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史记全本新注(第2册):汉兴以来诸侯王年表

史记全本新注(第2册):汉兴以来诸侯王年表

更新时间:2025-10-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汉兴以来诸侯王年表》谱列同姓九王及异姓长沙王等诸侯国世系,起汉之建国,迄太初四年,共一百零六年。高后、惠帝、文、景、武诸帝所封诸侯亦列表中,故表名“汉兴以来诸侯王年表”。《汉兴以来诸侯王年表序》以“形势”二字为纲,论述汉初以来百年之间封建、分削,而后加强中央集权的经过,总结当世政治得失之经验。汉定百年之间,亲属益疏,诸侯或骄奢,忕邪臣计谋为淫乱①,大者叛逆,小者不轨于法,以危其命,殒身亡国。

【题解】《汉兴以来诸侯王年表》谱列同姓九王及异姓长沙王等诸侯国世系,起汉之建国,迄太初四年(公元前101年),共一百零六年。高后、惠帝、文、景、武诸帝所封诸侯亦列表中,故表名“汉兴以来诸侯王年表”。

《汉兴以来诸侯王年表序》以“形势”二字为纲,论述汉初以来百年之间封建、分削,而后加强中央集权的经过,总结当世政治得失之经验。刘邦初封异姓六王,不得已而封,为的是收其力以灭楚,故称帝后以谋反罪次第夷灭异姓王,独小弱之长沙王吴芮得全。高祖惩秦亡孤立无援之敝,裂土封同姓为大国,共有九王。年表十一栏,首栏为汉以纪年,诸侯王以大小为次,曰楚、曰荆(即吴)、曰淮南、曰赵、曰梁、曰淮阳、曰代,异姓长沙殿后。景帝时,吴楚七国反叛,祸难之作,发于宗亲。其后分削诸侯,化大为小,齐分为七,赵分为六,梁分为五,淮南分为三,前后分国共二十六,故年表由十一栏而增为二十七栏。又减黜诸侯国官职,诸侯王只得衣食租税,不与政事,强本弱枝,祸患不作。由此可见,分封建国,安上全下,不在亲疏,而在形势。形势颠倒,本弱枝盛,则仁义不立;诸侯只有小弱,才能奉职效忠。

太史公曰:殷以前尚矣。周封五等:公、侯、伯、子、男。然封伯禽、康叔于鲁、卫,地各四百里,亲亲之义,褒有德也;太公于齐,兼五侯地,尊勤劳也。武王、成、康所封数百,而同姓五十五,地上不过百里,下三十里,以辅卫王室。管、蔡、康叔、曹、郑,或过或损。厉、幽之后,王室缺,侯伯强国兴焉,天子微,弗能正。非德不纯,形势弱也

【注释】①鲁、卫地各四百里:鲁、卫是周初所封的最大诸侯国才各四百里,而汉初封国地兼数郡,成尾大不掉之势,是不合古制的,这就是司马迁原始察终的命意所在,故以周封诸侯起论。②太公于齐句:太公,即周初功臣姜尚,周武王封于齐,使他拥有五个侯爵的土地,尊奖他勤劳王室之功。这句是说周初封建,无功不封。③同姓五十五:《左传》昭公二十八年《传》载,周初封兄弟之国十五,姬姓之国四十。这里所说“同姓五十五”,包括了兄弟之国和姬姓之国。僖公二十四年《传》载,兄弟之封为十六,即管、蔡、郕、霍、鲁、卫、毛、聃、郜、雍、曹、滕、毕、原、丰、郇。十五、四十、五十五都是约数。④非德不纯,形势弱也:这里是说厉王、幽王之后,东周各代天子不能控制诸侯并不是德行不纯,而是力量对比的形势不利。

汉兴,序二等。高祖末年,非刘氏而王者,若无功上所不置而侯者,天下共诛之。高祖子弟同姓为王者九国,唯独长沙异姓,而功臣侯者百有余人。自雁门、太原以东至辽阳,为燕、代国;常山以南,大行左转,度河、济,阿、甄以东薄海,为齐、赵国;自陈以西,南至九疑,东带江、淮、谷、泗,薄会稽,为梁、楚、淮南、长沙国:皆外接于胡、越。而内地北距山以东尽诸侯地,大者或五六郡,连城数十,置百官宫观,僭于天子,汉独有三河,东郡、颍川、南阳,自江陵以西至蜀,北自云中至陇西,与内史凡十五郡,而公主列侯颇食邑其中。何者?天下初定,骨肉同姓少,故广强庶孽,以镇抚四海,用承卫天子也。

