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伤痕美术的产生和使用

伤痕美术的产生和使用

时间:2023-08-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学术界较早使用“伤痕”一词来概括文学风潮,一般认为是旅美华裔学者许芥昱。明确采用“伤痕流”一词来概括这一美术风潮现象,发表在1985年第7期《美术》杂志中的《近代油画发展中的流派》一文,是目前可知的最早文献。后来的艺术史文本纷纷明确采用“伤痕美术”一词来概括这段美术风潮,尽管各类文本论及的范围与重点并不一致。

伤痕美术的产生和使用

学术界较早使用“伤痕”一词来概括文学风潮,一般认为是旅美华裔学者许芥昱。许芥昱提到“文化大革命”结束之后的中国大陆文学界,短篇小说最为活跃,“最引大众注目的内容,我称之为‘Hurts Generations ’,即‘伤痕文学’,因为卢新华有篇小说叫做《伤痕》,很出风头。”[28]尽管有人对“伤痕文学”这一术语提出过异议,认为用“暴露文学”更切合这个阶段的文学实际,但这一名称在文学界甚至思想界已经流传开来,纠正已没必要也无意义。文学风潮的影响直接影响了美术风潮,特别是引起巨大争议的连环画《枫》,本身就是伤痕文学作品在视觉艺术领域中的延伸,伤痕美术特别是伤痕连环画的兴起大都来自对伤痕文学作品的直接改编。

美术界最先使用“伤痕”一词尝试来概括这一美术风潮的是何溶,何溶在《读四川青年美展及其他——再论美术创作的伟大转折》一文中写道:“他们并不是热衷于‘伤痕’ ,他们之所以揭示‘伤痕’给人们看,因为‘伤痕’之中有令人深思的东西;他们并不是不热爱光明,不想歌颂光明,‘伤痕’如刀砍剑刺,留在他们年轻的心灵上,这痕迹再深,对于他们整个的人生道路来说,毕竟是短暂的,伤痕再深,也有平复的时候,揭示伤痕,为的是不再受骗上当。”[29]尽管何溶还没有明确用“伤痕美术”一词来直接概括正在发生的美术风潮,但他曾为连环画《枫》以及“学习张志新”的美术展览的倾情辩护,对四川美术学院青年创作群体的大力推介,我们可以将何溶视为推动伤痕美术风潮的第一人,伤痕美术风潮最有力的推动者[30]。(www.daowen.com)

明确采用“伤痕流”一词来概括这一美术风潮现象,发表在1985年第7期《美术》杂志中的《近代油画发展中的流派》一文,是目前可知的最早文献。文章撰写者高名潞将1978年以来的油画创作发展分成三组相对的风格范畴:①“伤痕流”·唯美;②理性主义·自然主义;③矫饰·照像写实。且不论此种概括有多少学理上的严谨性,却是首次采用了“伤痕流”这一术语来明确概括已经发生的美术现象,较为准确地勾勒出伤痕美术的大致轮廓,为后来的中国当代艺术史写作提供了继续深入论述的蓝本。由此可知,伤痕美术风潮于20世纪70年代便开始涌动,直至20世纪80年代中期才有相对清晰、完整的学理界述,而此时伤痕美术风潮自身却早已走向退潮。后来的艺术史文本纷纷明确采用“伤痕美术”一词来概括这段美术风潮,尽管各类文本论及的范围与重点并不一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