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坚决维护宪法权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讲义

坚决维护宪法权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讲义

时间:2023-08-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维护宪法法律权威,进一步健全宪法实施监督机制和程序,建立健全全社会忠于、遵守、维护、运用宪法法律的制度。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加强宪法实施和监督,推进合宪性审查工作,维护宪法权威。加强宪法实施和监督,建立和完善维护宪法权威的长效机制,应按照中央的要求,全面深入贯彻落实。

坚决维护宪法权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讲义

宪法是立国之根基、治国之圭臬、强国之重器,宪法与国家前途、民族命运、人民幸福息息相关。这次修宪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首次宪法修改,是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是党中央从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和战略高度作出的重大政治决策,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提供了有力的宪法保障,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我国宪法以国家根本法的形式,确认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成果,反映了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意志和根本利益。[2]我国宪法是党的主张、人民意志和国家意志的高度统一,是党的指导思想、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重大战略决策宪法化的集中体现,是保证党和国家长治久安、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的根本法律基础和宪制保障,具有最高法律权威。宪法权威是法治权威的最高体现,是指宪法得到社会普遍认同、自觉遵守、有效维护的理念与理由,尤其体现为宪法对公权力和所有国家生活产生的拘束力和规范力。深化依法治国实践,必须树立和维护宪法的最高权威,维护宪法尊严,保证宪法实施,养成严格崇敬宪法、遵守宪法、维护宪法的习惯与文化,使宪法和法律成为人们普遍遵守的行为规范,是建设法治中国必须解决的首要问题。[3]

1.维护宪法权威的关键点

(1)维护宪法权威就是维护党和人民共同意志的权威

树立和维护宪法权威,最重要、最根本的是要加强党对全面依法治国和宪法实施的领导。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最大特色和政治优势。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要求必须把党的领导贯彻落实到依法治国的全过程和各方面,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坚持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要求,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系、幸福所系,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题中应有之义。树立和维护宪法权威要加强党对全面依法治国和宪法实施的领导,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从体制机制上保证把党的领导贯彻到依法治国的全过程和各方面,落实到党领导立法、保证执法、支持司法、带头守法和推进宪法实施的具体实践中。执政党既要坚持依法治国、依宪治国和依宪执政,自觉在宪法法律范围内活动,又要发挥好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在依法治国中的政治核心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绝不允许以言代法、以权压法、逐利违法、徇私枉法,一切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行为,都必须予以追究。我们党首先要带头尊崇和执行宪法,把领导人民制定和实施宪法法律同党坚持在宪法法律范围内的活动统一起来。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法律的特权。

(2)捍卫宪法尊严就是捍卫党和人民共同意志的神圣尊严

我国宪法从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实践逻辑上明确了党的领导是中国近代以来的历史选择、中国人民的政治选择、中华民族的必然选择,确定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捍卫宪法尊严就是捍卫党和人民共同意志的神圣尊严。树立宪法权威就是树立党领导一切、人民主体地位、国家主权至上的权威。维护宪法权威就是维护党和人民共同意志的崇高权威。保证宪法实施就是保证人民根本利益、人民幸福的充分实现。新中国成立以来,历史事实证明,只要我们切实尊重、有效实施宪法,人民当家做主就有保证,党和国家事业就能顺利发展。宪法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高度统一,具有显著优势、强大生命力、坚实的基础等特征。一切国家机关、武装力量、各政党、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都必须以宪法为根本活动准则,并且负有维护宪法尊严、保证宪法实施的职责。一切违反宪法法律的行为,都必须予以追究。

(3)保证宪法实施就是保证人民根本利益的实现(www.daowen.com)

加强宪法实施监督有利于加强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核心地位,维护党的政治权威和宪法权威,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和宪制基础,提高党依宪执政和依法执政的能力和水平;有利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有利于维护国体、巩固政体,保证民族团结国家统一、领土完整;有利于保证国家法治的统一和权威,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法治中国;有利于建立国家宪法秩序,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实现党和国家长治久安;有利于从理论与制度上划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与西方宪政民主模式的根本区别,坚定全党全军全国人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当前,开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新征程,深化依法治国实践,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和法治国家,应当更加重视树立和维护宪法权威,加强宪法实施和监督,把全面贯彻实施宪法提高到一个新水平。我们要更加自觉地尊崇宪法、学习宪法、遵守宪法、维护宪法、运用宪法,大力弘扬宪法精神,不断增强宪法意识。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宪法实施监督工作。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维护宪法法律权威,进一步健全宪法实施监督机制和程序,建立健全全社会忠于、遵守、维护、运用宪法法律的制度。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进一步规定:健全宪法实施和监督制度,完善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宪法监督制度,健全宪法解释程序机制;加强备案审查制度和能力建设,把所有规范性文件纳入备案审查范围,依法撤销和纠正违宪违法的规范性文件,禁止地方制定带有立法性质的文件。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加强宪法实施和监督,推进合宪性审查工作,维护宪法权威。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明确要求: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以及国家有关监督机关,要担负起宪法和法律监督职责,加强对宪法和法律实施情况的监督检查,健全监督机制和程序,坚决纠正违宪违法行为。地方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要依法行使职权,保证宪法和法律在本行政区域内得到遵守和执行。加强宪法实施和监督,建立和完善维护宪法权威的长效机制,应按照中央的要求,全面深入贯彻落实。十八大以来特别是党的十九大,作出关于深化依法治国的实践,加强宪法实施和监督的各项部署,设立国家宪法实施监督机构,启动宪法解释程序,健全合宪性审查制度,推进宪法实施监督实践,不断树立和维护宪法权威。[4]

2.大学生尊重和维护宪法权威的着眼点

第一,信仰宪法。树立崇尚宪法、信仰宪法的牢固观念,增强对法律的信任感、认同感。

第二,遵守宪法。参与社会活动,实施个人行为,都要以宪法为依据,不得违反宪法规范。

第三,服从宪法。拥护宪法规定,接受宪法约束,履行法定义务,服从依法管理,承担法律责任。

第四,维护宪法。争当宪法权威的守望者、公平正义的守护者、具有良知的护法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