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中国长城:世界最长、最伟大的防御工程

中国长城:世界最长、最伟大的防御工程

时间:2023-08-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长城是中国,也是世界上修建时间最长、工程量最大的一项古代防御工程。当时各诸侯国的国土面积大小有别,各国的长城也互有长短。这些长城自成体系,互不连贯,比起秦、汉的长城,大为逊色。汉长城更长于秦长城,达1万余千米。至今,散布在新疆至河北数省、自治区之间的汉长城烽燧遗迹仍处处可见。历代为修筑长城动用的劳动力数量也十分可观。北齐为修长城一次征发民夫180万人。在跨越河流的地方,长城下设水关,使河水通过。

中国长城:世界最长、最伟大的防御工程

长城是中国,也是世界上修建时间最长、工程量最大的一项古代防御工程。自公元前7、8世纪开始,延续不断地修筑了2000多年,分布于中国北部和中部的广大土地上,总计长度达5万多千米,被称之为“上下两千多年,纵横十万余里”。雄伟壮观的万里长城是人类建筑史上罕见的古代军事防御工程,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它凝聚着我们祖先的血汗和智慧。

长城大都建筑在崇山峻岭之上,显得雄奇险峻、气势磅礴,宛如奔腾的巨龙,堪称中华民族的象征。它以悠久的历史、浩大的工程、雄伟的气魄著称于世。如此浩大的工程不仅在中国,就是在世界上也是绝无仅有的,因而在几百年前就与罗马斗兽场、比萨斜塔等被列为世界七大奇迹。

长城修筑的历史可上溯到公元前9世纪的西周时期,周王朝为了防御北方游牧民族猃狁的袭击,曾筑连续排列的城堡“列城”以作防御。到了公元前7、8世纪,春秋战国时期,列国诸侯为了相互争霸、互相防守,根据各自的防守需要,在自己的边境上修筑起长城。最早建筑的是公元前7世纪的楚长城,其后齐、韩、魏、赵、燕、秦、中山等大小诸侯国都相继修筑长城以自卫。这时长城的特点是东、南、西、北方向各不相同,长度较短,从几百千米到2000千米不等。当时各诸侯国的国土面积大小有别,各国的长城也互有长短。据文献记载和遗迹显示:楚长城西起湖北竹山,跨汉水,越邓县、内乡岳山至沁阳,总长近500千米;齐长城起于今山东平阴,经泰安、莱芜、章丘、淄川临淄、安丘、诸城胶南入海,总长达500千米;魏长城起自华山,沿黄河北行,长300千米;燕长城有两道,南长城长约250千米,北长城长约650千米。这些长城自成体系,互不连贯,比起秦、汉的长城,大为逊色。汉武帝时也曾数次修筑长城,用来保护河套、陇西等地以及东西往来的交通,为了与秦始皇所修万里长城区别,史家称之为“先秦长城”。

蜿蜒的长城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并灭了六国诸侯,统一了天下,结束了春秋战国纷争的局面,完成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集权统一国家的大业。为了巩固统一帝国的安全和生产的安定,防御北方强大匈奴游牧民族的侵扰,便大修长城。除了利用原来燕、赵、秦部分北方长城的基础之外,还增筑扩修了很多部分,“西起临洮,东止辽东,蜿蜒一万余里”,从此便有了“万里长城”的称号。自秦始皇以后,凡是统治着中原地区的朝代,几乎都要修筑长城。计有汉、晋、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隋、唐、宋、辽、金、元、明、清等10多个朝代,都不同规模地修筑过长城,其中以汉、金、明3个朝代的长城规模最大,都达到了5000千米或10000千米。它们都不在一个位置上。从修筑长城的统治民族看,除汉族之外,许多少数民族统治中国的朝代也修长城,而且比汉族统治的朝代还多。清朝康熙时期,虽然停止了大规模的长城修筑,但后来也曾在个别地方修筑长城。可以说,自春秋战国时期开始到清代的2000多年来,人们一直没有停止过对长城的修筑。

