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结构工程施工危险源管理

结构工程施工危险源管理

时间:2023-09-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所以,施工现场危险源管理是针对工程项目管理全过程的管理与控制,要保证的是施工安全,降低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两者相互配合,构成整个施工现场危险源的管理流程。第五个环节要对危险源的存在条件、潜在危险和触发因素进行分析,理清危险源发生破坏作用的各项条件,实施第六个环节的危险源控制。

结构工程施工危险源管理

工程项目受经济、社会政治环境、市场、人员、技术等多方面的影响,在施工期间经常会遇到很多不可预料的、可能导致发生事故的不利情况。那么,保证施工现场危险源及危险源辨识过程的有效管理就成为控制这些不利情况的主要方法和手段。

有效的管理就代表要能根据现场情况和数据采取及时合理的措施、要能防止危险源对工程项目人财物的伤害、要能是施工活动按预定的计划顺利实施。所以,施工现场危险源管理是针对工程项目管理全过程的管理与控制,要保证的是施工安全,降低事故发生的可能性。这就要求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建设单位、施工企业、项目班组、政府监管部门、监理单位等都要主持或参与到危险源的管理中来。

(一)施工现场危险源管理的基本思路

工程项目固有的特点决定了施工现场危险源管理必然是一个从经验和现象发现问题、分析机理并实施有效管理的一个过程。因此对施工现场危险源管理的基本思路就可以直接设定为深入调查,通过经验分析和现场观察,经过危险源专题分析,确定危险源的类别、性质、管理重点、管理方式方法,并在实际管理中动态调整危险源管理的内容,第一时间处理发现的问题,最终将危险源进行控制、转化,直至消除。

施工现场危险源管理的重点有两个,一是尽量完整的将施工现场可能存在的危险源找出来;二是尽量准确将在册危险源的性质、作用机理、影响范围、关联内容、处理方式等确定出来,这样才能将危险源管理的工作做扎实。

施工现场危险源管理的方式可以设立危险源管理小组,以施工项目部组建的危险源管理小组为例,小组成员包括项目负责人、项目技术人员、安全管理人员、各施工环节的主要负责人员等。小组制定专人负责各个危险源辨别流程的对象辨别、人员组织和数据交换,将安全问题从根源上进行管理和控制。

(二)施工现场危险源管理流程设计

施工现场危险源管理的流程根据组织体系和操作方式可以分为两部分内容,组织体系的管理流程重在设计危险源管理的组织构成和管理阶段设定:操作方式流程的设计重在设计各个阶段对危险源管理的具体分类、分析、控制、转化和消除设定。两者相互配合,构成整个施工现场危险源的管理流程。

在工程项目施工现场危险源管理组织体系的管理流程中,执行危险源管理任务的是危险源管理小组,小组的成员在进入正式施工环节后可根据项目部人员的更换,以及施工环节的增减情况进行扩充。管理小组的在施工前、施工中、事故后及施工后的危险源辨识过程中搜集数据、辨识危险源、分析基本要素、制定管控办法,实施有效的危险源管理。在工程结束后,危险源管理小组将施工过程中搜集和分析的资料数据进行整理,补充完善到危险源数据库中,至此危险源管理小组在本次项目中的管理基本结束。随着新项目的来临,相关人员继续组建新的危险源管理小组,进入到下一个管理循环当中。

在操作管理中,首先是接到危险源的辨识需求,这个步骤在四个辨别过程中是都存在的。第二个环节是危险单元划分,在不确定有什么危险源的时候需要根据业务流程或者根据危险源种类进行划分;在有模糊的危险源的时候需要立即确定适合的危险单元。第三个环节是危险源识别,这个过程是对危险源的明确化。第四个环节是危险源分类,可根据本文所介绍的分类依据和方法进行操作,目的是将危险源的定位进行明确化,以便后续操作环节中采取不同的策略。第五个环节要对危险源的存在条件、潜在危险和触发因素进行分析,理清危险源发生破坏作用的各项条件,实施第六个环节的危险源控制。危险源控制主要指控制危险源的发生条件、变化和破坏情况。如果经过控制后的危险源不能向低级别的危害程度转化,则需要实施更加严格的管控。如果可以实现转化,则要有序的采取转化措施,使危险源的危害程度尽可能地降低,理想状态下实现危险源的消除。

