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黄土高原”教学中的创新

“黄土高原”教学中的创新

时间:2023-05-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同学们都对黄土高原表现出极大的兴趣。趁着同学们的兴致,我接着讲述黄土高原黄土的形成原因。还得感谢淘宝,让我淘到了来自黄土高原真正的黄土。紧接着,我们模拟书上的实验,分别讨论自然原因对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影响。

“黄土高原”教学中的创新

徐姝婷

八年级上册《区域地理》“北方地区”中,专门讲到一节“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课标要求是“能够分析黄土高原的自然环境及受其影响下形成的独特的黄土高原文化,能够分析黄土高原成为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之一的原因”。从对课标的解读,这两点既是重点也是难点,而且内容枯燥。怎样把这节知识点让学生容易掌握而且记忆深刻呢?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创新,与大家共勉。

一、新课导入

在导入新课环节,我以一曲《黄土高坡》的音乐视频引入,伴随着“我家住在黄土高坡,大风从坡上刮过,不管是西北风还是东南风,都是我的歌,我的歌……”,悦耳的歌声,深深吸引住学生,歌曲中包含了大量的地理知识,视频中也有关于黄土高原地区风土人情的直观、丰富的画面,这些都大大感染了学生,有些学生跟着唱了起来,学习的兴趣一下子被调动起来,很快进入到学习的氛围中。

二、地貌特征分析

接下来,在讲述黄土高原地貌特征的时候,我询问同学们:“有没有去过西安,沿途看到过哪些刚才视频上出现的景观。去过的同学们畅所欲言,和大家分享,没去过也没关系。”于是有学生站起来说了说他们自己所见到的情况。

总结时,我拿出自己旅游途中拍摄的黄土高原各种形态的照片,一一归纳出黄土塬、黄土梁、黄土峁的不同形态特征,并介绍了黄土高原特有的建筑——窑洞,它的构造以及冬暖夏凉的特点。

同学们都对黄土高原表现出极大的兴趣。这也增加了他们对祖国壮丽山河的热爱之情。

趁着同学们的兴致,我接着讲述黄土高原黄土的形成原因。通过播放一段FLASH动画,让黄土高原的形成跃然纸上,比枯燥的讲解更直观、形象。

三、水土流失成因分析(www.daowen.com)

有了感性认识,再过渡到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成因。怎样让学生对这个枯燥问题理解起来更容易呢?我也想了许多法子。

还得感谢淘宝,让我淘到了来自黄土高原真正的黄土。

我先让每个学生都用手来感受一下黄土,描述出其特征。接着,用水湿润它,再触摸一次。经过这个过程,相信每个同学对黄土的特性(土体疏松、多孔隙;垂直节理发育;干燥时较坚硬,能保持直立陡壁;遇水侵蚀后易崩解,抗蚀力很低)都有了深刻的认识。

紧接着,我们模拟书上的实验,分别讨论自然原因对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影响。在3个烧杯内放入不同的植被和黄土,倒入同样多的水,观察3杯水的变化情况,从而得出结论:植被覆盖率越高,涵养水源的能力就越强,水土流失状况相对就不会特别严重。

兴趣一旦被激发,就会一发不可收拾,这下,同学们个个都争着做实验。我把他们分成4个小组,自己测试了不同地形、降水、土壤、植被对水土流失的影响,并各自给出测试结果。每个小组都很好地完成了任务。

有了实践成果,我再让学生分析水土流失的人为原因。同学们个个踊跃发言,还能相互争论乃至辩论,最后大家共同总结出人为原因(①毁林、毁草开荒破坏了植被;②开矿、修路等基本建设不注意水土保持)。

四、水土流失后果分析

讲到高潮处,我再以一个真实的故事与学生分享:“居住在黄土高原的小伍一家,受水土流失影响,他们家土地贫瘠,粮食产量低,经常吃不饱饭,还搬了几次家。”再进一步告诉同学们“地上河”的成因(水带着泥沙流入黄河,黄河流入下游,随着河道变宽、流速变慢,泥沙逐渐沉积,高出地面,就形成“地上河”,给黄河下游的人民带来安全隐患,同时也给河道整治和防洪造成巨大困难)。让同学们在感同身受的同时,更要珍惜自己的幸福生活,不再浪费粮食,并且为整治水土流失积极地出谋划策。

五、尾声

同学们对这堂原本知识点乏味的“黄土高原”大多记忆犹新,有了自己的深刻认识。从中,我们不难发现,任何课程都可以有创新,这需要我们多用心,从生活入手,挖掘出闪光点,吸引学生,提高他们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学到终身有用的地理知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