【注释】①汉兴序二等:周封五等爵位公、侯、伯、子、男。秦行郡县,废分封。汉朝建立恢复分封,但只有王、侯二等。灭异姓王后,皇子封王,功臣封侯。②同姓九国:刘邦灭异姓王后大封同姓九王:高祖弟刘交楚王,侄刘濞吴王,子刘肥齐王,子刘长淮南王,子刘建燕王,子刘如意赵王,子刘恒代王,子刘恢梁王,子刘友淮阳王。③独长沙王异姓:长沙王吴芮,原是响应陈涉起义的一支农民军首领,后来被刘邦收编,没有多大功绩。由于吴芮忠诚,长沙小国,对汉王室构不成威胁,并在汉与南越之间,为缓冲国,所以刘邦灭异姓王时单单保留了长沙王。④侯者百余人:高祖刘邦封功臣及外戚为侯者一百四十三人。⑤自雁门太原以东至辽阳:从雁门、太原以东至辽阳,包括今山西、河北两省北部及辽宁大部广大地区。雁门:汉郡名,郡治善无,在今山西右玉县南。太原,汉郡名,郡治晋阳,即今山西太原市。辽阳,汉县名,县治在今辽宁省辽阳市西北。⑥常山:即河北境内之恒山。⑦大行左转:太行山以东。大,读“太”。⑧阿、甄(juàn):两县名,均在济水之南。阿,东阿之省称,即今山东阳谷东北之阿城镇。甄,旧址在今山东甄城北。由于水道变迁,黄河夺济入海,今山东境内黄河即古济水,又南移,古阿邑已在黄河之北。⑨陈:秦郡名,汉为淮阳国,治陈县,即今河南周口市淮阳区。⑩九疑:即湖南境内之九疑山。⑪带江淮谷泗:包有长江(指中下游)、淮河、谷水、泗水四条河流的广大地区。谷、泗两水为淮河支流,谷入于泗,泗入于淮。⑫薄会稽:一直到会稽山。薄,临近,连接。会稽山在浙江境内。⑬燕代齐赵梁楚淮南长沙:同姓九国及长沙共十国,这里只列举了八国,未举吴和淮阳。吴,原称荆,都吴(今江苏省苏州市),淮阳都陈,燕都蓟(今北京市西南),代都马邑(在今山西朔州市朔城区东北),齐都临淄(在今山东临淄城北),赵都邯郸(今河北邯郸市),梁都睢阳(在今河南商丘南),楚都彭城(今江苏徐州市),淮南都寿春(今安徽寿县),长沙都临湘(今湖南长沙市)。⑭胡越:胡指北方匈奴,燕、代边胡。越,即南越、东越,长沙国与南越相接,吴与东越相接。⑮三河、东郡、颍川、南阳:三河为河东、河内、河南三郡之统称。河东郡治安邑(在今山西运城东北),河内郡治怀县(在今河南武陟西南),河南郡治雒阳(在今洛阳市东北),东郡治濮阳(在今河南濮阳西南),颍川郡治阳翟(今河南禹州),南阳郡治宛(今河南省南阳市)。⑯江陵、蜀:江陵,南郡郡治,即今湖北江陵县。蜀,蜀郡郡治,即今四川成都市。⑰云中、陇西:云中郡治云中县(在今内蒙古托克托县东北),陇西郡治狄道(今甘肃临洮县)。⑱内史:即京兆尹,郡治在长安。凡十五郡:汉初六十二郡,诸侯占地四十七郡,京师所辖才十五郡,即河东、河南、河内、东郡、颍川、南阳、南郡、汉中、巴郡、蜀郡、陇西、北地、上郡、云中郡、内史郡。⑲庶孽:指宗室子弟。

汉定百年之间,亲属益疏,诸侯或骄奢,忕邪臣计谋为淫乱,大者叛逆,小者不轨于法,以危其命,殒身亡国。天子观于上古,然后加惠,使诸侯得推恩分子弟国邑,故齐分为七,赵分为六,梁分为五,淮南分三,及天子支庶子为王,王子支庶为侯,百有余焉。吴楚时,前后诸侯或以谪削地,是以燕、代无北边郡,吴、淮南、长沙无南边郡,齐、赵、梁、楚支郡名山陂海咸纳于汉。诸侯稍微,大国不过十余城,小侯不过数十里,上足以奉贡职,下足以供养祭祀,以蕃辅京师。而汉郡八九十,形错诸侯间,犬牙相临,秉其阸塞地利,强本干,弱枝叶之势,尊卑明而万事各得其所矣。

臣迁谨记高祖以来至太初诸侯,谱其下益损之时,令后世得览。形势虽强,要之以仁义为本。

【注释】①忕邪臣计谋为淫乱:指诸侯王淫乱为逆是听从了奸邪臣子的计谋。忕(shì),染习。②天子观于上古,然后加惠:文帝时贾谊提出“众建诸侯而少其力”的策略以削弱诸侯王,由于当时中央政权不够强大因而行不通。武帝元朔二年(公元前127年),采纳主父偃策,由朝廷下令各诸侯国不得由宗子一人继承,要分王众子弟,称推恩令。这样诸侯日益缩小就成为必然的趋势。上古,指西周大封诸侯,这是汉武帝分削诸侯找的借口,法古以众建诸侯。③齐分为七:齐分出城阳、济北、济南、临淄、胶西、胶东六国,并齐为七。④赵分为六:由赵分出河间、广川、中山、常山、清河五国,并赵为六。⑤梁分为五:由梁分出济阴、济川、济东、山阳四国,并梁为五。⑥淮南分三:分为淮南、庐江、衡山三国。⑦是以燕代无北边郡两句:因此燕、代失去了北边各郡,吴、淮南、长沙失去了南边各郡,即诸侯不得与胡、越交接。⑧汉郡八九十:汉武帝实行推恩分削诸侯以后,全国增置郡国,总计一百零三,汉郡八十三,王国二十。诸侯国被郡县包围,彻底地削弱了。⑨形错诸侯间:指汉郡穿插在诸侯国之间。⑩臣迁句:司马迁著书上奏朝廷故云“臣迁”。此句明言史记断限,至太初而迄。

[说明]保留第一格中三家注《索隐》,代注文。

续表1

(注一)此韩信为六国诸侯后,故韩襄王仓之庶孙。

续表2

续表3

续表4

续表5

续表6

续表7

续表8

续表9

续表10

续表11

续表12

表13

续表14

续表15(https://www.daowen.com)

续表16

续表17

续表18

续表19

续表20

续表21

续表22

续表23

续表24

续表25

续表26

续表27

续表28

续表29

续表30

续表31

续表32

续表33

续表34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