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高校人力资源管理创新方法

高校人力资源管理创新方法

时间:2023-09-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教育主管部门应该制定教师培训质量指标,以促进教师培训的质量。定期对培训部门、送培学校和参培个人进行评估,可以正确考核与评价教师培训与开发工作的质量,进一步推进培训工作的稳定开展。作为新建本科院校,为了保障教师培训工作的顺利开展和评估培训质量,则应逐步建立健全培训考核机制,以此来监督培训过程,评价培训结果。

高校人力资源管理创新方法

(一)建立健全教师培训与开发体系

作为新建本科院校,应明确教师培训与开发对提升本校师资队伍水平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切勿把教师培训当作一项可有可无,可多可少的人事工作。必须紧密结合学校建设、改革和发展的实际,坚持制度建设与机制创新相结合,细化培训种类,制定培养办法,完善管理制度,明确各种培训的范围、条件、方式、要求、管理实施相关负责部门,形成以教师培训工作规程、教师继续教育制度为重点的教师队伍建设体系,为学校教师培养、教师队伍建设整体水平的提高提供科学有力的制度保证。实施教师继续教育登记制度,继续教育对象以紧缺专业教师、重点建设学科教师、发展潜力大的中青年骨干教师为主,并把继续教育、培训工作作为衡量教师职称职务晋升、考核评优的重要参考依据。此外,应逐步建立富有弹性的教师培训学习制度,实行弹性的培训课程体系、学习时间、培训管理等。作为高校教师培训机构,应适应时代的发展和知识的更新,不断加强培训课程体系的灵活性、针对性、实用性,继续开拓高级研修基地、教师实践基地、教师职业发展指导中心等多种培训基地,丰富培训机构的多样性。

(二)拓宽培训渠道和方式

教师培训与开发应充分利用各种资源,不断丰富培训内容,拓宽培养渠道,力求人力资源开发形式的灵活多样性。培训目标应从学历提高、职称职务晋升的定位转化为拓宽教师知识结构,强化教学实践能力和科学研发能力。随着时代发展,教师的学历学术培训需求将趋于稳定,而技能提高、现代教育理论、知识更新的培训将成为教师人力资源培训与开发的重点,并作为教师培训的终身需求持之以恒地发展下去。新建本科院校必须坚持“立足国内,在职为主,加强实践、多种形式并举”的原则,积极开展岗前培训、校本培训、远距离在职培训、研修班、学术专题讲座、单科进修、高校访问学者、高层次学术研讨会等多种培训方式,努力构建职前与职后教育一体,学历与非学历教育沟通、学术性培训与知识性培养结合、人力资源与网络资源相融合的现代教师培养与开发机制。

(三)有重点的启动各类高层次人才培养开发项目

新建本科院校要想更高层次的提升教师人力资源质量,除了基础性、保障性的培训之外,还必须有重点的制定各类高层次人才培养计划,启动相关开发项目,并把计划、项目列入学校“十二五”总体规划和年度具体规划中,每年有重点、有组织、有目的、分层次的开展高层次人才培养开发项目。首先,配合高等教育的改革发展对高水平学科带头人的需求,实施“学科领军人才计划”、“学术带头人才工程”,通过设立专项基金、启动专项项目等方式,鼓励支持引进、培养、申报各类高层次人才,以培养和汇聚一批具有国内国际领先水平的学科带头人和杰出学者,形成一支优秀的、有竞争力的青年学术带头人和学术骨干队伍。其次,实施教学名师培养工程。以3—5年为一个周期进行教学名师的培养、选拔、评选,并实行动态管理。通过培养造就一批政治业务素质高、师德高尚、教学方法先进、教学效果良好、热爱教育事业的教学名师、优秀主讲教师、教学新秀,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激励广大教师积极投身于教学工作,整体提升教师队伍业务水平。利用寒、暑假举办教学名师后备人员培训班,邀请高等教育研究专家介绍高教改革动态,邀请省级教学名师介绍经验,促进教学名师后备人员的专业发展。第三,开展教授培养计划。营造宽松环境,采取政策激励,重点培养教学科研能力强的教师队伍,鼓励其钻研教学科研论文、专著、专业进修提高、增强外语水平和计算机操作能力,对高质量的科研论文、学术成果予以奖励,对申报职称的教师进行专门辅导和政策指导。第四,实施博士化项目。积极鼓励教师攻读博士,尤其对重点学科、培育学科在政策和资金上予以一定的扶持,使得学校重点学科、培育学科的专职教师基本博士化。

(四)着力培养双语双师等复合型人才(www.daowen.com)

培养双语双师等复合型人才,是顺应知识经济时代进步、高等教育改革的必然发展趋势。新建本科院校应该系统组织和开展双语教学师资培训课程,由有外国进修学习背景的教师和外教进行授课教学,建立双语教师库,定期从信息库中选派优秀的中青年教师到国内知名高校或者国外高校进修相应的双语教学课程,学习国内外重点大学该类课程内容体系改革的经验及其先进的教学方法与手段,从而加快双语教师队伍建设的步伐。针对双师型人才的培养,应该根据实际需要,选送各类教师到各行各业进行专业培训和实践,鼓励各教学部门充分发挥已有资源进行双师型人才培养。根据各学科专业的特点,签订双师型教师培养协议,制定培训目标要求,考核培训效果。

(五)多渠道加大培训投入和改善培训条件

首先,国家政府部门和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应有针对办学条件较差、地域环境偏远的新建本科院校,逐步加大对其经费投入,明确投入的经费用作师资培训费用的比例,并加强监督检查。其次,新建本科院校在制定培训长远规划的前提下,从自身的创收和上级主管部门划拨经费中增加用作教师培训经费的投入比例。再次,新建本科院校应争取社会各行各业对本校的投资项目,特别是地方院校,应本着“地方发展需要地方高校支撑,地方高校离不开地方发展”的思想,与地方企事业单位和政府部门建立广泛的人才合作,探索人才培养模式,多渠道的创造教师人力资源培训与开发的条件,开拓培养渠道,筹措培训投入资金。最后,新建本科院校应积极争取与重点高校、培训机构的人才培养合作,并加强国际交流,进一步疏通学校优秀教师到国内外培训条件完善的学校和机构进行学习深造的渠道。

(六)完善教师培训质量指标的评估考核体系

加强培训考核与监督。教育主管部门应该制定教师培训质量指标,以促进教师培训的质量。这个质量指标的评估体系包括对培训方的培训资格和培训管理部门的评估指标、对送培学校的评估指标、对受训教师的培训效果的评估指标等。定期对培训部门、送培学校和参培个人进行评估,可以正确考核与评价教师培训与开发工作的质量,进一步推进培训工作的稳定开展。作为新建本科院校,为了保障教师培训工作的顺利开展和评估培训质量,则应逐步建立健全培训考核机制,以此来监督培训过程,评价培训结果。培训工作要做到奖优惩劣,并与教师职称评定、职务晋升、年度考核、评优争先挂钩,作为教师聘用、定岗、评价考核的重要依据之一。结语教师人力资源的培训与开发是一个长期的、系统的、需要不断改进的工作,必须适应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趋势,适应高校自身的实际情况。作为新建本科院校,由于和重点高校、老牌高校存在差距,必须长久以往地继续探索和创新教师培训与开发的工作理念、工作内容、工作模式,有效提高教师的全面素质和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建设好一支具有创新能力和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才有可能创办出具有较高水平和一定知名度的好大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