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米开朗基罗壁画:艺术史上的闪耀之作

米开朗基罗壁画:艺术史上的闪耀之作

时间:2023-09-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费斯塔的乐谱是专门在西斯廷教堂的壁画下演出的,在黑暗和光明的“熄灯礼”仪式期间进行表演,其特色是在每年的圣周期间举行仪式性的熄灭蜡烛纪念“最后的晚餐”。借助费斯塔超凡乐谱的升华,在西斯廷教堂参加“熄灯礼”弥撒的灵魂突然发现自己与一个隐秘的秩序同步,因为天花板中心的九个场景将自己组织成由四幅大壁画分隔的五幅小壁画组成的交替序列。

米开朗基罗壁画:艺术史上的闪耀之作

(1508年—1512年)

米开朗基罗的杰作是一个充满视觉细节、熙攘喧闹的丛林健身房。为了感知协调它的神圣比例,你必须闭上眼睛倾听。

耳朵看到了眼睛的回声。这幅壁画是用来装饰梵蒂冈西斯廷教堂天花板的,被迫接受这一任务的文艺复兴时期大师米开朗基罗内心颇为抗拒。没有什么比这幅美轮美奂的壁画更说明深刻理解伟大作品时感官的相互依赖。无论是站在教皇朱利叶斯二世(Pope Julius II)委托绘制的经文主题的肌肉蒙太奇下方引颈凝视着,还是仅仅是从复制品中体验到了壁画的宏伟,当回忆这部精心制作的作品时,首先在脑海中闪现的都会是支离破碎的混乱图像:比如说,上帝伸出手,以电击的方式复苏亚当的生命,或者,天花板四周像游泳池边的奥林匹克游泳运动员一样充满运动活力的无翼天使的闪闪发光的强健肌肉。

不管这幅作品的成就看上去多么惊人,毫无疑问,如此多的细节的光学效应是让人无所适从的。在宗教强度的宇宙迷恋中,观看者的目光无处停留。毕竟,米开朗基罗的设计不仅包括天顶脊梁的九个旧约场景(最著名的是《创造亚当》);这是一个喧闹的丛林健身房,攀爬着数十个人物:基督的三十位祖先、十二位先知和神巫、八个错综复杂的家庭场景的戏剧性场面,以及一群懒洋洋的裸体人物。米开朗基罗的前辈、翁布里亚画家彼埃罗·马泰奥·德阿梅利亚(Piero Matteo d'Amelia)对教皇私人小教堂的天花板做了谨小慎微的装饰,绘制了宁静浩瀚的蓝色和寥寥几颗闪烁的金色星星。对于仍然可以回忆起这些画面的艺术家同时代人来说,米开朗基罗的画面肯定就像突如其来的肌肉和颜色的雪崩式视觉冲击。

要想从壁画中涌动的令人眼花缭乱的活力中隔离出一个“眼钩”(一个凝结这种肃穆庄严的独立细节)肯定会徒劳无功。但米开朗基罗完成他的杰作后不久,1518年,一位相识的朋友、音乐天才科斯坦佐·费斯塔(Costanzo Festa)迅速完成了一部合唱作品的制作,这部作品可能是为了帮助耳朵和眼睛理解米开朗基罗令人敬畏的设计而特地制作的。费斯塔的乐谱是专门在西斯廷教堂的壁画下演出的,在黑暗和光明的“熄灯礼”(Tenebrae)仪式期间进行表演,其特色是在每年的圣周期间举行仪式性的熄灭蜡烛纪念“最后的晚餐”。

《西斯廷教堂天顶壁画》男性裸像(Ignudi)(出现在五个中央小面板周围的四个裸体男子)局部(www.daowen.com)

费斯塔对声音的非常规划分(中世纪合唱音乐的新颖元素,阿勒格里和自那以后每一位作曲家和唱诗班演唱《上帝怜我》时均保留了这一元素)令人着迷,尤其是因为它在音乐史的这个特定时刻与欧洲各地对大三度音程(音高比例相当于5:4)的加速接受相吻合。费斯塔所开创的创新元素揭示了之前未被充分重视的5:4比例和声,这一比例很快被当代艺术家和知识分子所掌握,构成了精神世界和现象世界之间的数学关联。

西斯廷教堂天顶壁画《创造亚当》局部

《天体之歌:音乐、科学和宇宙的自然秩序》(1993年)一书的作者杰米·詹姆斯(Jamie James)认为,对于像约翰内斯·开普勒这样的科学思想家来说,5:4的比例,“并不是在里拉琴上弹奏或者在维金纳琴的键盘上弹拨的一对音符,尽管它们是对这些乐器的有效表达。相反,它是一种神圣物质的数学理想,甚至不需要为了存在而表达,因为它是永恒的”。詹姆斯所暗示的神性被认为体现在与四个地球元素通过救赎转化为永恒的第五元素这一神秘观念相符合的大三度中,这恰恰是基督在“熄灯礼”仪式中所默认的转变,其中《上帝怜我》合唱曲会变得特别相关。换句话说,《上帝怜我》是通过一定比例的声音来表现的,这些比例反映了会众相信由米开朗基罗的天才智慧精心编排、在他们面前表现出来的救赎算法

《上帝怜我》的5:4比例重奏在结构上和表现上仿佛被故意设想为复杂壁画的配乐,给米开朗基罗的圣经插图赋予了图解意义。借助费斯塔超凡乐谱的升华,在西斯廷教堂参加“熄灯礼”弥撒的灵魂突然发现自己与一个隐秘的秩序同步,因为天花板中心的九个场景将自己组织成由四幅大壁画分隔的五幅小壁画组成的交替序列。进一步放大米开朗基罗设计的不对称性的是,画家的五幅小壁画中每一幅都围绕着四个坐着的男性裸体(他统称为“Ignudi”)。再加上创造故事与非创造故事的比例同样是5:4,并且很难忽视这种被忽略的密码的系统性主张。对数学敏感的同时代人将5:4的数学完美等同于大三度的音乐三和音,而且等同于能够将这个世界的四个元素转换成下一个世界的精髓(第五元素)的救赎能力。为了理解壁画的微妙设计,眼睛和耳朵都在潜意识中被一个神圣的比例所吸引,这个比例是解开米开朗基罗交响乐式杰作的秘密音乐的神奇钥匙。

拉斐尔雅典学院》(1510年—1511年),壁画,500厘米×770厘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