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师范教育专项研究成果: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改革研究

师范教育专项研究成果: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改革研究

时间:2023-09-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该文作者之所以根据正确的资料得出了错误的结论,一是受时代局限,二是对教育发展的认识缺乏“发展的眼光”和宽广的视野,实际上就是对师范教育缺乏深刻、全面的认识,没有真正看清本质、把握规律,因而走向了错误的道路。

师范教育专项研究成果: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改革研究

1.哈师大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毕业生工作状况和对本专业教育教学反馈意见调查报告(哈尔滨师范大学M)

该文是哈尔滨师范大学政教系对本系11届(1988至1998)406名毕业生进行调查的总结报告。调查内容主要包括两部分。

一是毕业生的就业情况。这方面有两组重要的数据。

表2 毕业时的工作单位

表3 毕业后工作岗位变化

该文作者根据这两组数据得出结论:师范类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毕业生在毕业时担任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师的比例并不高(50%),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比例逐渐下降;所以,“这给我们的教育者和培养者提出了新的挑战,是单纯地按照中学师资的需要培养学生?还是全方位地培养综合素质过硬的学生?”,分析的结论是“师范院校不要仅仅地把自己看成是培养中学师资的场所,而要用发展的眼光,在培养中学师资素质的前提下,积极大胆地尝试培养为社会广泛需要的人才”。这也是该书的绝大多数作者走向非师范道路的依据,所以是一个很值得重视的材料。

本书作者长期从事社会调查活动,非常尊重该系调查设计的科学性、调查结果的真实性、调查资料的有效性。但是,我们也真诚地认为,该文作者对调查结果的解释存在明显错误,并导致了对培养目标认识的重大偏差。

任何调查资料,直接反映的都是微观层面、过去的事实,而不能直接反映宏观层面、未来的事实。所以对于宏观层面、未来的事实的推测,必须经过作者思维的加工。在思维加工过程中,由于理论依据、思维方式和视野、经验等等的不同,同样的调查资料可能会得出不同的结论。

站在今天,我们会发现,该文作者的分析明显具有时代局限性,或者说缺乏对教育和社会发展趋势的正确认识。下面我们对两组数据进行重新解释。

首先20世纪80、90年代,师范大学生毕业后不担任中学教师的数量不少,是一个事实。主要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当时教育投入少,教师地位低,很多人想方设法远离教师岗位;二是当时大学生数量少,属于稀缺资源,师范大学生从事其他工作的机会比较多,比如本科生也有机会担任大学教师。有些大学生在毕业一段时间之后到非教育部门去工作,也是由于这两个原因。这并不是政教专业独有的现象,有些师范类专业(如中文系)毕业生从事其他职业的比例可能更高。但是进入21世纪之后,这两个原因都基本不存在了。一是教育投入增加,教师地位逐渐提高,愿意担任中学教师的人数明显增加了;二是大学扩招之后,本科生已经不是稀缺资源,而且非师范类专业毕业生的增长数量远大于师范类专业,所以师范大学生从事其他工作的机会迅速减少,比如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毕业生担任公务员的机会很渺茫了,本科毕业生担任大学教师的机会也完全没有了。

其次,少数毕业生工作多年后担任了学校和教育行政部门的领导职务,就是由技术岗位走向管理岗位,这是很正常的现象,也是所有专业普遍存在的现象,也与我国管理职业的专业化程度低有关,不能因此改变专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如果因此改变,所有的专业都需要改变。另外,少量毕业生从事非专业工作,是所有专业存在的普遍现象,不能因此改变培养目标;专业教育的培养目标也永远无法适应所有毕业生的就业可能。

该文作者之所以根据正确的资料得出了错误的结论,一是受时代局限,二是对教育发展的认识缺乏“发展的眼光”和宽广的视野,实际上就是对师范教育(高等教育)缺乏深刻、全面的认识,没有真正看清本质、把握规律,因而走向了错误的道路。

十几年后,今天的事实是:尽管绝大多数师范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依然按照模糊不清的培养目标、培养规格和课程设置在培养着大学生,但是没有考上研究生的本科毕业生中有80%以上担任了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师;考上研究生的本科毕业生中也有60%以上在获得硕士学位后担任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师,尽管他们上研究生时大多数学习的是非师范类专业;还有一些本科毕业生想当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师而没有机会;培养硕士层次的中学教师已经成为师范教育的发展趋势。这在十几年前的外行看来是不可想象的,但是在更早的时候,真正的师范教育研究者已经预见到了。

