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当代建筑先锋之策:语言对峙与非连续

当代建筑先锋之策:语言对峙与非连续

时间:2023-08-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而对于追求分离意识与高度自由精神的当代先锋建筑而言,基于断片信息的解构与重构的异质性语言才是行之有效的手段和方式,突出表现为断片的对峙与非连续。在建筑形态的语言建构上,梅恩延续了一贯的解构框架,以一种形式上的意趣和自由的机制对覆在外形上的金属薄片加以剪裁,同时穿插和拼贴一些破碎的断片元素,来获得一种异质性,彰显自身作为城市主导机构的地位。

当代建筑先锋之策:语言对峙与非连续

“语言”的异质性建构

在很多先锋建筑师看来,基于现实混沌与充满未知的当下,不管是传统语言还是现代语言都有其局限性。而对于追求分离意识与高度自由精神的当代先锋建筑而言,基于断片信息的解构与重构的异质性语言才是行之有效的手段和方式,突出表现为断片的对峙与非连续。实际上一直以来,化身为材质、符号和装饰线条,潜伏在当代先锋建筑形态和空间中的断片信息都或明或暗地关联着社会、文化、价值、伦理、艺术和技术等内容,而随着它们的艺术特性被广泛借用,当代先锋建筑的创作也就突破了传统的美学范式,颠覆了人们僵滞的意识认知。

在当代先锋建筑中,可被加工和提炼的异质性建构语言有很多,譬如断裂、倾斜、倒置、叠加、扭曲和畸变等,它们的出现,使得当代先锋建筑具有了多变的层次和多样的可能。体现着建筑与城市、局部与整体、有序与混沌的同构,同时融入了个体对客观世界的主观感悟,以及对现实世界“复杂性”的思考,并构拟和还原着这些“复杂性”,直陈社会文化构成的多样性。

当代先锋建筑师从精英文化和大众文化中汲取营养,总是在积极地通过各种方式的尝试,来制造对峙和非连续,激发蕴藏在不完整或异质中的活力因子,做出对沟通对话有利的设计,让断片所释放的强大力量可以直接与人们的内在意识发生碰撞。异质性语言的建构虽然不具有持续性和稳定性,并以偶然性、临时性、未完成性或者反逻辑性为特征,但它却并非是随机与偶然的游戏,在其非常态的表象下,暗含着潜在的线索与动态秩序。

相关案例中的相关语义

本书在本章第三节中曾提到,作为一种非整体性的建构,盖里建筑形态的建构主要表现为“震裂式”和“未完成式”,而具体到与此形态建构相匹配的异质性语言方面,盖里则通常都会借用多角的平面、倾斜的结构、倒转的形体以及物质形态的混杂,同时掺入极具夸张和冲击力的视觉图案,来呈现亦真亦幻的场景效果。

迪士尼音乐厅,是继毕尔巴鄂古根海姆博物馆之后,又一争议性巨作。从洛杉矶市中心南方大道看过去,有人说它像盛开的花朵,有人说它像燃烧的火焰,有人说它像奇异的帆板,但无论如何形容它,都难以阻挡它成为洛杉矶的新地标。其光彩熠熠的建筑形态耀眼夺目,与其相比,周边环境里那些传统秩序下的建筑瞬间黯然失色。显然,它充分展现了盖里将复杂多义的实验性构想直观反映到建筑形态上面的方式。当我们从正门方向拾阶而上的时候,便可发现,除了还算规矩的花岗岩台阶和金属灯柱外,整个建筑都陷入了一种自我解放和扭转中,斜线与弧线相互碰撞,圆弧和倾斜相互错动,对峙与非连续散落一地,颇有些“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意趣。这样的一种气质性语言,无论是在内部空间中的墙面、柱子和天窗,还是穹顶、楼梯和座椅等方面,都得到了完美表现。概括而言,盖里在该建筑“语言”的异质性建构方面,借助断裂的几何图形、自由婉转的曲面,以及不同材质的拼贴,打破了传统的操作。并在解构与重构的过程中,找寻到了一种一直以来都被现代理性制式与总体性观念所掩盖的意外之美。它让人们对于建筑的审美有了更高层次的界定,让人们意识到了形式和材质上的断片的对峙与非连续也能够带来别开生面的想象空间(图2-15)。

978-7-111-54653-5-Chapter03-17.jpg

图2-15 迪士尼音乐厅外观与内部空间

978-7-111-54653-5-Chapter03-18.jpg

图2-15 迪士尼音乐厅外观与内部空间(续)

978-7-111-54653-5-Chapter03-19.jpg

图2-15 迪士尼音乐厅外观与内部空间(续)

978-7-111-54653-5-Chapter03-20.jpg(www.daowen.com)

图2-15 迪士尼音乐厅外观与内部空间(续)

或许是受到了盖里先锋思想的影响,汤姆·梅恩在建筑创作中也逐渐形成了独特的形态语言,展现出强势的自主意识和反叛精神。虽同为突出多义与异质断片语言的对峙与非连续,强调一种强烈的机械感、不完整性和未完成性的状态,以此来对抗压制精神的现代理性,揭示和表现现实世界的复杂与多样,梅恩的异质性操作却又区别于盖里经由“无意识构思”而获得“震裂式”和“未完成式”方式,趋向于一种更加严谨和稳定的形式上的复杂。在梅恩的建筑中,常见的断片语言主要包括多变的多孔铝板、夸大的结构构件、倾斜的墙板以及悬臂的走道等。普利兹克评审委员会肯定了梅恩的探索和创新精神,认为他的先锋创作中孕育着一种个性鲜明的南加州文化。

位于卡莱根福的郊区地带,由梅恩设计的Hypo银行卡莱根福总部多用途中心,在形体关系的语言建构上,契合了基地的自然纹理,延伸了都市景观,并对包含社会关系的都市环境做出了响应。在建筑形态的语言建构上,梅恩延续了一贯的解构框架,以一种形式上的意趣和自由的机制对覆在外形上的金属薄片加以剪裁,同时穿插和拼贴一些破碎的断片元素,来获得一种异质性,彰显自身作为城市主导机构的地位。其中,那些破碎的断片元素主要是指充满机械感的横梁、栏杆、重物、缆索和滑轮。通过颠覆的美学观念的重构与整合,这些断片元素被呈现为一种非连续的、富有张力架构,以明显的动态倾向来对抗静态的、无欲望的墙体。譬如建筑内部空间中的连桥穿透了建筑的立面,成为了可以眺望城市街景的阳台。在整个建筑的创作中,这样的交叉处理比较多见,通过与玻璃、金属片、凿孔铝板和清水混凝土等基本材质的配合,创造了多重交织的对峙与非连续,这在消除结构位移可能产生危险的同时,也实现了突出的结构构件与功能构件的分离(图2-16)。

978-7-111-54653-5-Chapter03-21.jpg

图2-16 Hypo银行卡莱根福总部多用途中心外观与细部

[1]徐守珩.建筑中的空间运动.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5:213.

[2]徐守珩.建筑中的空间运动.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5:189.

[3]高宣扬.后现代论.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12.

[4]SANAA,domusweb.it,February2000.

[5]徐守珩.建筑中的空间运动.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5:156.

[6]徐守珩.道·设计:建筑中的线索与秩序.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3:167.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