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开展劳动英雄竞赛,助力绥德分区在抗战时期的成果

开展劳动英雄竞赛,助力绥德分区在抗战时期的成果

时间:2023-09-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开展向吴满有等劳动英雄学习的运动中,绥德分区积极开展比、学、赶、超的劳动竞赛。绥德分区相继召开劳模代表大会,表彰奖励了分区各县涌现的劳动英雄。1943年4月9日,米脂召开各界群众3000多人参加奖励劳动英雄大会,刘成信、郭凤英、常锦花等劳动英雄受到表彰奖励。1944年1月30日,吴堡县召开全县劳动英雄大会。在边区劳动英雄大会上,绥西煤炭工劳动英雄蔡自举向延安县炭工提出开展劳动竞赛倡议。

开展劳动英雄竞赛,助力绥德分区在抗战时期的成果

抗战时期,横山籍的吴满有、杨步浩,清涧籍的郝树才,在延安大生产运动中做出了显著成绩,被树立为劳动英雄毛泽东称赞这些劳动英雄起到了“模范、带头、桥梁”作用。

在开展向吴满有等劳动英雄学习的运动中,绥德分区积极开展比、学、赶、超的劳动竞赛。广大军民解放思想,冲破守旧思想束缚,向劳动英雄学习,向劳动英雄看齐,努力扩大生产规模,积极劳动致富,涌现出一大批劳动英雄。个人之间、村庄之间、机关之间、军民之间、县区之间也迅速掀起生产竞赛热潮和互助合作运动。

1943年1月14日,绥德分区清涧县县长黄静波,在中共西北中央局召开的高级干部会议上,被推举为劳动英雄,受到大会的表彰,毛泽东主席为黄静波题词“坚决执行党的政策”。

1943年10月,中共中央发布了《关于选举劳动英雄和模范生产者及其代表》的指示,提出“集中起来,坚持下去”的号召。11月24日,各地选出的劳模代表赴延安,参加边区第三届生产展览会和边区第一届劳模代表大会,到会代表200多人。29日,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刘少奇在杨家岭中央大礼堂亲切接见招待了与会代表。毛泽东发表了《组织起来》的重要讲话。绥德分区代表向毛泽东主席敬献了上书“西北人民的领袖”的锦旗。第一届劳模代表大会通过《第一届劳动英雄代表大会宣言》,提出“加紧生产,保卫边区,家家户户,丰衣足食”的口号。会议期间毛泽东主席在枣园召开了座谈会,中共绥德地委、专署负责人习仲勋、杨和亭出席。毛泽东谈了“组织起来”和“劳动英雄”的模范作用、带头作用和桥梁作用。12月23日,《解放日报》发表《社论》,将这次劳模代表大会称之为“边区经济建设的里程碑”。绥德分区刘玉厚、汪丕应、王德彪、郝玉亮、刘金英、刘老婆、姚宪章、师振明、任逢华、刘丕润、李○英、常维秉、阎开增、康建熙、张敬斋等代表出席了大会。

1944年4月4日,《解放日报》发表了《为达到经济完全自给自足而奋斗》的社论。4月7日,中共中央召开了高级干部会议,讨论了“财政经济问题”。任弼时在会上做了《去年边区财政工作的估计与今年边区金融贸易财政政策的基本方针》的讲话,总结边区财政经济工作的经验,提出发展经济的方针、任务。12月22日,陕甘宁边区第二届劳模代表大会在边区参议会礼堂召开。1945年1月10日,毛泽东主席发表《必须学会做经济工作》的重要讲话。指出:要时时刻刻为老百姓“兴利除弊”和“劳动的带头、骨干和桥梁作用”“中国要靠大家建设,我们必须学会做经济工作。”1月13日,大会向劳模颁发奖状奖品,特等劳模获得一头牛的奖励。绥德分区特等劳模是刘玉厚、王德彪。

绥德分区相继召开劳模代表大会,表彰奖励了分区各县涌现的劳动英雄。绥德县的王家坪、郝家桥等一大批村庄,变工队、互助组、扎工组开展大生产运动成绩显著,成为模范村。刘玉厚、王德彪、郝玉亮为全分区人人皆知的劳动模范。1943年4月9日,米脂召开各界群众3000多人参加奖励劳动英雄大会,刘成信、郭凤英、常锦花等劳动英雄受到表彰奖励。1944年1月30日,吴堡县召开全县劳动英雄大会。李家沟区李全时、李庆华、郭秉仁;刘家沟区李振有、白文贵、尚老婆;辛家沟区尚振林、王贤;岔上区薛如祥;合作社宋大德、李丕烈和教育界李庆春等33位劳动英雄受到表彰奖励。大会后,全县掀起生产竞赛新高潮,区乡村之间相互挑战,推动了春耕生产。同年12月,李全时、牛德全、任逢华、郭秉仁、王贤、张崇喜、李居时、王崧山、白德仁等出席陕甘宁边区政府召开的劳动英雄和劳动工作者大会。

