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中国传统民间艺术之一:灯彩的发展与特色

中国传统民间艺术之一:灯彩的发展与特色

时间:2023-08-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灯彩,又称“灯笼”,古称“篝灯”,是中国传统民间艺术之一。据文献记载,最晚在秦代时,中国即已出现灯彩。中国民间在喜庆时常张灯结彩,极大地促进了灯彩工艺的发展。中国灯彩融立体构成、平面书画、复合装饰和光动机制于一体,成为一种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综合空间艺术。红艳的圆纱灯富有喜庆色彩,极具装饰性,多用于亭台、门廊、庭院、宅门等室外环境装饰,给环境注入一种生机与活力,营造出一种吉祥喜庆的气氛。

中国传统民间艺术之一:灯彩的发展与特色

灯彩,又称“灯笼”,古称“篝灯”,是中国传统民间艺术之一。灯彩常以篾丝、铅丝及硬木等做出骨架,再糊上纸、纱、绢及羊皮等制成,灯内可置燃烛,具有照明及装饰环境等功能。据文献记载,最晚在秦代时,中国即已出现灯彩。汉武帝秉承原始传统,于正月十五举盛火祭天神,首开元宵节放灯之先河,后相沿成俗。中国民间在喜庆时常张灯结彩,极大地促进了灯彩工艺的发展。中国传统灯彩样式极其丰富多样,有功能各异的观赏灯、玩耍灯和俗用灯,如宫灯、圆纱灯、龙灯、五谷灯、走马灯等;有结体不同的单体灯、子母灯和集合灯,如六方宫灯、灯山、灯楼等;有造型不一的拟形灯和几何形灯,如渔灯、虎灯、荷花灯等,令人目不暇接,数不胜数。历史的积淀和文化的洇浸,使灯彩超越了一般灯具的实用价值及观赏价值,成为一种具有浓郁民族特色和深厚文化内涵的人文事俗载体。例如,红艳的灯彩寓意着“红红火火”,寄托着民间百姓希望日子越过越红火、生活越来越美好的善良愿望;而饰有蝙蝠纹和寿字纹等纹样的灯彩,则折射出入们祈愿福寿双全的一种人生心态。灯彩美化了人们的生活,给人以强烈的审美刺激和视觉享受;而中华文化的生机活力和中国百姓的生活热情,更使中国传统灯彩薪火相传、异彩纷呈。

中国灯彩融立体构成、平面书画、复合装饰和光动机制于一体,成为一种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综合空间艺术。灯彩作为一种装饰性很强的设计元素,常被用作剪纸、贺卡、邮票等平面设计的母题。灯彩与剪纸的关系尤为密切,既常见以灯彩为题材的剪纸,也常有借用剪纸的镂空技法制成的灯身。(www.daowen.com)

在室内外环境艺术设计领域,灯彩的应用十分普遍。例如,富有中国民族特色的宫灯,多用红木紫檀等名贵木料制架,纱绢、玻璃等作灯片面屏,雕镂画绘,做工考究,精美华贵,大多用于高贵典雅的室内环境装饰。红艳的圆纱灯富有喜庆色彩,极具装饰性,多用于亭台、门廊、庭院、宅门等室外环境装饰,给环境注入一种生机与活力,营造出一种吉祥喜庆的气氛。自古以来,茶楼酒肆常在门首装饰灯彩兼做广告,据南宋吴自牧所撰《梦粱录·酒肆》记载:“如酒肆门首,排设权子及栀子灯等,盖因五代时郭高祖游幸汴京,茶楼酒肆俱如此装饰,故至今店家仿效成俗也。”这种习俗一直延续至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