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区域中等职业教育发展与规划研究成果指南

区域中等职业教育发展与规划研究成果指南

时间:2023-08-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出台市级中职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实施方案,认定10所市级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试点学校,1所成为全国教学诊改试点学校,4所学校成功入围广东省首批省级试点学校。以2018年为例,广州市中职学校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高达98%,专业对口就业率高达80%。三是稳步推进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其中,香港科技大学(广州)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颁布以来首个获批筹建的具有法人资格的内地与香港合作办学机构。

区域中等职业教育发展与规划研究成果指南

(六)职业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显著提升

1.探索贯通培养机制,建设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大力推进“五年一贯制”“三二分段”等多种中高职衔接培养模式,以及中本衔接、高本衔接培养模式改革试点。

2.优化专业结构,提升服务区域经济发展能力。共停招专业25个,新增专业40个。强化品牌特色专业建设,中职累计建成国家级重点专业2个、省级重点专业66个、省级“双精准”示范专业31个、市级示范专业19个;高职院校累计建成国家级重点专业15个、省级重点专业38个、市级重点专业30个、各类示范性专业46个。发布《广州市教育系统IAB产业人才培养和智力支持计划(2018—2022年)》,主动对接市IAB产业发展需求。

3.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出台市级中职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实施方案,认定10所市级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试点学校,1所成为全国教学诊改试点学校,4所学校成功入围广东省首批省级试点学校。以2018年为例,广州市中职学校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高达98%,专业对口就业率高达80%。学生在全国乃至世界职业技能大赛中屡获佳绩。

4.创新产教深度融合机制,深入推进校企合作。一是搭建多元合作平台,整合职教资源。如组建15个市级专业指导委员会和6个职教集团,各类企业在全市中职学校设立培训中心(基地)达95个。二是支持校企联合共建二级学院。目前,校企联合已共建22个特色专业学院,4个示范学院,已与广州开发区推进共建“广州市产教融合示范区”。三是稳步推进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已有4所高职院校纳入教育部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

5.推进一流高职院校建设,打造广州职教品牌。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入选中国特色高水平学校建设名单B档(“30强”),建设艺术设计、珠宝首饰技术与管理两大专业群;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入选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单位(B档),建设铁道供电技术专业群。

(八)终身教育服务体系高质量覆盖

1.老年教育高质量发展。印发《广州市推进老年教育发展实施方案》《广州市推进老年教育发展的实施方案(2018—2020年)》,依托广州市广播电视大学成立了广州老年开放大学。目前已建成覆盖11个区的56所老年大学、83所老年学校、244个老年教学点,“市—区—街(镇)—居(村)”四级办学体系基本形成。依托“广州终身学习”手机APP和PC端建成涵盖11大类、1000多门微课的网上老年课堂。线上线下课程学习热情高涨,其中2019年线下参与人次达2万多,线上参与人次达47万多。

2.成人继续教育不断发展。积极开展非学历继续教育,为社区在职人员、失业人员、外来人员、残疾人等提供技能和上岗培训。稳步发展学历继续教育,通过开办成人文化技术学校、多元联合办学、开设特殊课程、鼓励企业办职校等举措,逐步开拓全日制学历班教育市场。(www.daowen.com)

3.社区教育网络逐步健全。积极开展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公民大讲堂”“全民读书节”等群众性学习活动基本覆盖全市11个区。全市创建成全国社区教育示范区2个、实验区2个,广东省社区教育实验区11个,全市有市、区社区学校170所。

4.语言文字工作深入开展。深入贯彻、大力宣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广东省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规定》,积极举办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中国诗词大会、“推普周”宣传等活动,开展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和规范汉字书写教育特色校评估,推动各区建设普通话水平测试中心。

5.基本建成终身教育学习型组织网络。成为首批“全国学习型城市建设联盟”成员,并申报加入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球学习型城市网络,推动搭建终身学习“立交桥”,学习型城市工作覆盖率达到90%以上。

(十一)穗港澳交流深入开展

3.推动穗港澳职业教育与高等教育广泛合作。举办“首届穗港澳台职业院校技能节”、穗港澳蓉青年技能节比赛等活动,成立粤港澳大湾区旅游职业联盟、粤菜发展研究院和亚洲美食文化教育联盟等平台。广州大学、广州医科大学与香港、澳门地区高校在师生互访、科研、办学等方面开展合作。其中,香港科技大学(广州)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颁布以来首个获批筹建的具有法人资格的内地与香港合作办学机构。

(十二)国际交流机制与平台渐趋完善

3.推动学生合作培养与教师海外培训深入发展。中职教育和高等教育领域的人才培养合作模式和机制更加多样化,学生合作培养数量和质量大幅提升。如打通升学通道(中职升本、专升本)、互建基地丰富学习实践、开展技能国际认证等。多次组织教师、校长、教育专家等赴新加坡澳大利亚、新西兰、芬兰、美国、中国台湾、中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进行交流与学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