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岭南画派名家探寻及其艺术特点

岭南画派名家探寻及其艺术特点

时间:2023-08-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岭南画派的创始人高剑父,与高奇峰、陈树人并称为“岭南三杰”,他们师出同源,信奉相同的艺术原则,但风格不同,各有千秋。岭南画派第二代画家关山月、黎雄才、赵少昂等,也都有各不相同的风格。他对岭南山水情有独钟,作画多达千幅以上。著名国画家、教育家。岭南画派代表人物。关山月注重写生,他对岭南画派最突出的贡献就是用传统的笔理勇于表现重大题材及壮观场面的能力。

岭南画派名家探寻及其艺术特点

岭南画派的创始人高剑父,与高奇峰、陈树人并称为“岭南三杰”,他们师出同源,信奉相同的艺术原则,但风格不同,各有千秋。岭南画派第二代画家关山月、黎雄才、赵少昂等,也都有各不相同的风格。再后来,杨之光、陈金章、梁世雄、林墉、王玉珏等画家,也各有长处。

(一)高剑父

高剑父(1879—1951年),号爵廷,广东番禺园冈乡人。少时向族叔学画,后拜古泉为师,非常勤奋。不久,结识了法国画家麦拉。在麦拉的影响下,他掌握了西洋素描画法。当时广州述善学堂聘请他为图画教师,与日本友人山本梅崖共事。山本教他日文并劝他去日本留学

1905年,高剑父到日本后,以卖画为生,后进“白马会”“太平洋画会”“水彩画会”研究东洋绘画,从而萌发了改革中国画的思想。他设想在传统绘画的基础上吸收西洋绘画技法,效法日本画所走过的艺术道路。他在日本期间结识了廖仲恺、何香凝和孙中山,参加了同盟会,并任广东同盟会的主盟人。

回国后,高剑父在广东省和港澳地区积极开展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参加了黄花岗起义。在孙中山革命派的支持和帮助下,民国初年他在上海创办“审美书馆”,出版《真相画报》。孙中山逝世后,高剑父对国民党军阀官僚日益不满,便不问政治,在广州设“春睡画院”,致力于艺术教学,努力提携后学,并担任中山大学和中央大学艺术系国画教授,培养了一大批美术人才,如方人定、赵崇正、黎雄才、关山月、何磊等。

高剑父的山水画气势磅礴,笔法有近似融马远、夏圭为一体的横砍竖劈,干笔飞白,于秀逸中见刚劲。所作朝阳夕照,风雨晦瞑,烟霞云雾之景,生动地再现了南国山川的秀丽多姿。作品多用水墨渲染,用笔泼辣,时作没骨法,除树石局部略用线条外,天色、水光和云雾都以水墨渲染,墨卷波涛,笔缩云烟,深浅远近,诗意盎然。作画很少用中国画线条,而是用色彩和水墨的渲染来表现形象和质感。他是最早将西方科技文明,如飞机、坦克、汽车、公路等绘入中国画的画家之一。

高剑父主要文稿有《绘画发微》《蛙声集》《印度艺术》《谈艺杂录》《春睡艺谈》《我的现代绘画观》等。代表画作有《雷峰夕照》《山村晓雨》《烟雨江山》《江关萧瑟》《松风水月图》《昆仑雨后》(图1-6)等。

图1-6 高剑父《昆仑雨后》

留学日本的经历对高剑父的绘画影响较大,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华天雪认为其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题材的扩展。他的画中曾出现残垣断壁、战场烈焰、坦克、骷髅头、十字架、乌贼鱼等意想不到的物件,这无疑是直接受启发于东瀛画坛。二是画法的融合。他在居派写生法、撞水撞粉法基础上,对四条派的空气感、光照感、宁静而深邃的诗意境界,圆山派的状物模型、流畅优美,做出了富有成效的吸收,又进而融合浙派笔墨的淋漓、奔放、外张,碑派书法的苍劲、富有时代精神气质的面貌,这也是对以淡逸、浑融、内敛为主要追求的传统审美的一种突破。

(二)高奇峰

高奇峰(1889—1933年),是高剑父的弟弟。高奇峰1907 年和1913年两次赴日本学习日本京都派大师竹内栖风、桥本关雪的作品以及制版印刷技术。1918年,高奇峰任广东甲种工业学校美术及制版系主任。1925年,他任岭南大学名誉教授,并在广州开设美术馆,培养了黄少强、赵少昂、叶少秉、容漱石、何漆园、周一峰等美术人才。

与高剑父一样,高奇峰一生致力于中国画的改良,努力将“西洋画之写生法及几何、光阴、远近、比较各法”与“中国古代画的笔法、气韵、水墨、赋色、比兴、抒情、哲理、诗意等”融合在一起。他的“融合”具体表现与华天雪的认为一样,有两种:一为背景的渲染;二为形象的写实刻画。

高奇峰对作品背景的渲染尤以月夜、雪景为典型。他擅长将传统层层烘染的手法和借自东瀛的水彩技法相融合,增强空间感,达到情景交融的效果;而其鹰、狮、虎、马、猴等题材中,他多将传统的“撕毛”笔法与西洋画的明暗光影法相结合,给予作品质感和写实感。此外,他尤重营造意境,但其意境不是传统文人画讲求的诗意,而是有东瀛气息的雄强、孤清、沉雄、皎洁、感世伤时之类的境界,以革命理想为支撑,充满英雄气质,拓展了翎毛走兽、花卉类绘画的精神寄寓性。

高奇峰的代表画作有《雄狮》《虎啸》《孤猿啼雪》《秋江白马》《望月图》等(图1-7)。另外,他出版有《奇峰画集》(7集)、《高奇峰先生遗画集》。

图1-7 高奇峰《望月图》(www.daowen.com)

