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南极:最后的宝地,资源之源

南极:最后的宝地,资源之源

时间:2023-08-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南极虽地处地球的最南端,冰天雪地、与世隔绝,但并非真的是蛮荒之地、“不毛之地”,恰恰相反,南极是一座蕴藏着丰富资源和科学奥秘的宝库,是至今地球上最后一块还没有被开发的宝地,因而这也成为导致南极领土纷争的主要根源之一。据南极生物学家研究和统计,常年或季节性栖息在南极的鸟类有41种之多,可大致归为三大类,分别是信天翁类、海燕类和海鸥类。

南极:最后的宝地,资源之源

南极虽地处地球的最南端,冰天雪地、与世隔绝,但并非真的是蛮荒之地、“不毛之地”,恰恰相反,南极是一座蕴藏着丰富资源和科学奥秘的宝库,是至今地球上最后一块还没有被开发的宝地,因而这也成为导致南极领土纷争的主要根源之一。下面,从能源矿产资源、淡水资源、生物资源、科学资源四个方面来透视南极这块宝地。

(一)能源与矿产资源

南极蕴藏的能源与矿产资源种类众多,约有220种,部分能源与矿产资源的储存量非常惊人。西南极大陆的矿产以铜、铅、锌、锰、金、银等有色金属为主,横贯南极山脉地区,已发现有铜、铅、锌、银等有色金属矿和丰富的煤层。南极煤的储量高达5 000亿吨,已发现露天煤层达6~8米厚,是世界上最大的煤田之一。东南极大陆多以铁、锰、钼、金刚石、石墨和其他非金属矿产为主。特别是查尔斯王子山脉的铁矿床,其厚度约100米,绵延达120千米,被誉为南极大陆的“铁山”,是世界上蕴藏量最大的铁矿床之一。据估计,查尔斯王子山脉的铁矿可供人类开发利用200年。南大洋海底也发现有宽度500余千米的带状锰结核沉积区,此外铜、锌、金、银等金属的蕴藏量也十分可观;南极也有着丰富的非金属矿物,包括云母、石墨、萤石水晶、绿柱石等各类矿物,并且有些是伴生于其他矿化物质内,这就更增加了其经济价值。南极石油和天然气的储量也非常惊人。根据美国地质调查局透露的资料表明,在南极大陆西部,可能蕴藏有450亿桶石油,这个数字相当于目前全世界石油年产量的2~3倍。罗斯海和罗斯冰架区、威德尔海和菲尔希内尔冰架区,普里兹湾和兰伯特地堑区是石油、天然气资源潜力最大的主要勘探区;南极半岛陆架区、别林斯高晋海和阿蒙森海陆架区也是石油、天然气资源潜力较好的勘探区;新西兰、高斯伯格—克尔盖伦、克洛泽和福克兰海底高原等海域,是寻找石油、天然气资源的远景区。[11]据估计,整个南极的石油蕴藏量约有1 000亿桶,天然气储量有3万~5万亿立方米。除此之外,南极还蕴藏有可燃冰等清洁能源以及巨大的风能地热能和潮汐能等能源。随着各国南极考察的深入,越来越多的南极“宝藏”正逐渐展示出来。

(二)淡水资源

冰雪是南极的外衣,也是南极极为重要的宝贵自然资源。南极常年下雪,终年积雪,积雪成冰,亿万年不化,富有冰山与冰川,成为淡水资源的富集地。据冰川学家估算,南极冰的总量超过3 000万立方千米,是全球淡水资源总储量的72%,如果这些冰全部融化成淡水,据估算可供全人类饮用7 500年,而且其水质极好,几乎没有受到污染。目前,已有一些干旱较为严重的国家,拟从南极拖运冰山回国利用。当然,这些计划要付诸实施,还需要克服许多自然条件的限制和技术难题。沙特阿拉伯曾两次计划将南极的冰山运回沙特阿拉伯以解决沙特阿拉伯淡水资源短缺问题。1977年,沙特阿拉伯一家名为“国家顾问局”的公司就与法国方面合作,计划将一座重约1.5亿吨的冰山用6艘运输船牵引到约9 000千米远的沙特阿拉伯吉达港,但由于缺乏实验数据和技术支持,该计划在当时并没有被实施。该公司也曾计划于2018年开展一次预备实验,将通过卫星影像找到的冰山由小型船队用绳索和网向北拖拽至澳大利亚或者南非,但这一计划也无疾而终。如果从南极拖运冰山的难题能够得以解决,那将是对人类和平与发展事业的重大利好。不过,要实现这一愿望,还有漫长的路要走。无论如何,南极巨大的淡水资源藏量,是地球对人类的馈赠,是人类在未来解决干旱、淡水资源缺乏等问题时的一个重要方向。

