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周口店遗址概况:历史记忆、文化与自然遗产博览

周口店遗址概况:历史记忆、文化与自然遗产博览

时间:2023-08-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周口店“北京人”遗址位于北京市西南48千米房山区周口店村的龙骨山。新中国成立后,恢复了对周口店“北京人”遗址的发掘工作,并在各次发掘中获取了大量的化石资料。周口店遗址历经80余年时断时续的发掘,科考工作目前仍在进行中。1961年,周口店遗址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周口店“北京人”遗址作为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周口店遗址概况:历史记忆、文化与自然遗产博览

周口店北京人”遗址位于北京市西南48千米房山区周口店村的龙骨山。这里地处山区和平原交界处,东南为华北大平原,西北为山地。周口店附近的山地多为石灰岩,在水力作用下,形成许多大小不等的天然洞穴。山上有一东西长约140米的天然洞穴,俗称“猿人洞”。1929年在此洞中首次发现古代人类化石遗址,后被称为“周口店第一地点”。

周口店遗址区是中国华北地区重要的旧石器时代遗址,其中最为著名的是周口店第一地点——“北京人”遗址。这一遗址是1921年由瑞典地质学家安特生首先发现的。1923年,他在这里采集到了一些动物化石,并先后发现了两颗“北京人”的齿化石。此后又有多名学者对其进行了发掘。1927年加拿大学者步达生对周口店遗址进行正式发掘,并将周口店发现的三颗古人类的牙齿正式命名为“中国猿人北京种”。1929年12月2日,由中国著名考古学家裴文中独立主持,在龙骨山北坡一个大洞穴中发掘出土了距今约60万年的完整的第一个“北京人”头盖骨,人工制作的石器和用火遗迹,成为当时震惊中外的重大发现。自“北京人”头盖骨及其石器、用火遗迹被发现以后,基本明确了人类进化的序列,为“从猿到人”的伟大学说提供了有力的证据。

1933年,在裴文中主持下,于龙骨山山顶洞穴内又发掘出生活在1.8万年以前的古人类化石,化石数量颇多,计有3个完整的成人头盖骨,并命名为“山顶洞人”。“山顶洞人”属晚期智人,具有原始蒙古人的特征。

周口店北京猿人复原像

自1935年起,发掘工作由著名科学家贾兰坡主持。在随后的历次发掘中,收获最大的是在1936年又发现的3个完整的“北京人”头盖骨。

1937年由于日本帝国主义全面发动侵华战争,使历经11年的“北京人”洞穴遗址的发掘工作被迫中断。1927年以来发现的全部“北京人”、“山顶洞人”化石以及大批石器标本于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之际,在转运美国的过程中全部落在几个美国人手中,至今下落不明。这已经成为一个举世瞩目的世纪大悬案。

新中国成立后,恢复了对周口店“北京人”遗址的发掘工作,并在各次发掘中获取了大量的化石资料。到1966年,共发现了大约代表40个个体的“北京人”化石和10万多件石器,以及丰富的骨器、角器与用火遗迹等。

1973年,在龙骨山东南角还发现了介于“北京人”和“山顶洞人”二者之间、距今约10万年的古人类牙齿化石,被定名为“新洞人”,属早期智人,表明了“北京人”的延续。所以,周口店“北京人”遗址在世界上独一无二地代表了人类3个发展阶段的人类化石及其文化与居住地。周口店遗址历经80余年时断时续的发掘,科考工作目前仍在进行中。

在周口店附近这样一块不大的区域里有着众多的从大约400万年前到大约1万年前的动物化石。其中人类化石有3处,分别代表从直立人到今天现代人类之间的3个进化阶段:直立人—早期智人—晚期智人。6个地点也都有旧石器工具的发现,属于旧石器文化发展的不同时期。如此方寸之地,人类化石、旧石器时代文化遗存、动物化石地点如此集中,内涵如此丰富,堪称举世罕见。在漫长的历史岁月里,这里曾生活着距今70万年~20万年前的“北京人”,距今10万年前的“新洞人”和距今1.8万年前的“山顶洞人”。

周口店龙骨山的“北京人”遗址

猿人洞:第一地点“猿人洞”,现已发掘了40余米,但还不到洞内堆积的一半。洞穴堆积层,形成于距今70万年~23万年前,“北京人”距今70万年~20万年间在此居住,居住时间长达50万年。他们的头部特征较为原始,但已有明显的现代蒙古人种的特征。在周口店北京人遗址出土的猿人化石、石制品、哺乳动物化石种类数量之多以及用火遗迹之丰富,都是同时代其他遗址所无法相比的。(www.daowen.com)

在周口店第一地点还发现用火遗迹,把人类用火的历史提前了几十万年。遗址中发现有5个灰烬层、3处灰堆遗存以及大量的烧骨,灰烬层最厚处可达6米。这些遗迹表明北京人懂得用火,并且会保存火种。火的使用完备了人的特征。

遗址中还出土了数以万计的石制品,原料均来自于遗址附近,石制品多为小型器,器型种类繁多,早期石器较粗大,砍砸器居重要地位。中期石器形制变小,尖刃器发展迅速。晚期石器更趋小型化,石锥是这一时期特有的石器。

“山顶洞人”遗址:因靠近龙骨山顶部而被命名的“山顶洞”,是位于“北京人”遗址顶部的一个洞穴。1930年,在清理“北京人”遗址的表层时被发现。1933年起,由裴文中主持进行了系统发掘。该洞高约4米,下宽5米,进洞后为“上室”,东西长14米,南北宽8米,这是“山顶洞人”居住的地方。在这里,发现了“山顶洞人”遗留下来的大量的灰烬、石器、骨针和作为装饰品的骨制角器。由此往西的陡坎下,是“下室”,系“山顶洞人”的公共墓地。这里不仅发现了3个完好的人头骨及一些体骨架,还出土了我国迄今所发现的最早的陪葬品——骨针和各种装饰品。

山顶洞人遗址

“山顶洞人”生活在距今1.8万年前,处于旧石器时代晚期。其生计手段除采集植物果实和狩猎外,还学会了捕鱼。他们已告别赤身裸体的时代,开始用兽皮缝制简单的衣服。

新洞:是发掘的第四地点,位于第一地点猿人洞南约70米,入口窄,开口南向。洞口曾被混杂堆积物堵住,1973年被发掘后打开。这里发现古人类的左上第一前臼齿,属早期智人,约生活在10万年前,介于“北京人”和“山顶洞人”之间。与“新洞人”同时出土的还有少量石器,40多种哺乳动物化石。

除这3处,周口店还有20余处脊椎动物化石遗址,构成了一个天然的人类史和动物史“博物馆”。

1953年,周口店遗址博物馆对外开放。1961年,周口店遗址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周口店“北京人”遗址作为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根据出土物可以证明,北京猿人在距今70万年~20万年的时期内居住于周口店地区,过着以采集为主,狩猎为辅的生活。其早期为距今70万年~40万年,中期为距今40万年~30万年,晚期为距今30万年~20万年。北京人是属于从古猿进化到智人的中间环节的原始人类,这一发现在生物学、历史学和人类发展史研究上有着极其重要的价值。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