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商业恢复和发展成果:抗战时期绥德分区商业繁荣

商业恢复和发展成果:抗战时期绥德分区商业繁荣

时间:2023-09-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根据陕甘宁边区第一届参议会决议之关于“奖励商人投资,保护商人营业,以利商业发展”和“发展交通运输,改善公路便道,发展合作事业,繁荣市场”的精神,绥德分区大力恢复、扶持和发展商业,使全分区的经济建设呈现出了商贾云集,市场繁荣的勃勃生机。皖南事变后,光华商店的业务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取得了一定成就。发放棉花、收购棉线,促使妇女纺织业迅速发展。

商业恢复和发展成果:抗战时期绥德分区商业繁荣

商业是促进商品流通,搞活经济,改善人民生活和支持长久抗战的重要经济活动。根据陕甘宁边区第一届参议会决议之关于“奖励商人投资,保护商人营业,以利商业发展”和“发展交通运输,改善公路便道,发展合作事业,繁荣市场”的精神,绥德分区大力恢复、扶持和发展商业,使全分区的经济建设呈现出了商贾云集,市场繁荣的勃勃生机。

1940年10月,陕甘宁边区光华商店延安总店成立,同时成立了绥德分店。1941年5月27日,中央军委和陕甘宁边区政府在《关于公营商店的决定》中指出,光华商店的主要任务是“以其自己的力量,实际从事输出输入贸易,调剂物价,保证机关、部队的供给,帮助各工厂购买原料,推销成品,并与各公营商店及合作社取得商业上密切联系和互相帮助,各机关、部队亦必须爱护与帮助光华商店,使之更有力量来完成其任务”。皖南事变后,光华商店的业务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取得了一定成就。

由于边区政府的大力提倡和扶持,绥德分区合作社经济迅速发展,逐步从农业发展到消费、手工业生产和运输业等领域,出现了农业互助合作社、手工业生产合作社、消费合作社、运输合作社、信用合作社和机关、部队、学校合作社等多种合作社形式,体现了分区合作社经济发展的良好趋势。

1938年,米脂县共产党员李增仁联合两人创办了桃花峁抗属商店。1941年,商店迁往县城东街,经营规模逐步扩大。1943年商店实行公私合营,用公方资金创办了民生商店,用私人股金在桃镇创办了民营消费合作社。不久,高庙山、印斗、沙家店等地相继开办合作社,主要经营土布、市布、棉花、火柴、食盐生活日用品和生产必需品。至1946年全县经商从业人员达500余人。

1938年,清涧县店则沟筹建成立了民众合作社,经营生产工具和日常生活用品。1940年,清涧县政府兴办了新华商店和新华客栈。县城内有私营商号8家,个体商户49家。特别是刘世荣开办的清华饭馆,以一碗“国共合作肉”(一种蒸碗肉,由半边红条肉和半边白条肉组成)驰名绥德分区。

1940年,子洲县驼耳巷乡马守绪等3人在马蹄沟姜崖村创办了驼耳巷群众合作社,入股资金300元,到1941年分别开办了4个合作社,有社员365人,股金达到6775537元。1942年元月,本县成立区联社,在双湖峪设门市1处,入股资金3900元。1943年又成立了4个合作社,社员达到11238人,股金17479539元,大多经营消费性商品,其中苗家坪合作社同时发展经营棉花纺织生产。合作社为综合服务机构,主要业务有:买卖生活生产必需品、代销农副产品、组织土特产品出口,同时组织运输、妇女纺织、运输公盐、代收公益代金、代银行推销有奖储蓄、代收公粮、牲口税、安置公属和灾民、优待抗属和帮助开展小学教育等。合作社主要经营粗布、铁锅、瓷器、火柴、土碱、箩底、火药、麻纸、毛口袋、褡裢等。1944年2月,子洲县召开了全县合作社主任联席会议,检讨了以往的工作,决定合作社从单纯消费性转变为生产运输业务,扩大股金,整理社务,召开社员代表会议,健全经理监事会,按期分红。1944年7月,子洲县成立供销合作社联合社(简称县联社),为政企合一的经济实体,有干部职工10人,开设1个门市部。合作社有了较大的发展,社员发展为12190人,股金扩大为55378700元,营销品种逐渐增多,经营规模逐年扩大。发放棉花、收购棉线,促使妇女纺织业迅速发展。仅半年时间发放棉花8330斤,妇女赚工资(合小米)133.26石。双湖峪区合作社的中心工作为运输业,同时领放棉花2709斤。周家崄合作社为子洲县8个合作社中经营效益最好的合作社,从1943年3月成立初,股金仅为27万元,至同年冬结算红利达到247.12万元。仅仅一年时间,发展社员800多人,组织纺妇800多个。合作社主任刘正昌,坚持为人民谋福利,经营物价低于市场价格,深受顾客拥戴。同时,合作社还从红利中提出2400元,资助家境贫困的小学生上学读书,受到广大农民的称赞和政府的表彰奖励。(www.daowen.com)

子洲县在大力发展公私合作经济的同时,还特别重视和加强防灾救灾和义仓建设。至1945年,全县建立义仓216所,集粗粮123石7斗2升,细粮39石4斗,干菜15479斤,食盐60石,炭6000斤,棉蓬籽、秕子、麸子、榆皮70多石,各种糠稙379石。

为粉碎日本侵略者和国民党反动派对陕甘宁边区的经济封锁,吴堡县同时成立了供销合作社联合社。1940年,抗日民主政权建立后,县供销合作联合社辖有李家沟、辛家沟、岔上3个人民合作社和拐上合作商店。1943年春,李家沟供销合作社兼办麻纸厂,受到绥德分区和陕甘宁边区政府的奖励,其先进事迹刊登在1944年农历书中,在边区出版发行。

1942年,陕甘宁边区银行和工业局在绥德成立了永昌土布产销有限公司,帮助群众解决资金困难,供给原料,推销产品。绥德分区和各县区地方政府,积极引导和发展市场贸易,恢复和发展了农村集贸市场,蟋镇、石岔、桃镇、龙镇、辛家沟、枣林坪、定仙墕、吉镇等地分别建立了农村集市,为农村物资交流,商业贸易创造了有利条件。1944年,绥德县的私营商店发展到184家,比1942年增加了73家。分区各县还分别组织创办了运输队、骡马店、木匠铺、铁业社、中药铺、邮政代办所等营销机构,极大地活跃了商品经济的流通,保障了抗战时期军用和民用物资的需求。

1944年各分区运输合作社资本统计表

资料来源:《边区的运输事业》,1944年,见《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财政经济史料摘编》第7编,第259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