(三)施工现场危险源的应急管理

在对危险源管理的过程中,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就是应急管理。因为危险源在引发事故的时候经常是突发性质的,给项目人员发现、控制和处理的时间非常少。如果没有完善的应急方案,就会耽误对危险源的控制,增大事故发生的概率,对项目极为不利。

1.应急预案

2004年2月1日正式实施的《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中规定:“施工单位应当制定本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建立应急救援组织或者配备应急救援人员,配备必要的应急救援器材、设备,并定期组织演练”:“施工总承包的,由总承包单位统一组织编制建设工程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工程总承包单位和分包单位按照应急救援预案,各自建立应急救援组织或者配备应急救援人员,配备救援器材、设备,并定期组织演练”。另外,该规定中还对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的责任与义务进行了确认,强调了要第一时间对事故进行上报、处理和救援。

作为事故应急救援活动的行动指南,制定出应急预案可以保证迅速、有序、有效地开展应急与救援行动、降低事故损失。在工程项目中,应急预案可分为综合预案、专项预案、现场预案,还可以按事故类型进行划分,比如触电事故应急预案、环境污染事故应急预案、坍塌事故应急预案等等。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应急对象的基本概况;应急指挥机构的设立:救援装备及通讯联络方式:应急救援专业队伍的训练与分工:事故处置:工程应急抢险抢修;现场有效医疗救护;安全紧急疏散;社会力量支援。(www.daowen.com)

2.应急响应

无论有无应急预案,在发生事故的时候必然会经历应急响应这个过程。在响应行动启动之前,首先应该确定应急响应的级别。在这个时候要考虑两方面的因素:事故的现实危害性和其他危险源的潜在危险性。目前比较常用的有四级应急响应机制。

(1)一级响应。

一级响应适用于具有很大危害性的有事故扩大可能性,或无事故扩大可能性的严重紧急事故发生这两种情况。响应行动的内容主要是事态控制、现场安全保障、抢救伤员和疏散安置,需要参与的主要为医院、消防机构、事故检测机构、相关的专家组、疏散安置车辆及防毒防火等防护装备

(2)二级响应。

二级响应适用于危害性影响范围较大的有事故扩大可能,或无事故扩大可能的紧急事故发生这两种情况。行动内容主要在抢救伤员、事态控制、现场处理和必要的疏散安置,需要参与的主要为医院、消防机构、事故检测机构、相关的专家组及防毒防火等防护装备

(3)三级响应。

三级响应适用于无事故扩大可能,或有事故扩大可能但影响范围较小,危害性较小的紧急事故发生等情况。行动内容主要在抢救伤员、事态控制、现场处理,需参与的主要为医院、消防机构、事故检测机构、相关的专家组及防毒防火等防护装备。

(4)四级响应。

四级响应主要用在影响范围较小,无事故扩大可能的紧急事故发生。行动内容主要是抢救伤员和现场处理,需要参与的主要为医院、事故检测机构和相关的专家组

事故破坏性的大小经常与应急响应的速度有很大关系,这就要求事故应急的相关组织机构和个人要协同工作,为了降低事故的破坏性密切配合,共同完成事故处理及救援任务。在响应程序设计时,通常是先确定警情与响应级别、启动应急预案、实施救援行动、处理应急事后事宜、应急结束。这里面每一个步骤都非常重要,缺一不可。

3.常见事故应急处置

工程项目的施工现场常见的事故类型为物体打击、高处坠落、机械伤害、坍塌、触电、火灾和爆炸事故等,针对这些事故需要制定专门的应急预案,并要采取快速处理方案。在处理这些事故是要尽力做到:及时汇报、及时报警、及时处理、正确处理、避免二次事故发生、全面调查、继续教育等等,在保证人员生命安全的情况下尽力减小损失。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