2.师范生教学技能培养的研究与实践(华中师范大学H)

H教授是资深的思想政治学科教育专家,对于师范教育(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存在问题的认识是科学、深刻、清晰的。不仅指出了课程设置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教育专业课程开设不合理,而且指出根本问题在于“高师院校对师范教育的特点认识片面、在办学指导思想上存在偏差”。他还特别指出影响师范生教学技能的原因之一是大多数高师院校教师(包括教育专业课程教师)热衷于搞科研、评职称,而无心在教学上下功夫,不愿在教学技法上花精力,教学缺乏师范性。

但是该文对于师范教育的认识也存在缺陷— —过分强调实践教学。作者认为教育专业素质培养中也存在“重理论教学、轻实践教学”的问题,教育学心理学、学科教学论课程的实践性不足,教育实习的时间太短。固然长期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存在着实践教学薄弱的问题,师范教育也不例外,但是师范教育的问题并不是这么简单。师范院校的教育专业实践教学虽然不够,但是教育实习、教师技能训练在大多数院校还是得到了一定程度的重视,甚至有些院校片面重视实践教学,认为培养中小学教师不需要开设教育理论课程,只要训练教学技能就可以了。所以最突出的问题是理论教学不够,而不是实践教学不够。在学科专业课程中,问题是“重理论教学、轻实践教学”,但是在教育专业课程中,问题是“轻实践教学、更轻理论教学”。片面强调实践教学,可能会引起管理者和学生对实践教学的重视,还可能导致管理者和学生对理论教学的轻视。教学技能训练主要解决入职适应的问题,但是教育理论学习解决的是终身发展的问题。教学技能即使在大学期间没有得到较好的培养,在任教以后也会得到无数的锻炼机会。但是如果教育理论素养在大学期间没有得到培养,任教以后在一般情况下就很难提高了,这就是中国中小学教师素质低的主要原因。可见,目前的首先任务是增加、充实教育理论课程,提高师范大学生的教育理论素养,其次才是加强教学技能的培养。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的关系在大多数情况下不是互相阻碍而是互相促进,绝对不应该以加强实践教学的理由来削弱理论教学。

该文的核心是提出了新的“五步”教学技能培养模式,就是分为“见习一试习—演习—实习—补习”五个阶段,进行循序渐进的培养。这就把过去短期、无序、肤浅、片面的培养方式,变成了长期、有序、深入、全面的培养方式,具有重要意义。

但是作者对于“五步”的时间安排可能存在问题。如一二年级都属于见习阶段,是不是太长?试习阶段和演习阶段都在三年级完成,是不是太短?四年级第一个学期进行实习,合适吗?

另外,作者对于教学技能培养内容的理解也不够全面,主要谈了课堂教学技能,也涉及了教学管理技能,但是没有涉及课外教学技能、教学反思(研究)技能、教学合作技能等。

3.思想政治课新课程标准对教师素质的要求(南京师范大学X)

这篇论文可以说是南京师范大学经济法政学院所承担项目的研究报告(G、S,新世纪地方高师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改革研究)中“三、思政专业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定位”部分的“扩展版”。

该文在分析我国社会和教育发展形势,借鉴西方国家教育研究成果,特别是深入、全面分析中学思想政治新课程标准的基础上,提出了科学、全面、先进的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师素质体系,也就是师范类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培养的人才培养规格。(www.daowen.com)

我们认为该文有五点特别值得学习。

一是把法律意识作为中思想政治课教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作者说“思想政治课教师承担着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的重任,理应自觉地将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建立在法治基础之上,成为依法行事的榜样”。这确实是抓住了思想政治课教师的特质。

二是看到了基础教育设置综合课程、选修课程的趋势,认为思想政治课教师应该学习更为宽广的学科知识,“既在思想政治学科方面有较深的造诣,能从事学科专业分科必修和选修课程的教学,又能从事与相邻学科或相关学科交叉的综合课程的教学”。

