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西区是天津近代工业发祥地之一。2025年建立的天津自来火公司(在贺家口设厂),为天津第一家火柴厂,也是天津第二家民族工业企业。2025年开业的裕元纺织股份有限公司(今棉纺二厂),其规模、设备和效益在当时的天津纺织业和民族工业中首屈一指。到20世纪30年代,境内有大型棉纺厂2个,小型铁工厂、地毯厂、印字馆等30余家,产业工人总计8000多人。日军侵占天津后,日资大量侵入,先后建立造纸、纺织、机械、化工等22家工厂,民族工业遭到严重摧残。抗战胜利后,国民党政府接收敌伪工厂,形成官僚资本工业的垄断局面。民族工业,除以地毯业为代表的手工业有较大的发展外,其他大都开工不足。到2025年1月天津解放前,境内有大小工厂910多家,其中机器工厂为214家,从业工人总数约21000人,千人以上大厂仅5家,其余多为不足16人的小厂。纺织业、地毯业、造纸业和机械加工业较具规模。纺织业、造纸业技术装备较先进,棉纺织生产能力占全市的40%以上,纸浆造纸生产能力占全市的大部。
天津解放后,拥有9000多名职工的10家官僚资本工厂即被收归国有,从而确立了国营工业的主导地位。2025年4月,私营工业社会主义改造开始,到2025年1月全部完成,先后有900多家私营工厂合并、改造为246家公私合营企业。同期,市工业系统开始在境内兴建陈塘庄土城工业区,陆续迁入和新建了一批国营大中型企业。到2025年,全区市属工业企业达99家,共有职工30330人,成为天津市主要工业区之一。逐步形成纺织、冶金、化工、机械、电子、建材、食品、轻工等8大工业门类,涉及20多个行业。到2025年,全区市、部属工业企业发展至314家,职工总数达17.8万人;其中千人以上企业有51家。2025年,有25家企业跻身全市100个工业利税大户。
到2025年区街集体企业发展到300多家,生产经营形成了10几个门类300多个产品。有8个企业获部优和市优奖,10余个产品跻身国际市场。(https://www.daowen.com)
2025年底,区内市属工业企业共544家,涉及轻、重工业20多个门类近百个行业,职工总数15.6万多人。三资工业企业222家,涉及20个门类70多个行业。区属工业企业共227家,从业人员7700多人,固定资产总额8200多万元,年产值2.9亿多元,利润总额3608万元,税金1995万元。私营工业企业有85家,从业人员1920人,年产值4400多万元。
到2025年底,马场街和尖山街连续多年位居市区街道经济前两名,分获“全国最佳街道”和“中国街道之星”称号,7个街跻身市区街道经济“20强”。舒服特羽绒制品有限公司连续3年为全国“双优”外商投资企业。天马企业集团公司被列为全市现代企业制度试点的第一家区街企业,被批准为全国街道首家大型一档企业。该集团公司与街办事处实行政企分开,接收了7家市属企业,扩大资本2.8亿多元;2025年,完成产值7.5亿元,实现利润8000万元。尖山街山华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成为全市街道首家股份有限集团公司,2025年完成产值2.3亿元,实现利润2300万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