(三)陈树人

陈树人(1884—1948年),广东番禺人。他16岁师从居廉学画,后留学日本,毕业于日本京都美术学校。回国后,他与高剑父、潘达微创办《时事画报》,积极宣传民主革命思想。民国初期,他一边在政府任职,一边坚持钻研艺术,曾撰文《新画法》,内容主要介绍西洋美术史和绘画技法。

陈树人工诗善画,尤擅长于花鸟、山水画。他对岭南山水情有独钟,作画多达千幅以上。其艺术风格独特,既融会中西,更注重创新。他画的山水自具面貌,最大特点就是空勾无皴,勾法主要来自山元春举的折带状短线,用墨用色也同样不求丰富而求简洁、单纯。他的花鸟画则采用均衡、对称、照应等手法,虚实相生、互为补充。在色彩上,他注重色、形、势相互关系,主张色彩调和悦目,尤善用绿色作为调色。在线条笔触上,他能以简洁清新的线条表达对象的形体、质感。线条纵横穿插画中,具有强烈的节奏感和韵律感效果。

陈树人的画作有《岭南春色》《木棉图》,寓壮硕于雄丽,获得了比利时万国博览会的最优等奖。他是文采斐然的诗人,出版作品有《陈树人画集》《桂林山水写生集》《陈树人近作》《陈树人中国画选集》等。另外,他还有《光堂诗集》《寒绿吟草》《专爱集》《自然美讴歌》《战尘集》等诗集。因为爱诗,所以他的很多画作诗意盎然,画意总关诗情,如《水痕秋落蟹螯肥》《肥了樱桃,绿了芭蕉》《细雨骑驴入剑门》《峨眉山月半轮秋》《淡黄杨柳舞春风》(图1-8)等。

图1-8 陈树人《淡黄杨柳舞春风》

(四)关山月

关山月(1912—2000 年),原名关泽霈,1912 年生于广东阳江。著名国画家、教育家。岭南画派代表人物。

关山月追求画面的时代感和生活气息,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绘画要与时俱进。关山月注重写生,他对岭南画派最突出的贡献就是用传统的笔理勇于表现重大题材及壮观场面的能力。他用笔苍劲老辣,场面宏伟壮观,画面波澜壮阔,给人以大气磅礴之势。关山月作品充满了欣欣向荣、积极向上的场面。这与他的老师高剑父一直以来表达的苍凉、悲愤的气氛形成鲜明的对比。

关山月不拘泥于前辈在岭南画派上的手法,力求不断求新求变,在岭南画派的发展上功不可没。关山月画梅是岭南一绝,激情四射的红梅、孤傲清丽的雪梅、迷蒙柔媚的月梅、沧桑老辣的老梅、风情万种的情梅、烟雨缭绕的雨梅在他笔下刻画得似真似幻。他出版有《关山月画集》《关山月、傅抱石东北写生选》《井冈山》等作品。

(五)黎雄才

黎雄才(1910—1996年),广东肇庆人。黎雄才幼年时就帮助父亲装裱书画,并开始临摹古本。17岁入春睡画院,随高剑父学画。1932年东渡日本,进东京美术学校。毕业回国,任教于广州市美术专科学校。1943年于重庆受聘为国立艺专副教授。1946年赴敦煌临摹壁画。1948年回广东,任广州市艺专教授。1949年后历任中国美协广东分会副主席、广州美术学院副院长。1932 年,黎雄才在高剑父的资助下,前往东京美术学院深造。旅日期间,他的笔墨深受横山大观的“朦胧体”影响。20世纪四五十年代,黎雄才多次深入生活,在大江南北写生作画,这使得他的作画风格老辣、气势雄劲又富有时代气息。

黎雄才的山水画超凡脱俗、意境悠远,画面显现出一种淡淡迷蒙的意趣,因而弥漫着烟雨蒙蒙的意范。他完美结合了中国传统绘画与日本绘画的长处,把岭南画派所提倡的“折中中西”“中西兼用”的宗旨发挥到极致。黎雄才注重写生,对笔墨的运用已达到随心所欲的地步。他笔下的山林,改变了传统国画千篇一律的套路,为国画语言带来创新。

(六)赵少昂

赵少昂(1905—1998年),原名恒,字叔仪,广东省番禺人。他少年丧父,家境贫困,在读了三年半私塾后不得不做工谋生,工余潜心自学书画。1921年,他考入高奇峰创办的美学馆学习绘画,1925年在广州创办岭南制版所,自行设计广告画,并学习制版技术。1927—1928年任教于广东省佛山市美术学校。1930年其作品参加比利时万国博览会,获得金牌。1948年被聘为广州大学美术科教授,再次迁居中国香港。此后曾在美、英、法、日、意、瑞等国和中国香港、中国台湾等地举办画展,到美国哈佛大学、柏克莱大学和英国里子大学讲学。1983年在北京举办个人画展。

赵少昂擅于画花鸟走兽,同时也以山水画见长,继承岭南画派的传统,主张革新中国画。他的画能融汇古今,并汲取外国绘画的表现形式,同时又注重师法造化。他的作品笔墨简练、生动,形神兼备,深受人们的欢迎,在欧亚美及大洋洲等地举办画展数十次。

赵少昂的代表作品有《木棉红占岭南春》《一池杨柳垂新绿》《枝头小鸟惊初雪》《秋林暮霭》《悠然自得》《烟雨归舟》《荔熟》《群雨追落花》《漓江雨过》等。他出版画册及专集有《婵嫣集》《少昂画集》《少昂近作集》《少昂画集》《赵少昂画集》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