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广西中职教育花盆效应探究

广西中职教育花盆效应探究

时间:2023-08-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根据多年职业教育经历与观察,广西中等职业教育局限类教育“花盆效应”各类别均有其典型特色效应。广西的职业教育出现专业特色严重缺乏,是较为典型的“特色贫”效应。(三)广西中等职业教育生源性环境局限性“花盆效应”社会人口出生率对中等职业教育生源数量影响不可置疑,但不是铁律。

广西中职教育花盆效应探究

中等职业教育花盆效应”类别随着效应产生环境变化而变动,典型的、特色的、对职业教育产生明显效应的,容易被归纳研究并解决应用;不典型、特色不显著,影响效应不足以刺激研究的,将湮没于教育发展长河中。

根据多年职业教育经历与观察,广西中等职业教育局限类教育“花盆效应”各类别均有其典型特色效应。

(一)政策性局限性“花盆效应”

政策影响而引起的局限性“花盆效应”称为政策局限性“花盆效应”。

1.“昙花峰”效应

教育出现短时发展高峰后,发展速度下降甚至于退出的现象,类似于昙花开花时间一样,出现在夜间一两小时就凋谢。与计划经济时代的平稳发展比较,市场经济下的这种教育现象,谓之“昙花峰”,其所产生的连带效应称为“昙花峰”效应。昙花峰效应产生的根本,是教育逐利的产物。所有的职业教育围绕这一高峰计谋层出,互相模仿互相竞争,争相在同一专业设置中获取更大利益、生存空间。这样的竞争,部分职业院校获利,出现短时昙花峰。部分职业院校竞争力低,没有出现昙花峰效应现象。据广西壮族自治区人大常委会调研组2016年8月19日的《关于我区职业教育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部分职业学校在专业设置上缺少统筹指导,没有结合当地产业发展设置专业,因而部分专业重复设置和同质化现象比较严重。较多县级中专招生困难,生源数量不足,生源质量偏低,办学质量和办学效益不高。”[4]报告所指出的现象,是典型的职业教育“昙花峰”效应或“昙花峰”效应衍生物。

2.“特色贫”效应

市场需要是职业教育的指挥棒,但是市场需要不是瞬时筛选机,瞬间将不具备足够资质的学科、专业、学校筛选淘汰掉。市场需要也不是职业发展的“导盲犬”,不能具体地指出或预设什么专业、什么技能是特色的,将是产业、行业必需的,会在什么阶段兴盛。职业教育学校、专业的生存判定,考验的是职业教育软实力中的决策力、前瞻力。职业教育一味地“随波逐流”,将造成职业教育不必要的区域内教育资源过度竞争和不良竞争,同时造成职业教育特色匮乏,专业设置、教育模式、教育手段等千篇一律,形成职业教育“特色贫”效应。广西壮族自治区人大常委会调研组2016年8月19日的《关于我区职业教育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指出,广西壮族自治区职业教育目前是“大众学科泛滥,特色专业不‘特’,优势专业不‘优’,造成部分专业缺乏吸引力,学校资源闲置。”广西的职业教育出现专业特色严重缺乏,是较为典型的“特色贫”效应。

3.“政变变”效应

政策改变,与政策相关的职业教育,随着政策的改变发生一系列迅速或显著变化,这种效应称为“政变变”效应。

教育政策的改变,势必造成教育系统一系列的变化。变化波及面不广泛、影响力不大时,“政变变”效应如深海海底地震,海面依旧风平浪静。但影响广泛时,可能就会引发教育的“海啸”,引发滔天巨浪。例如,党的十九大提到的将实行高中义务教育,将是职业教育的“海啸”,特别是中等职业教育,“政变变”效应局限效应,将是“巨无霸”,从教育资源、教育理念、教育模式等到教育管理都需要优化、整合、提升。

(二)社会发展性局限性效应

1.依赖效应

从广西壮族自治区人大常委会调研组2016年8月19日的《关于我区职业教育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看,广西职业教育专业设置对政策指导调控依赖性较强,没有根据学校所在地方、学校自身发展需要进行专业调整与设置,造成专业设置重复率高,资源抢夺现象严重。从建国至1999年,我国的中等职业教育都是计划性教育,社会发展核心力量——市场经济的介入少,中等职业教育受市场经济的冲击不足,沿袭多年的计划教育思维,禁锢了市场教育思维,多年的思维定势,不可能十天半个月就能突破。许多职业教育院校,依然存在着等待政策给予教育红利,出现职业教育发展性的等待、依赖效应,是为职业教育“依赖症”。主动寻求方法,开辟蹊径,闯出职业教育先河的学校,不是没有,只是凤毛麟角。

2.“重管理,轻劳动”心理导向效应(www.daowen.com)

工作、工种的性质差异,薪资待遇的差别,让社会对职业教育特别是中等职业教育存在着偏见,普遍认为在管理层的人社会地位更高,对于基层劳动者不重视。每一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上普通高中大学,凭着大学找一份管理层岗位工作,觉得孩子上中专,前途晦暗,一辈子都是打工命。社会用工也存在着偏见,在招聘上动不动列上大专以上、本科以上文凭,不管岗位是否需要。网络上曾有一个颇具讽刺的笑话,说现在社会用工,扫厕所的大妈都要研究生学历。尽管这个笑话仅是个笑话,不能说明什么问题,但是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社会发展过程中社会行业对于教育的不正常导向。在广西,这种导向影响力显著,许多家长明知自己孩子的知识底子薄弱,甚至于中考满分800分,学生只考得100多分,依然让孩子读了普通高中。问及对于孩子中考只有100多分依然让孩子读高中,家长认为没选择错,因为“读中专没出息,找不到好单位”。

