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名城宁波历史图典-收录古旧地图、现代影像及规划图

名城宁波历史图典-收录古旧地图、现代影像及规划图

时间:2023-08-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咸丰三年之工见于《浚河册》者,工长不及三千丈。虽然其举之而不疑,挠之而不败,则尤赖众人之一心。夫以数月之畚锸,而集捐至两年有余。至十六年,宁波市政府成立,市长罗惠侨拟筑环城马路,驶行汽车,以市税所入不足抵当市行政经

名城宁波历史图典-收录古旧地图、现代影像及规划图

·南宋宝庆《四明志》图

·明清宁波地方志选图

·清《宁郡地舆图》

·1883年《浙江省宁波府城图》

·清光绪十四年(1888)河工局《宁郡城河丈尺图志》之《城河全图》

·清宣统二年(1910)《宁波府全图》

·民国三年(1914)《最新宁波城厢图》

·民国十八年(1929)《宁波市全图》

·民国二十五年(1936)《鄞县城厢图》

·1987年《宁波城区影像图》

·2002年《宁波城区影像图》

·2019年《宁波历史城区保护区划图(建筑遗产)》

南宋宝庆《四明志》[国家图书馆藏宋绍定二年(1229)刻本]府境图

南宋宝庆《四明志》[国家图书馆藏宋绍定二年(1229)刻本]罗城图

南宋宝庆《四明志》[国家图书馆藏宋绍定二年(1229)刻本]鄞县县境图

南宋宝庆《四明志》[国家图书馆藏宋绍定二年(1229)刻本]鄞县县治图(县治在今中山东路与开明街交界处北侧)

南宋宝庆《四明志》[国家图书馆藏宋绍定二年(1229)刻本]奉化县境图

南宋宝庆《四明志》[国家图书馆藏宋绍定二年(1229)刻本]奉化县治图

南宋宝庆《四明志》[国家图书馆藏宋绍定二年(1229)刻本]慈溪县境图

南宋宝庆《四明志》[国家图书馆藏宋绍定二年(1229)刻本]慈溪县治图(县治在今慈城古镇)

南宋宝庆《四明志》[国家图书馆藏宋绍定二年(1229)刻本]定海县境图

南宋宝庆《四明志》[国家图书馆藏宋绍定二年(1229)刻本]定海县治图

南宋宝庆《四明志》[国家图书馆藏宋绍定二年(1229)刻本]象山县境图

南宋宝庆《四明志》[国家图书馆藏宋绍定二年(1229)刻本]象山县治图

明嘉靖《宁波府志》鄞县县境图

明嘉靖《宁波府志》郡治图

清雍正《宁波府志》宁波府治图

清雍正《宁波府志》鄞县县境图

清《宁郡地舆图》(约绘于道光年间,现藏于美国国会图书馆)(www.daowen.com)

1883年《浙江省宁波府城图》(日本工兵美代清濯实测制图,现藏美国国会图书馆)

清光绪十四年(1888)河工局《宁郡城河丈尺图志》之《城河全图》

文献记载

宁波重浚城河碑

明州襟带江海,郡城周十八里,其水源西南自大雷暨斤岭、它山汇诸支以入城,而出三喉,中间潴为日、月二湖,又蜿蜒曲折灌城中,阛阓殆遍;东自宝幢、天童发为三塘河,又汇七十二溪为东钱湖者,其流虽不入城,而委输于江,亦注江东各河,与城郭相映带。

治河之工,见于县志者,明天启三年张邑令,国朝乾隆八年张郡守、五十年钱邑令,嘉庆二十四年陈兵备,以逮咸丰三年、同治元年邑令皆有疏治。二张之举碑记称述甚盛,其工程不尽可考。钱邑令工未得半。咸丰三年之工见于《浚河册》者,工长不及三千丈。同治初元之工见于志载,城内外五千五百余丈。惟嘉庆中,陈兵备兴工几五年,用钱三万缗,浚经、支各河四十五道,工视前后为最巨。今光绪五年,余倚诸绅董,浚城内外诸渠,用钱二万余缗,而工长至一万三千二百余丈,出土三万二百余方,河道段落载于《工程册》者,盖一百三十余所云。

水利者,民生之命脉,而蓄泄者,水利之精神。自宋以后,四乡碶闸启闭率以城河为标准,淳祐间先有平水尺,不始自吴丞相水则亭也。城市污浊湮塞最易,前哲营治,心力交至。兹乃若事半而功倍者,则天时、人事之异也。春夏多涨,秋冬亦不尽涸,故自来施工,往往在水中,偶值爽晴,可以乘时矣。而水道纷互,工有次第,乘时者一,失时者且百。