清涧县任家峁(今折家坪白家峁)村村长白德,在边区第三次生产展览会和第一届劳动英雄大会期间,受到毛泽东主席和朱德总司令的嘉奖。在英雄模范的带动下,1944年清涧县、区、乡三级干部生产小米100多石,为全民投入大生产运动树立了榜样。(www.daowen.com)

分区各行各业,普遍掀起比、学、赶、超劳动大竞赛。在边区劳动英雄大会上,绥西煤炭工劳动英雄蔡自举向延安县炭工提出开展劳动竞赛倡议。他在致延安县炭工的挑战书上说:“我是绥西马蹄沟炭工工会主任,我代表那里的全体炭工向你们提出明年全体的革命竞赛。”提出:一、在生产上保证全体工人每人每月下窑18次至20次,每人每次掏炭900斤至1300斤;发动和组织每个窑口订计划,大比赛,提高掏炭技术;卖炭要按照政府规定的价格,不得抬高炭价;组织工人的老婆参加纺线,由合作社供给棉花,不让一个老婆站在生产之外。二、保卫边区和加强工会合作。组织全体工人参加自卫军,每人有一件好武器。都学会打手榴弹、埋地雷,保卫自己的矿场,坚持轮流放哨,肃清破坏分子;成立工人合作社,改善工人生活,合作卖各种工人日用品,并帮助纺妇领买棉毛与推销成品;掏一年炭要剩余半年的生活费。工人有问题,工会要随时解决,不使一位工人有消极情绪;优抚拥军,给军队和抗属卖炭,减价百分之二十五。

米脂县二乡纺织英雄常锦花,每天纺毛线0.35公斤,四个多月时间纺线37.5公斤。劳动英雄运动的广泛开展,带动了各行各业的发展。纺织、除奸、民兵、拥军、支前等行业迅速涌现出一大批英雄模范人物,为边区发展生产,繁荣经济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中共绥德地委和绥德分区遵照中共中央和陕甘宁边区政府的指示,积极动员广大妇女争当英雄模范,带头参加大生产运动,在开展纺线、织布、种植业养殖业等各项工作中做出了优异成绩,为保卫河防、支持前线做出了重要贡献。

绥德分区6县地处陕北黄土高原偏僻山区,交通闭塞,文化落后,广大妇女长期受封建思想的束缚,足不出户,局限于小家庭生活。分区各县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妇女运动,鼓励动员她们解放思想,走出家庭,学习文化,参政议政,享有同男子一样的民主平等权利。在“三三制”民主政府选举过程中,妇女参选的比例达到70%以上。各级参政人员中妇女比例占到8%以上,县级参议会中的比例达到32%。她们当中,有的原来是童养媳,有的是抱着孩子开会的“母亲议员”。

通过开展妇女运动,广大妇女不仅政治地位空前提高,而且取得了受教育的权利。绥德分区从1942年至1945年期间,大力举办妇女干部培训班,培养训练了大批妇女干部。米脂、绥德等县还兴办了许多冬学和各种类型的文化补习班,组织妇女识字学文化。在开展扫盲教育的基础上,向广大妇女讲授妇幼卫生保健知识,提高了她们的文化科学知识水平。绥米两县大批妇女冲破传统观念的束缚走向社会,参加革命,成为妇女干部队伍的骨干力量。

广大妇女积极响应党和政府的号召,投入大生产运动,掀起人人争当英雄模范的热潮。米脂县的马杏儿,随父迁居延安,在大生产运动中,辛勤劳动,成绩突出,被评为劳动女英雄,成为陕甘宁边区推动妇女运动的一面旗帜。二乡纺织英雄常锦花,4个月纺线37.5公斤,树立为分区的劳动英雄。分区各县还涌现出许多妇女开荒变工队,她们互相挑战、应战,有不少妇女还大胆倡议和男子展开劳动竞赛。不少青年妇女抛弃旧传统、旧观念,冲破家庭束缚,踊跃参加普通自卫军,扛起红缨枪参军参战,保卫河防,保卫边区。吴堡县自卫军大队,女队员占到25%,坚持生产训练两不误,站岗、放哨、锄奸、救护伤病员,帮助部队抢修工事,参加前线物资运输,有力地支援了河防战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