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宋代院体花鸟画派的艺术魅力

宋代院体花鸟画派的艺术魅力

时间:2023-10-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故在北宋,以宋徽宗赵佶为中心形成了一支华丽皇家宫廷画派,美术史中称为院体花鸟画派。院体花鸟画派是由一群专攻工笔花鸟画的顶级画家组成的专业绘画团队。尽管宋徽宗将工笔花鸟画推到了极致,可相较于山水画这样一支庞大的画科,花鸟画在宋朝仍然处于边缘位置。

宋代院体花鸟画派的艺术魅力

很多人认为花鸟画指的是画花和画鸟,但这只是对花鸟狭义的理解。其实花鸟画范畴更广,只要是以动物植物为主题都可以称之为花鸟。花鸟画产生于唐朝,唐朝是一个粗犷、豪放、宏大的时代,这样的时代特征也投影在绘画之上。因此,唐代的花鸟画多以大型动物为主题。唐朝有两位花鸟画大家,一位叫韩幹,另一位叫韩滉。韩幹,善于画马;韩滉,善于画牛。韩滉的《五牛图》是现今存世最早的花鸟画传世名作。由唐入宋,时代气质也由粗犷、豪放转变为精致、内敛。故此,精致、高雅、高贵成了宋代花鸟最重要的修饰词。这种显著的贵族风潮主要源自宋代君王宋徽宗赵佶。宋徽宗作为艺术家皇帝,在位期间一面组建“艺术家国家队”研发艺术创作,一面举国搜索传世名作入库珍藏,我们在博物馆中观赏到的前宋代名画大多产自宋徽宗的“皇家临摹团队”。宋徽宗痴爱艺术又负品味,他对传统艺术的贡献自不用多说,但作为艺术家个体他也有偏爱的题材,即花鸟画。故在北宋,以宋徽宗赵佶为中心形成了一支华丽皇家宫廷画派,美术史中称为院体花鸟画派。院体花鸟画派是由一群专攻工笔花鸟画的顶级画家组成的专业绘画团队。中国画从题材上分为三大画种,分别为人物、山水、花鸟;而在绘画技法上则分为工笔、写意两大门类。工笔是指运用工整、细致、严谨、写实的技法来刻画物象;写意相较于严谨的画技更注重意境情感的表达,水墨运用更加奔放,是一种更为自由、洒脱、抽象的绘画风格。

赵佶《芙蓉锦鸡图》

赵佶《五色鹦鹉图》(www.daowen.com)

宋徽宗是一名典型的工笔花鸟画家,在位时广纳画界优秀人才,将他们召为宫廷画师一同钻研花鸟画技法。为了给画师们提供写生素材,他命人在御花园中饲养珍禽以便画家观察鸟类习性。其中关于宋徽宗一段有名的故事叫作“孔雀登高,必先举左脚”。相传宋徽宗每天会在画院待上很长一段时间。除去帝王的身份,他在画院中并不是碌碌平庸的画家,而是扮演着皇家画院“学术指导”的角色。让他引导画院并不仅是对于他君主权力的忌惮,事实上宋徽宗完全有能力胜任导师的工作,很多杰出名家都曾得到过他的指导,例如传世名画《千里江山图》的作者王希孟在少年时正是得到过徽宗的亲自传教。一日,一位画师呈上了一幅孔雀图,宋徽宗看后立刻一针见血地提出了看法。他认为画虽笔墨精妙娴熟却犯了一个常识性错误,所谓孔雀登高必先举左脚,而画师却画的是举右脚,可见徽宗对于绘画创作的态度之严谨研究之深入。除了鸟类以外,宋徽宗还特别喜爱石头。《祥龙秀石图》中的石头被称为“花石”,是太湖石的一种。这种形态奇特的石头经过湖水的冲刷形成很多小孔,是一种祥瑞的象征。据说“花石”拥有灵性,它的小孔能够被利用进行占卜。宋徽宗在位期间,北宋表面繁荣富庶实则危机四伏,征税、私盐走私、官员腐败等问题他虽然看在眼里却没有能力解决,索性将希望寄托在这些“祥瑞之物”上,希望“花石”能够给宋朝皇室以及国家带来好运。因此,他不顾逐渐空虚的国库疯狂开辟航路运送“花石”,为的就是能够逢凶化吉。最终“花石”有没有带来好运,结果我们都很清楚。宋徽宗作为君王治国能力如何,我们不予评说。但他执政期间使工笔花鸟画达到了最高水平,打造出了一支极品皇家画派,这是毋庸置疑的。尽管宋徽宗将工笔花鸟画推到了极致,可相较于山水画这样一支庞大的画科,花鸟画在宋朝仍然处于边缘位置。

赵佶《瑞鹤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