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青岛通信设施:日军统治时期的邮电业务与无线电通信

青岛通信设施:日军统治时期的邮电业务与无线电通信

时间:2023-09-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次日,日军在龙口开设野战邮便局,经营邮政、电信业务合一的军事邮电业务。青岛守备军成立后,下设军递信部,掌管野战邮便局及军用通信所、电话所、发电所、测候所。由于北京政府不承认日本按照其国内机制在青岛开展邮电业务,胶澳及胶济铁路沿线占领地日军邮政机构只能通过特定的中国邮政机构交换信函电报。青岛与轮船间的无线电通信则通过青岛特设海军无线电所进行;日本海军防备队撤走后,日本陆军又新建无线电局。

青岛通信设施:日军统治时期的邮电业务与无线电通信

德占时期,除德国邮政机构外,青岛设有济南邮务管理局所设“胶澳一等邮局”,办理中国邮电业务。

1914年9月2日,日军在山东龙口登陆。次日,日军在龙口开设野战邮便局,经营邮政、电信业务合一的军事邮电业务。至青岛德军投降后,日军将胶澳及胶济铁路沿线占领地作为野战邮便局的主要业务区域,且不允许中国邮电机构在胶澳占领地设置邮局。

青岛守备军成立后,下设军递信部,掌管野战邮便局及军用通信所、电话所、发电所、测候所。1915年4月1日,日军废止战时以编号指称野战邮局的做法,各局均以所在地名冠名。1915年9月日军撤销龙口邮政机构,日军邮政机构在胶澳租借地设大鲍岛、大港和台东镇3个局,在胶济铁路沿线地区设11个局,在大港码头设有青岛局出张所,以上合计设立14个局、1个出张所。[10]其中青岛局、济南局承担联络局的职责,前者负责通过海路与日本及各口岸、胶济铁路沿线地区联络,后者负责通过津浦铁路与天津方面传递邮件。青岛局于1914年11月25日开始受理民间普通邮政业务。至1915年9月1日,日军野战邮局均已受理民间业务。1919年6月,位于所泽町(今堂邑路)的邮政大楼投入使用,承办邮政、电报业务。

由于北京政府不承认日本按照其国内机制在青岛开展邮电业务,胶澳及胶济铁路沿线占领地日军邮政机构只能通过特定的中国邮政机构交换信函电报。1918年10月10日,中日两国代表签署《关于中华民国六年三月二十六日在北京所签订现属日本国管理之胶州湾租借地及胶济铁路间所有中日两国邮电事务处理办法之细则》,中国邮电机构于11月1日始得恢复在日本占领地的业务,日本发往中国各地的普通信函及公众电报也减少了传递环节,大大“增进帝国利益”。[11]

胶澳占领地与山东内地的信函主要通过胶济铁路及津浦铁路运送,与日本内地及沿海口岸地区则依靠班轮捎运,每月与日本运送邮件有8个航班,与上海、大连各有10个航班,与仁川有4个航班,天津、基隆各有1个航班。(www.daowen.com)

1920年,青岛守备军递信部经办的信函有1808.7万封,较上年增长38%;小件邮包输入22.3万个,比上年增长48%。这些数据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日本企业、移民在山东殖民活动日益扩张的实际情况。

在电报方面,胶澳租借地与外界的有线电报联络主要依靠青岛—佐世保间的海底电缆,由日本海军承办;陆地主要通过胶澳租借地沿胶济铁路与济南间的干线及通往李村、博山的支线发送有线电报。另外,日本陆军在济南设有无线电信所,与青岛、大连、秦皇岛、武汉等地开通无线电联系。青岛与轮船间的无线电通信则通过青岛特设海军无线电所进行;日本海军防备队撤走后,日本陆军又新建无线电局。1920年,日本当局在胶澳租借地收发电报141.6万封,比前年增长14%。

在电话方面,日军接收青岛后接管了德军电话交换设备,修复后投入使用。1914年12月设立青岛电话所。1915年2月1日对公众开放电话交换业务,用户有80个。1917年4月军地用户增加至738个。1915年6月开设安装市内公众自动电话。1920年6月日本当局用“共同电池式”交换机淘汰了磁石交换机。1919年,青岛与济南间新设电话线,开始受理长途电话业务。

1922年青岛回归时,青岛电话局有公共电话2282户,其中包括日本人1930户、中国人333户、欧美人19户,装有交换机的用户为20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