三是看到了课程改革“重情意、能力”的取向,不能指出了新课程标准的进步之处,还指出了局限之处——“没有能够从微观上结合每个年级的各个知识点对其加以具体规定”。

四是指出了新课程改革中教师课程能力的重要性,建议“思想政治课教师认真学习现代课程理论,树立大课程观念,提高课程理论素养,增强课程设计和课程开发的实践能力……”。

五是特别重视教育创新能力,认为它是“思想政治课教师业务素质的核心”,“思想政治课教师必须由 ‘勤奋型、经验型’ 向 ‘科研型、创造型’发展,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调查和科研创新能力”。

一言以蔽之,这是真正的、专业的教育研究文献。可惜,作者只有写作研究报告的能力,而没有制定培养方案的权力。

4.思想政治课教师对中学教育改革适应情况的调查与思考(南京师范大学X)

该文包括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是调查资料与分析,第二部分是对制定高师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建议。第二部分可以说是南京师范大学经济法政学院所承担项目的研究报告(G、S,新世纪地方高师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改革研究)中“三、(一)师范生素质的培养与思政专业的课程结构”部分的“扩展版”。

作者组织学生调查了14所中学的116名思想政治课教师和981名学生,获得了大量有价值的调查资料。其中有两方面的问题值得重视,作者为此提出了合理的建议。

一是多数思想政治课教师知识结构存在明显缺陷,原因主要是高师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课程设置存在严重缺陷,“既不能突出中学思想政治新课程标准的重点内容,又不能完全覆盖新课程标准的内容”,有些中学教学必需的重要知识,完全没有为之设置课程,如青少年心理及其教育。

二是多数思想政治课教师缺乏新型的教育教学技能,原因之一是高师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开设的教育类课程门类少、比例低,而且缺乏实践操作型的活动课程,已有课程的内容比较陈旧,与中学教学实践联系少。

但是也有三个方面的问题,作者缺乏有力的解释或有效的建议。

一是高中学生比初中学生对思想政治课的评价低。作者认为主要原因是受高考影响,教师素质和教学质量较低。这显然不符合事实,首先是高中教师不可能比初中教师素质低,其次是初中教学也要受中考影响。笔者认为原因有两方面:一是高中课程比初中课程改革力度小,而且内容繁多、难度大,所以高中生对思想政治课程的兴趣比初中生低;二是由于初中课程较少,而且思想政治课程是中考科目,但是高中课程较多,而且思想政治课程不是占大多数的理科学生的高考科目,所以高中生对思想政治课程的重视程度比初中学生低。

二是中学领导和教研员对思想政治课教师各方面素质的评价中,最低的是教学管理能力;多数思想政治课教师也认为自己缺乏教学管理知识和技能。这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但是作者没有提出针对性的建议。

三是多数思想政治课教师缺乏教育科研能力,原因之一是高师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比较重视专业科研训练,不太重视教育科研训练,因而他们缺乏教育科研的能力与方法,不会做教育科研工作”。这也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但是作者也没有提出针对性的建议。

5.“优化中学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课程、师资素质”的项目研究报告(东北师范大学L)

这是一篇很别扭的论文。

首先,观点和语言都陈旧而缺少新意,似乎是众多老话、空话、套话的综合体,甚至有一些显然落伍的表述,如“(教育科学知识)对于能否有效地传授知识是非常重要的”。

其次,片面强调德育,简单地认为思想政治课就是德育课,谈了很多陈旧或常规的德育理念。

再次,有不少论述不合逻辑。例如思想政治课教师的知识素质首先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然后是教育科学知识和广泛的相关学科知识,最后又说还有心理学知识、实践性知识、计算机知识。又如思想政治课教师的能力素质包括思想政治学科教师的能力和思想政治教师的教学实践能力。再如前面大谈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时代意义,后面又说思想政治课程应该改名为德育课。

6.《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论》简介(东北师范大学,L等,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

这本教材就如上面的论文一样,貌似强大(北京师大、东北师大、华中师大等8所院校联合编写,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号称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自称具有创新性、科学性、先进性),实际上就是大量陈旧、芜杂、空洞的知识的堆砌,结构繁而乱,内容互相矛盾,表述缺乏逻辑,实在谈不上什么科学性、先进性、创新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