(三)广西中等职业教育生源性环境局限性“花盆效应”

社会人口出生率对中等职业教育生源数量影响不可置疑,但不是铁律。社会人口素质、知识层次尤其是社会教育、工作价值观,对中等职业教育选择、就读率有律可循,且影响就读后的学习行为、态度。由此可知,如果是逐年低出生率或民众对中等职业教育价值认同低,生源来源就同比降低。

1.人口选择效应——浮底

一种环境、现象或事物,因环境、其他相关事件、突发状况等的改变、出现,将其隐性的、潜藏的或本质的特征、成分、信息等暴露,称之为浮底。中等职业教育在大学并轨、高中教育分流、社会用人选择等的冲击后,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生源性文化素养对教育的负面影响、局限性频频浮现,对中等职业学校教育、管理甚至于发展,都有重大的影响。

据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广西人口发展规划(2016—2030年)的通知》(桂政发〔2017〕24号)数据,“十二五”时期,全区累计出生人口364万人,年均人口自然增长率为7.86‰,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87.3%。在统计中,出生率在增,但高中阶段毛入学率也在增。虽然很多这种统计也将中等职业教育纳入,但是事实是普通高中阶段生源增量大于中等职业教育增量,没有达到1∶1[5]。人口增量不是教育选择的主因,人口素质及人口教育观才是人口选择的关键因素。普遍现象是家庭文化素质高的,学生的文化素养相对高,上高中分数线的概率高,没有多少个上了普通高中分数线的学生和家长会选择中等职业教育。而家庭文化教育程度低的,孩子的教育易出现教育缺失,造成孩子文化素质偏低,上不了普通高中的线,只能选择中等职业教育。这就是典型的生源人口素质效应,导致中等职业学校生源性“浮底”效应,学生文化知识基础薄。

2.价值评价效应——“发展荒”成长局限效应

社会用工普遍以学历为尊的现象是对教育价值的一种有失偏颇的评价。这种价值观、评价观一定程度上造成教育评价效应社会偏离。社会形成“重管理轻劳动”不理性的人才价值理念。因此,“中专无用论”漫延社会及在校学生。既然无用,家长又疲于管束,家长多抱“关在学校多养两年,养大点”的心理,送甚至于逼迫学生就读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沿袭中学养成的“玩”“乐”习惯,继续玩乐,忽视自己的成长需要。家长和社会看不到读中专以后学生更深层次的发展前景、可能性,中等职业教育在社会和家长眼中是被放弃的教育,是拘着学生不让学生学坏的所在——有人戏称为编外“少管所”。在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衔接政策出台实施后,特别是看到读了中等职业学校毕业后能升入大学本科、专科学习实例后,这种看法有所改观。但已经形成的“读中专后再很难提升,没有发展前景”的无路之荒,是职业教育价值观引发的成长“发展荒”,造成读中等职业学校之前素质底子引发的“发展荒”——底子薄,更高、更深入的发展缺乏文化底蕴。因此,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开通直通车后,高等教育在接受了中等职业教育直升生源后,出现教育素质影响教育深化的难题,出现了中、高职教育衔接素质阻断现象。而不升学的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本质上,因基础知识底子薄及中等职业教育近年社会导向只要动手不要理论的教学模式,偏离了强技能本身,也造成了学生就业后职业发展无路之荒,什么都不会,什么都不懂,在校时那点模仿性操作早已出局。这也是典型的中等职业学校教育成长“发展荒”。

3.生源性退行效应

“留守儿童”“单亲家庭”“孤儿”造成的家庭教育缺失、“小太阳”成长史、“隔代亲”等成长教育,使一部分孩子成长过程中不喜欢动脑,面对问题困难时退却逃避,遇事得过且过,形成“鸵鸟效应”或心理学上的生理与心理不同步,行为退行现象,此称为生源性退行。

学生的生源性退行行为,具备传染性,对学风影响巨大。一个班上开始有三五个,如果不能及时发现进行引导改变,行为加剧的同时,带动了更多一批人。目前,中等职业学校中比较典型的是布置作业时,学生向教师要求,题目答案内容可以从书上找到,可以抄书上的;做作业时等到最后时刻抄同学的;技能操作时只做示范过的,需要思考的都不会;考试必须是练习过的,换个同类型的题目那就是“考的都是没见过的”。这样的行为效应毕业后典型的无法适应社会行业需要,更难适应创新性、创造性工作。一部分学生意识到了就在岗位上从“零”开始,边学、边工作;部分学生干脆放弃,缩回家中啃老,退行成了“巨婴”,让父母养着。

(四)师资状况与发展局限效应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大常委会调研组2016年8月19日《关于我区职业教育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提出,广西壮族自治区职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包括:职教师资质量有待提高,职业院校教师队伍数量不足,职业院校教师队伍结构有待优化,专业教师“流入”渠道不畅,高技能教师缺乏,教师待遇和激励机制缺乏吸引力[6]。2015年,中等职业学校专任教师同比减少266人,降幅为1.30%;教职工同比减少742人,降幅2.63%。其中,专业教师“流入”渠道不畅、高技能教师缺乏是行业师资来源的“空”“虚”“穷”。因为行业师资来源的“空”“虚”“穷”所产生的专业职业知识技能滞后、专业职业知识技能传授泛泛、教学与社会实际需要脱节等效应,职业教育发展局限因此而放大,职业教育发展也因此而受到阻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