光绪戊寅春,予甫莅明,张君铁峰时已九十,首劝予兴水利而莫先于城河。己卯五月兴工,适逢夏旱,度量规画,幽隐毕见,余又采诸绅之议,用十三水龙董事鸠工,分道并举,阅三月而工已竣。以极难之事,措之乃若极易,非天时之顺,人力之齐,乌有是哉!虽然其举之而不疑,挠之而不败,则尤赖众人之一心。夫以数月之畚锸,而集捐至两年有余。方创议时,予初莅明,非有信孚于民之素,况甫议行,而又有凶徒毁局之事,任事者几为寒心。而乃万众壹志,无贰无疑,自搢绅以逮齐民,蠲财无所惜。由戊寅以迄辛巳,逾久而论定,蔽河之棚屋当毁者,官谕一下,立毁无吝色,盖萃众人之精神意识,以趋事赴功,而后流泉贯于交衢,舟航达于四境焉。抑又闻之“浚河者一时,而病河者日积而月累”。此河之所以恒不治,病河非一端,其尤者,廛居栉比,逐日之尘垢,百物之腐蜕,举而委之于河;河不能容,遂塞衢巷;衢巷不能容,仍挤之于河,变河渠而冈阜者有之矣。兹于浚河之前,先清街运旧污,出城千余船,裁石为椟形三百余具,以纳新污,分雇夫役每数日运之远去。迨治河既竣,又分治病河诸事,胪为禁约,凡经营之迹,措理之方,皆有纪略,综纪略十则,禁约七事,与工程方数,出入钱数,并刊为《征信录》,又附列丈尺图志,使后来者有所考焉。在局者委员则候补府照磨张渤海、候补县丞吴嘉孙、鄞县县丞张乃大,而绅士如江镜清、张善仿、张瑞梁、王世浚、余世恩、卢友焜、马永廉、华志青诸君尤不避劳怨,始终其事。今竣事已逾年,诸君属予为文,泐诸碑方。予之初至见城河大半不通舟,十日不雨,民遂病汲郁攸,偶灾辄苦无水。今则泉源绕户,舴艋通桥,山泽交宣,与西湖、南湖相映贯,是举之为民乐利固矣。然西湖浅处犹待浚且治,其流尤须治其源,各乡堤堰多病,西南来源随处走泄,而东钱湖待治尤殷。廑念空悬,卬须谁托?则又日望诸君与凡有志者之起而承其后也。

大清光绪八年十一月 日

通议大夫、赏戴花翎、三品衔浙江补用道、三举卓异宁波府知府宗源瀚文并书

训导张锡藩篆额

清宣统二年(1910)《宁波府全图》(现藏于浙江图书馆)

民国三年(1914)《最新宁波城厢图》

民国十八年(1929)由当时的宁波市政府制作的《宁波市全图》(浙江图书馆藏)

文献记载

民国《鄞县通志》

舆地志·巳编·古迹·隳城始末

隳城之役始于民国九年,其时府制既革,城为鄞之县治。县人士以甬为五口通商之一,自开埠以来,市舶殷集,廛肆众多,与寻常行政区域不同,非别立市政枢部不足以谋荣殖而掞声施,因呈请县省各长官,成立宁波市政筹备处,计画全市市政。九年春,乃有隳城造路之议。又三年,决议先隳六门耳城,改筑市内东南西北四大干路。十三年,始隳灵桥、东渡二门,同时西城效实学校以校舍逼近城垣,不能扩充,亦商准筹备处毁其西部一段。至十六年,宁波市政府成立,市长罗惠侨拟筑环城马路,驶行汽车,以市税所入不足抵当市行政经费,遂实行隳城之案。自十八年起,讫市府撤废止,为时不过三年,而三江口千余年之雄城已成废迹。当时收入城甓堧地一切之所息,为数且在百万以上,而所谓环城马路者,犹俟异日甚矣。兴废之不可逆度也。

又:民国八年间,县人史翔熊设立翔熊草织工厂于西城外高塘墩。厂中女工皆招自城中,日夕往来须绕郭纡行。史病之,呈请省当道在西河营新辟一城门,以利行人,名曰通利。论者谓此为隳城之先兆云。

民国二十五年(1936)民国《鄞县通志》鄞县城厢图

上图拍摄于20世纪60年代

1986年12月8日,国务院公布宁波为第二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右侧宁波城区影像图反应了20世纪80年代宁波城市的实际状况

1987年8月宁波城区影像图

2002年5月宁波城区影像图

2002年10月,宁波市城市规划部门完成第二轮《宁波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的组织修订。该规划对名城保护现状作了客观深入的分析,并指出:抢救性保护一批传统民居密集的地段,对保护名城风貌特色具有重要意义。在老城区“划定新的历史文化保护区”,在市域范围内保护有价值的历史村镇,是当前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十分迫切的任务。

与此同时,宁波市文物管理部门组织力量,在宁波老城区范围内展开调查并形成报告。报告指出:到目前为止,除原来公布的历史街区外,尚有毛衙街、莲桥街历史地段,郁家巷、白水巷、云石街、冷静街历史地段,秀水街历史地段,南郊路、南塘河历史地段,江北岸历史地段(包括原轮船码头以北沿江历史地段、人民路与大庆南路之间历史地段)等5个区域,还保留有一定规模和质量的文物与历史建筑遗存。文物部门建议将这5处历史地段,确认并划定为宁波历史文化名城的历史文化街区或历史地段予以保护。

详见《最后的遗存——宁波市老城区文物与传统类建筑掠影》,宁波市文物保护管理所2003年编。

《最后的遗存》书影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