雪中的长城

秦长城西起今甘肃东部,经今甘肃、宁夏、陕西、山西、内蒙古、河北和辽宁等省、自治区,直抵鸭绿江,长达5000多千米。汉长城更长于秦长城,达1万余千米。至今,散布在新疆至河北数省、自治区之间的汉长城烽燧遗迹仍处处可见。此后,北魏、隋朝都有修筑长城的记载。公元5世纪~7世纪,北魏、北齐、北周相继修筑的长城各有650千米、1000千米和1500千米。公元12世纪,金代也在今内蒙古自治区东部至外贝加尔地区修筑长城4000多千米。明代为防止元代北逸残余势力南下侵扰,也不断地修筑北方长城。明朝修筑长城的工程延续了200多年,初期修建的长城东起鸭绿江,西达祁连山麓,全长6350千米。明中叶以后,因为经过修缮的自山海关至嘉峪关一线的长城比较完好,便被人们误认为是历史上长城的起点、终点。

实际上,春秋战国时期许多诸侯国及以后各朝代修建的长城长度相加超过5万千米,所以长城堪称是“上下两千年,纵横十万里”的伟大工程奇迹。修筑长城的工程之巨大,确实惊人,仅以明代修筑的长城估算,需用砖石5000万立方米,土方1.5亿立方米。如用来铺筑宽10米、厚35厘米的道路,可以绕地球两周有余。历代为修筑长城动用的劳动力数量也十分可观。据历史文献记载:秦代修长城除动用30万~50万军队外,还征用民夫40万人~50万人,多时达到150万人。北齐为修长城一次征发民夫180万人。隋史中也有多次征发民夫数万、数十万乃至百万人修长城的记载。

晚霞映照的长城(www.daowen.com)

长城作为防御工程,它翻山越岭,穿沙漠、过草原、越绝壁、跨河流,其所经之处地形之复杂,所用结构之奇特,在古代建筑工程史上可谓一大奇观。在沙漠地区,千里流沙,缺少砖石,汉长城采用当地出产的砾石和红柳,充分发挥了砾石抗压性能和柳枝的牵拉性能,这两种材料结合砌筑的城体非常坚固,经历了2000多年风沙雨雪的冲击,不少地段仍屹立高达数米。在西北黄土高原地区,长城大多用夯土夯筑或土坯垒砌,其坚固程度不亚于砖石。如甘肃的嘉峪关长城墙体,修筑时专门从关西10多千米的黑山挖运黄土,夯筑时夯口相互咬实,使这种墙体土质结合密实,墙体不易变形裂缝。明代修筑长城以用砖、石砌筑和用砖石混合砌筑为主。墙身表面用条石或砖块砌筑,用白灰浆填缝,平整严实,草根、树根很难在缝中生长,墙顶有排水沟,以排除雨水保护墙身。

长城在重要的道口、险峻山口、山海交接处设置关城,既可交通,又可防守。在跨越河流的地方,长城下设水关,使河水通过。出于防守的需要,在城墙体上每隔不远处建有突出的墙台,便于左右射击靠近墙体之敌;相隔一定距离又有敌楼,用来存放武器、粮草和供守卒居住,战时又可用做掩体。在长城沿线还建有独立的烽熔、烽台,用于在有敌来犯时,举火燃烟,传递信息。

自从长城开始修建以来,在长城内外,就演出了许多壮丽的历史话剧。凡中国封建社会重大的政治、经济、文化方面的历史事件,所谓金戈铁马、逐鹿疆场、改朝换代、民族争和,大都在长城身上留下了烙印。

长城上的台阶与垛口

而许多惊心动魄的伟大战役就在这里发生,许多改朝换代也都与固守长城的得失有关,可以说大部分中国历史都是在长城内外写就的。随着长城内外著名战事的发生,也涌现出了不少风云人物,包括许多军事家和政治家,大大丰富了长城这座亘古建筑的文化内涵。

作为一座历史的实物丰碑,长城所蕴藏的中华民族2000多年光辉灿烂的文化内涵极为丰富。除了城墙、关城、镇城、烽火台等本身的建筑布局、造型、雕饰、绘画等建筑艺术之外,还有许多不朽的文学篇章。

群峰叠翠的居庸关

1987年,我国的万里长城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作为人类的重要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