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贵阳故事:贵州高原上的奇迹

贵阳故事:贵州高原上的奇迹

时间:2023-08-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刘焘红枫湖腑瞰在我尚未出生的20世纪五六十年代,“地无三里平”的贵州高原奇迹般地出现了一片海洋!随着一道高52米、长300米的大坝在“双龙抢宝”处崛起,一片海洋出现在贵州高原。这片喀斯特地貌上“大面积的湖泊”,至今已存在了60多年,仍安然无羌。怎能不说它是贵州高原上的奇迹!所以,重庆著名诗人唐大同在这里乘船游览后,情不自禁地写诗赞叹道:“在崇山峻岭的高原上人们用手创造了这个海洋。”

贵阳故事:贵州高原上的奇迹

刘焘

红枫湖腑瞰

在我尚未出生的20世纪五六十年代,“地无三里平”的贵州高原奇迹般地出现了一片海洋!我是一只在这一片海边出身,又在这片海边喝着海水长大,与这片海洋有着直接关系的新中国的和平鸽。在共和国成立70周年之际,我怎能不为这一片大海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压在贵州人头上的“三言两语”,又叫“五座大山”(三言即:天无三日晴,地无三里平,人无三分银;两语即:夜郎自大,黔驴技穷),终于在新中国被彻底推翻。现在谁还敢用“地无三里平”来概括贵州的地貌吗?这片烟波浩渺的海早已将那陈腐的俗谚淹没了!这是新中国水电建设者所创造的奇迹。

在清镇市西郊的姬昌桥上游500米许,来自安顺和平坝的两条溪流在次相会,俗称“双龙抢宝”,是一块“风水宝地”。有民谣曰:“脚下滴澄河(即今猫跳河),面前宝塔坡(即清镇宝塔山),谁能识得破,金子用马驮。”这个“迷”,被新中国的水电建设者“识破”了。原来从崇山峻岭奔来的两条“龙”带来了丰富的水利资源。它们的“抢宝”之处,正是筑坝建电站的最佳位置。于是在1958年“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高潮中,中国水电建设第九工程局的职工们来到这里,将修建贵州解放后的第一个水电站。工程于1958年8月15日动工,1960年5月29日竣工。《贵州日报》在头版头条位置以套红大标题,隆重报道了这一重要消息。随着一道高52米、长300米的大坝在“双龙抢宝”处崛起,一片海洋出现在贵州高原。这一片海洋的出现,不仅淹没了“地无三里平”的古谚,更是淹没了当时苏联专家的论断:“在喀斯特地貌上,不可能出现大面积的湖泊。”

“喀斯特”,的确是水电建设的大敌。因为它造成坝基的白质灰岩、灰岩及薄层泥灰岩互层,又有断层20余条。这会导致湖水渗漏和坝基不稳。难怪曾参予设计的苏联专家作出此等论断。但是作为这片土地的主人,新中国水电建设者不盲目迷信苏联专家,他们有战胜“喀斯特”的力量和智慧。他们敢为人先发明了“帷幕灌浆法”,严密堵住了坝基渗漏,稳固了大坝,终于创造了外国专家难以想象的奇迹。这一发明,也为以后我国在喀斯特地貌俢建水电站提供了成功的经验。

1959年深秋,正值“枫叶红于二月花”时。为了给这片人工湖取个好名字,贵州省省长周林、省政府秘书长褚振民等一行,乘船游览了已基本成型的湖泊。大家你一言,我一语,搜肠刮肚也没有想出个称心如意的湖名来。当游船驶近一个叫“红枫岭”的巨大半岛时,只见湖畔山岭枫林劲挺,枫叶如丹,一派火红景象。此情此景触发了褚秘书长的灵感,他兴奋地提议以“红枫”命名,立即得到了一致的赞同。游览归来,在电站指挥部,周省长欣然命笔,提写了龙飞凤舞的“红枫湖”三个大字,后来被描摩放大用红漆写在大坝的外侧。这片人工湖便有了这个响亮的名字。这个电站也因此而得名“红枫电站”。在电站建设期间,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委员长朱德,于1960年早春二月的一天,在省委、省政府领导的培同下,来到热火朝天的电站建设工地视察。他即兴赋诗一首:“但愿群山松林翠,茶叶飘香结花果,水中鱼群齐踊跃,沿湖变成米粮窝,工业农业利于民,继续征战改山河。”(www.daowen.com)

这片喀斯特地貌上“大面积的湖泊”,至今已存在了60多年,仍安然无羌。它橫陈于清镇市、平坝县两片地域,总面积57平方公里,蓄水6.2亿立方米,是杭州西湖的十多倍,比北京十三陵水库大13倍。怎能不说它是贵州高原上的奇迹!所以,重庆著名诗人唐大同在这里乘船游览后,情不自禁地写诗赞叹道:“在崇山峻岭的高原上人们用手创造了这个海洋。”这片人造的海洋,包容了贵州大自然的奇特风光。碧波荡漾的湖面上兀立着大大小小千奇百怪的178个岛屿,宛若仙女撒下的一把珍珠。有的像停泊的军舰,有的像长出的蘑菇,有的像浮起的绣球,有的像栩栩如生的飞禽走兽……无其计数的半岛巨齿般地咬进湖中,像剪纸一样把湖水剪出许许多多的港湾、狭巷和开阔面。从空中腑瞰,水中有山,山中有水,山水相映,别有一番风韵。四川著名诗人陈犀写诗描绘道:“才遮住几道港湾,又亮出三五个小岛,绿的,绿得水灵;红的,红得俊俏。看眼前景致,情,也浓了,心,也乐了……”这种心情和感受,属于你,也属于我,属于所有的游人。在湖中,悠闲自在地划着小船,可以在碧波中戏水撒欢,碧湖、蓝天、白云、水鸟,与你同欢共乐,溶为一体,把你陶醉在仙境之中。你也可以登上小岛,在飞檐翘角的亭台榭阁休闲、戏耍、娱乐,在水边架锅野炊或烧烤,去林中采撷野花、野果、野菜、蘑菇、药草,夏天还可以跳水游泳。此情此境,情,浓不浓?心,乐不乐?

