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雪龙探极:新中国极地事业发展史

雪龙探极:新中国极地事业发展史

时间:2023-08-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有关部门充分利用各种新闻媒体、科普教育基地等宣传平台,开展对国际极地年中国行动计划的宣传。1997年5月12日,极地科普馆正式揭牌开馆。极地科普馆由陈至立题写馆名,于1999年11月被评为全国科普教育基地。中国极地研究中心作为此项计划的牵头单位,组织国家海洋局第一、第二、第三海洋研究所、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等单位,开展相关学科的历史数据整理、整合与共享。

雪龙探极:新中国极地事业发展史

积极开展国际极地年中国行动计划宣传活动,也是国际极地年中国行动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在两极围绕国际极地年中国行动计划,在开展各项科学考察活动的同时,在国内也着重开展了有关的科普宣传活动。有关部门充分利用各种新闻媒体、科普教育基地等宣传平台,开展对国际极地年中国行动计划的宣传。

早在IPY活动开展之前的1997年,在国家海洋局领导的关心以及极地办、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上海市教育委员会、科学技术协会和浦东新区科学技术协会等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在中国极地研究所内建成了极地科普馆。1997年5月12日,极地科普馆正式揭牌开馆。上海市副市长左焕琛、国家海洋局副局长葛有信、极地办主任陈立奇等部门领导出席。极地科普馆由陈至立题写馆名,于1999年11月被评为全国科普教育基地。12月,在北京召开的全国科普教育工作大会上,极地科普馆被授予全国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该馆的成立为弘扬爱国、拼搏、求实、创新南极精神,普及极地科学知识,提高国民特别是广大青少年学生的科学文化素养起到了广泛的社会影响和积极作用。

2008年,国际极地年中国行动委员会与挪威王国外交部共同组织,由极地办、中国极地研究中心、挪威王国驻上海总领事馆具体承办的“迎接北极第一缕曙光”——10名中国大学生北极考察活动于2月28日至3月13日在挪威斯瓦尔巴群岛地区展开。[49]10名中国大学生分别是中国科技大学的钟楠、天津医科大学的李幸、复旦大学的邓贝西和徐远清、成都中医药大学的杨濛、中山大学的樊瑾、大连海事大学的郑丽、武汉大学的唐瑞、香港大学的王欢欢、香港科技大学的蒋春萌。他们是从报名参加此次考察活动的全国3 000余名大学生中通过多轮比赛层层遴选出的。[50]在此次考察活动中,他们按计划前往中国北极黄河站,按照各自设计的课题进行探索性研究,内容涉及生物、物理、天文、地理、气候、人文领域。选拔大学生赴北极考察活动是国际极地年中国行动计划公众参与的组成内容之一,旨在通过在校优秀学生赴北极体验极地生活、感受极地情怀、挑战自我的全新探索与尝试,让社会各界,尤其是广大学生关注北极气候与环境、深入了解极地相关知识,为造就新一代极地人才做好储备工作。[51]这一活动的开展,掀起了社会公众关注极地的新热潮,增进了公众对极地的了解,增强了人们保护地球的意识。

此外,极地办与中国极地研究中心联合于2009年7月在珠海市中国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中心举办了中国极地科学考察25年成就展;与北京富国海底世界共同举办了北京青少年科普展览和海洋知识竞赛活动,其中有关极地考察方面的展览受到了广大青少年朋友的热烈欢迎。[52]山西省作家协会副主席张锐峰以极地考察成就及登顶冰穹A为主题创作了文学作品,分别刊登在著名文学期刊《十月》杂志的第5期和第6期上,集中报道宣传我国极地考察取得的出色成就。此外,中国极地研究中心委托中国画报出版社出版了《极境》画册,以极地考察队队员拍摄的极地照片,从人文、环境、考察、科研等多个视角反映我国的极地考察风貌。[53](www.daowen.com)

2008年,国际极地年信息与数据共享计划也启动并开始实施。中国极地研究中心作为此项计划的牵头单位,组织国家海洋局第一、第二、第三海洋研究所、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等单位,开展相关学科的历史数据整理、整合与共享。其具体执行内容包括:IPY信息与数据门户开发,IPY首年度考察新增数据归档、整理和发布,PANDA计划断面气象主题数据库开发,PANDA计划断面海洋主题数据库开发和中山站日地物理数据库开发等。[54]

2011年4月8日,国际极地年中国行动总结大会在北京召开,标志着人类历史上第4次IPY活动在中国结束,我国的极地考察将进入新的历史阶段。在国际极地年中国行动计划实施期间,圆满完成了国际极地年中国行动计划的各项行动任务,取得了国际瞩目的成就。中国建立了第3个南极考察站——昆仑站,建立了观测系统与数据样品共享平台,国家极地研究条件平台正在加速形成,留下了重要的科学遗产;吸引了一批新学科参与极地研究,取得了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科研成果;对南极系统和北极系统的科学认识更加深刻,锻炼和造就了一支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骨干科学家和青年极地考察与研究人才队伍;形式多样的科普传播和公众参与形式,极大提高了全民的极地意识。[55]对此,时任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作出重要批示,他指出第4次国际极地年中国行动计划的实施,推动了我国南、北极考察事业迈上新台阶,扩大了极地科学领域国际合作与交流,推进了信息数据共享和极地知识宣传,取得了丰硕成果。谨向参加行动的科技工作者等表示诚挚的敬意和亲切的问候!极地与海洋考察是人类探索自然奥秘、拓展未来生存与发展空间的光荣事业。希望广大极地与海洋工作者再接再厉,勇攀高峰,深入开展极地科研考察,合理开发利用极地资源,全面参与国际交流合作,为人类和平利用极地作出新贡献。[56]来自外交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国际极地年中国行动委员会成员单位的领导和代表、特邀参会的院士代表、参与国际极地年中国行动计划执行单位的领导和代表、极地考察队队员代表等200多人参加了此次大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