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汽油机电控喷油系统-汽车电液技术

汽油机电控喷油系统-汽车电液技术

时间:2023-08-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图2-1 汽车巡航系统组成通常,人们把电子控制汽油喷射系统简称为“电控燃油喷射系统”、“电喷系统”或“EFI”,它是与传统化油器式供油完全不同的汽油供给控制系统。图2-2 MPI电控汽油喷射系统工作时电子控制单元根据发动机的进气量、转速信号和曲轴转角信号计算出每循环的供油量,利用电磁阀实现对喷油器喷油量的控制,同时对喷油量、喷油时间进行修正,从而使发动机始终具有一个最佳的空燃比。电喷系统分为非直接喷射和直接喷射两种。

汽油机电控喷油系统-汽车电液技术

汽车发动机采用电控技术的目的是为了提高汽车的动力性、经济性和排放性。发动机电控系统主要包括:电控燃油喷射系统(EFI);微机控制点火系统(MCIS)。辅助的发动机电控系统包括:空燃比反馈控制系统;超速断油控制系统;减速断油控制系统;清除溢流控制系统;怠速控制系统;燃油蒸气回收系统,防止燃油蒸气排入大气而污染环境,节约能源

978-7-111-39966-7-Chapter02-1.jpg

图2-1 汽车巡航系统组成

通常,人们把电子控制汽油喷射系统简称为“电控燃油喷射系统”、“电喷系统”或“EFI”,它是与传统化油器式供油完全不同的汽油供给控制系统。电控燃油喷射发动机逐渐取代化油器发动机是汽油机技术发展的标志之一。排放与节能的要求及电子技术的发展,使电控汽油喷射技术在汽车上迅速得到推广和应用。

目前汽油机电喷系统都采用多点电喷系统(Multi-Point Injection,MPI),由燃料供给系统(电动汽油泵、燃油滤清器、分配管、压力调节器、喷油器和冷起动阀等)、空气供给系统(空气滤清器、空气流量计、进气系统等)、电子控制系统(电子控制单元传感器)等组成,如图2-2所示。

978-7-111-39966-7-Chapter02-2.jpg

图2-2 MPI电控汽油喷射系统

工作时电子控制单元根据发动机的进气量、转速信号和曲轴转角信号计算出每循环的供油量,利用电磁阀实现对喷油器喷油量的控制,同时对喷油量、喷油时间进行修正,从而使发动机始终具有一个最佳的空燃比。与化油器发动机相比,汽车在车辆动力性、经济性、排放性等方面获得了很大提升。(www.daowen.com)

电喷系统分为非直接喷射和直接喷射两种。非直接喷射即燃油并非直接喷入气缸内而是喷入进气道与空气混合后再进入气缸内。直接喷射就是将燃油直接喷入气缸内。非直接喷射分为单点燃油喷射、多点燃油喷射、多点顺序燃油喷射三种方式。

电喷汽油发动机的汽车与化油器发动机的汽车相比,在动力性、经济性、排放性等方面均有很大优势:

(1)动力性 ①功率输出提高。电喷系统主要通过节气门位置传感器和空气流量由微机计算出发动机最佳混合气燃烧比及最佳喷油量,喷油器可以准确地按计算量喷油。微机保证在多种工况下提供最佳空燃比的混合气,其燃烧良好,因而功率输出提高5%~10%。②冷起动性能好。在冷起动或暖机过程中,电喷系统采用冷起动喷油器额外喷油来加浓混合气,与化油器式发动机依靠关闭阻风门实现混合气加浓相比,混合气控制准确,因而起动性能好。③加速性能好。电喷发动机根据进气量及转速的变化来控制混合气加浓,由于采用微机控制,反应速度相当快,无滞后现象,因此加速性能比化油器式好。

(2)经济性 电喷发动机的燃油是在一定压力下喷出的,燃油雾化效果好,喷油量能够精确地控制,能形成最佳空燃比的混合气,同时,各缸的混合气分配较均匀。电喷发动机控制单元,往往可以和电子控制点火系统配合使用,使燃烧状态更加理想。由于以上因素,电喷发动机与化油器式发动机相比,一般能节约燃料5%~20%。

(3)排放性 可大幅度减少发动机废气中有害物的排放量,废气排放量减少20%左右。

但是,由于电喷发动机绝大多数采用的是自然进气方式,而电喷控制系统对空气流量的判断是体积而不是质量,加之发动机设计空气量是采用的国际标准空气值,而汽车实际使用中的空气标准基本上低于国际标准值,从而导致空燃比过浓而使燃油浪费,燃烧不完全,有害气体排放增加。所以,目前又有用增压器来解决自然进气方式进气量不足的问题。装有增压装置的汽油发动机,在工作效率不变的情况下,动力输出可增加30%~40%,每千瓦的耗油量更低,有害气体排放更少。

发展发动机燃油喷射系统,进一步改善发动机的燃烧过程是汽车工业面对全球性环境与能源问题所采取的最主要技术手段。液压技术与电子技术的融合在发动机喷油系统的发展中起到了关键性作用。除了先进的电控技术,汽油机喷油系统发展的关键技术是先进的电磁阀技术,而柴油机喷油系统也与油泵密不可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