20世纪80年代,旅游业的触角伸到了这一片奇妙的山水之中。之后这里划分出各个旅游区域,开发出几个溶洞,岛上和半岛建起了侗寨、苗寨、彝寨等人文景观。游客乘机动游船可以领略更多的诗情画意。自旅游管理区朝西北驶去,两道巨型大拱桥高速公路大吊桥像道道拱门,把游客从两岸危岩高耸,绝壁如削,古树葱笼,野藤倒挂,岩燕盘旋的“小三峡”引入另一片拨动心弦的开阔境界。汽笛惊飞一群群白鹭与湖鸥,翻腾欢跃,热烈奔放。此情此景怎能不给人以海的联想!游船朝左边一个港叉驶去,湖中一个酷似锈球的小岛,把游客迎进一个最精华的区域——将军湾。明代几位将军“离休”后在此颐养天年,驾鹤西去后在此风水宝地作无梦的长眠,留下沧桑的历史文化,可供今人探索。湖畔开发出两个奇妙的大溶洞,让人们进入地下世界去探奇。尤其是那个已融入人类文明的将军洞简直就是一个“水晶宫”,让人醉在其中。那里天生着千姿百态,玲珑剔透的大自然钟乳石杰作。那石牛、石马、石龟、石将军等等,维妙维肖,栩栩如生;那石鼓、石钟、石琴,恰似在为一幕大型歌舞伴奏;那石柱、石塔、石峰,参差林立,琳琅满目,把外面的世界浓缩在这里。红枫湖形成以前,多少年来,洞中一直是当地布衣族青年男女对歌、跳舞、约会、娱乐、谈情说爱的场所。多少红颜少女在这里被“丘比特”神箭射中,与英俊少年定下终身,许下山盟海誓!难怪这里还流传着一对蛤蟆仙子联姻的神话故事,这不正是现实生活的升华吗?红枫湖型成后,水位上升到一定高度,洞内浸入了湖水,与外面的湖水同涨同落,形成了红枫湖景区独树一帜的湖中之湖,地下之湖。游人可乘坐10人一乘的划艇领略那地下世界的奇妙风情。

游览中,如果登上岛屿、半岛或湖岸,人们可以走进侗寨、苗寨、彝寨,去观赏少数民族民居的建筑艺术,了解他们的风俗习惯、民族文化,品尝他们的美酒佳肴,可以在他们的娱乐场所欣赏他们独具民族特色的歌舞表演,还可与他们牵手同歌共舞。进入这一境界就进入了家园和乐园,就会忘记凡尘市井那让人窒息的喧嚣浮燥,人事纷争,就挣脱了快节奏紧张生活的漩涡,在此尽情地放松,大有回归自然,恢复天性,负累释怀,愉悦舒缓的感觉。

红枫电站及其湖泊建设的初衷是“以发电为主,工业用水和农田灌溉为辅”。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这个初衷也与世俱进了。20世纪80年代,旅游业在这里兴起,在佷远的湖畔还建起了我省重要的游泳训练基地。旅游业兴起后,红枫电站除了给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源源不绝地提供清洁能源之外,它还成为我省一个重要的国家级风景旅游区。其旅游经济收入和社会效益已超过了发电收入。1991年12月22日下午3时许,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江泽民,在中共中央办公厅主任温家宝、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徐惠滋、成都军区政治委员谷善庆及贵州省省长王朝文的陪同下视察了红枫湖。总书记一行来到红枫湖旅游管理处,从旅游码头登上“明珠一号”游船,兴致勃勃地畅游了红枫湖。船到侗寨,总书记上岸进寨。寨门口,他在侗族姑娘、翩翩舞姿和小伙芒筒、芦笙声中,高兴地喝下了“拦路酒”。寨中,他游览了风雨桥和鼓楼,参观了侗族文物和工艺品,观看了侗族风情表演,并与侗族青年手拉手跳起了侗舞“踩堂歌”。在湖上游览时,他对旅游管理者说:“风景很好,要加强宣传”,“要把这里的风景资源和民族风情编成书,向世界介绍”。游览结束回到岸上,在接待处小憩的当儿,旅游管理处的同志取出笔墨,将宣纸铺在桌上,请总书记留墨。总书记欣然应许,写下了:“红枫湖景美,贵阳气象新”。

进入新世纪以后,红枫湖又增加了一项更为重要的社会功能,即它与下游的百花湖一道成为贵阳市的饮用水源。这就是说,这片高原上的海,大大出乎当年设计者的意料,成为省会贵阳数百万人口的生命之源。如今,它以饮用水源为主,发电、旅游及其他功能已退为附属。这一路的与世俱进,显示着红枫湖存在意义的不断提升。

红枫湖,贵州高原的海,她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来,贵州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指引下创造的伟大奇迹!她与一条条宽敞的高速公路和一道道宏伟的引起世界注目的大桥一起,把“地无三里平”的俗话永远埋葬在地球深处!她永远滋润着高原人民,造福于高原人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