(三)生物资源

图1-1 海豹(南极考察队队员胡晴摄)(www.daowen.com)

图1-2 帝企鹅(南极考察队队员胡晴摄)

图1-3 阿德利企鹅(南极考察队队员胡晴摄)

南极的鲸类、海豹(见图1-1)、鱼类、磷虾、海鸟等生物资源十分丰富。据南极生物学家研究和统计,常年或季节性栖息在南极的鸟类有41种之多,可大致归为三大类,分别是信天翁类、海燕类和海鸥类。其中最常见和数量最多的是企鹅、信天翁、巨海燕、雪海燕、南极燕鸥、南极鸽、海鸥、蓝眼鸬鹚和南极贼鸥等。[12]企鹅是南极的象征,生活在南极的企鹅有7种,据科学家们的长期观察和估算,总量在1.2亿只左右,占世界企鹅总数的87%,占南极海鸟总数的90%。它们是帝企鹅(见图1-2)、王企鹅、阿德利企鹅(见图1-3)、金图(巴布亚)企鹅、帽带企鹅、浮华(马可罗尼)企鹅和喜石企鹅。企鹅大腹便便、温文尔雅、绅士风度十足;企鹅身怀绝技,喝下咸涩的海水,可以把盐分从鼻子里排出来;企鹅方向感超强,无论走到哪里,每年都能在特定季节准确无误地返回世代生活的栖息之地。南极磷虾储量尤为富饶。据保守估计,南极海域的磷虾总藏量达6~12亿吨,在不影响生态平衡的前提下,每年能捕捞5 000万吨,被喻为人类未来动物蛋白质的“资源仓库”。南极海豹和鲸的数量也很可观,由于它们浑身是宝,价值巨大,因此自19世纪以来,就遭到人类的大量捕杀。1972年,南极条约协商国共同签订并通过了《南极海豹保护公约》(Convention for the Conservation of Antarctic Seals,CCAS),并于1978年3月11日正式生效。这一条约对罗斯海豹等加以特别严格的保护,对其他类型的海豹和鲸也严格限制了每年的最高捕获量,这对有效保护南极海豹和整个南极生态系统都具有积极意义。此外,由于南极独特的地理环境与气候条件,生长在南极的微生物细菌有耐低温、抗辐射等特性,被广泛利用在制药业、化工业等领域。南极资源虽然前景可观,但由于经济效益及国际政策等问题尚待解决,南极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四)科学资源

南极大陆有极大的科研价值,对研究板块运动气候变化、宇宙空间等方面的科学家来说是一座“知识宝库”。南极大陆是冈瓦纳古陆的一部分,中国大陆的形成与冈瓦纳古陆的裂变有关,青藏高原就是由冈瓦纳古陆的中南半岛板块和欧亚板块的碰撞形成的。研究南极大陆及冈瓦纳古陆的演变对认识中国大陆的地壳演化,矿区的分布规律,动、植物的进化过程都具有重要意义。由于南极冰盖对太阳辐射有反射作用,因此南极大陆气温极低,成为全球两大冷源之一,热带地区与南极的温差驱动了大气环流,影响着全球的气候变化。中国的气候变化也与南极有密切联系,多名学者研究了南极温度、海冰等因素对中国夏季天气的影响,总结出了具有实际价值的规律。南极大陆出于其海拔高、大气纯洁、磁场与地面几乎垂直等原因,是进行天文观测,研究大气层、日地关系、宇宙射线的理想场所。降落在南极的陨石由于环境干燥、污染少等特点保存情况良好,又因为南极冰盖历史漫长而且面积辽阔,陨石种类也很丰富。截至2017年,中国在南极共收集陨石12 017块,位居世界第三,为中国月球和火星等深空探测发挥了重要作用。南极能为各类科学研究提供较为理想的场所,对人类在地球物理学、气候学、天文学等学科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