备行前,孙权携张昭、鲁肃等十多人乘坐飞云大船相送,又在船上举行宴会叙别。宴罢,张昭、鲁肃等人出去,孙权单独与刘备密谈。谈话中,刘备故意叹道:“公瑾文武筹略,万人之英,顾其器量广大,恐不久为人臣耳。”刘备说,周瑜文武兼备,是天下少有的俊才,看他志向远大,恐怕不是能久居人下之人。裴松之看到这里发出了感慨,认为刘备此言有些不够厚道,“瑜威声远著,故曹公、刘备咸欲疑谮之”。当然,以孙权对周瑜的信任和了解,刘备即便想挑拨,此言也毫无作用。

刘备虽然要来了半个南郡,但正如诸葛亮分析的那样,京口也处处充满杀机。《山阳公载记》记载,刘备在京口时就感到了危险气氛,见过孙权后,曾对亲随说孙将军长得上身长、下身短,这样的人不可能居于人下,不想再见到他了,刘备立即带领随从离开京口,让手下“昼夜兼行”。《江表传》记载,庞统后来投奔刘备,刘备听说那一阵庞统正好也在江东,了解一些内部情况,就问庞统,自己当初在京口时,周瑜曾劝孙权把自己扣下,有没有这回事?庞统回答说,有这件事。这让刘备深感后怕。刘备对庞统说:(www.daowen.com)

孤时危急,当有所求,故不得不往,殆不免周瑜之手!天下智谋之士,所见略同耳。时孔明谏孤莫行,其意独笃,亦虑此也。孤以仲谋所防在北,当赖孤为援,故决意不疑。此诚出于险涂,非万全之计也。

从战略上看,孙权出让南郡是高明的一招,使孙刘联盟得以巩固。孙权由于受制于东线战事,目前占有整个荆州并徐图益州的时机并不成熟,与其荆州让曹操逐步蚕食掉,不如通过支持刘备,给曹操制造一个强大对手,对曹操进行牵制。曹操听说孙权撤出南郡的消息时正在给人写信,这个消息让他吃惊不小。《三国志·鲁肃传》记载:“曹公闻权以土地业备,方作书,落笔于地。”

以上就是“借荆州”的过程。其实,刘备“借”来的不是整个荆州,而是半个南郡。史书里对这件事情的定性也说法不一,一会儿说的是“给”“与”,一会儿又说“借”。比如:

备诣京见权,求都督荆州,惟肃劝权借之。(《三国志·鲁肃传》)

后虽劝吾借玄德地,是其一短,不足以损其二长也。(《三国志·吕蒙传》)

周瑜卒,代领南郡太守。权分荆州与刘备,普复还领江夏。(《三国志·程普传》)

周瑜为南郡太守,分南岸地以给备。备别立营于油江口,改名为公安。刘表吏士见从北军,多叛来投备。备以瑜所给地少,不足以安民,后从权借荆州数郡。(《江表传》)

上述记载中,最后一条有些夸张,认为刘备从孙权那里借到的是“数郡”。这显然与事实不符,因为原来的荆州七郡中,孙权总共也没有夺取“数郡”。“借”与“给”是不同概念,“借”是要还的,但考察汉末三国的历史,“借地盘”的事似乎比较稀罕,还没有过“好借好还”的先例。从刘备一方说,估计也没有过“借”的概念,地盘拿来了也就归了自己。但孙吴方面肯定想强调荆州是“借”出去的,唯有如此后来袭杀关羽、重夺荆州才有了说辞,因此一些史书里开始出现“借”的说法,《三国志》是集采众多史书写成的,因而在荆州的“借”与“给”上出现了矛盾说法。但即使是“借”,当年“借”出去的也只是半个南郡,后来孙权从刘备手里夺回去的却至少有三个郡。在这桩历史陈案中,刘备显然吃了大亏,最后竟然还落下了诸如“刘备借荆州——有借无还”这个信誉不好的名声,实在冤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