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探究高职院校贫困生心理特点

探究高职院校贫困生心理特点

时间:2023-09-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二)自卑敏感一些高职院校的贫困生因自身家庭经济情况不如别人,甚至学习方面也不如别人,所以在学校屡屡受挫,容易对自己各方面评价较低,产生自我否定感,慢慢形成强烈的自卑心理。(三)虚荣失衡与非贫困生相比,一些贫困生的自尊心更为强烈、敏感、脆弱。

探究高职院校贫困生心理特点

(一)焦虑抑郁

贫困生由于家庭经济困难,上学的学费是一笔巨大的开支,往往为了筹集学费而大费周折,还需要有每月一笔生活费的固定开支,有时生活会面临危机,每花一分钱都要精打细算,不敢轻易与同学聚会、聚餐,每年勉强交上当年学费后,又要为下一年的学费发愁,时常处于焦虑状态。高职学生招收的数量也在逐年增加,学业、就业的竞争压力越来越大,贫困生难免会因竞争压力产生自我焦虑的心理,面对未来,不知如何定位自己,发展方向不明确,职业目标不清晰,对未来充满焦虑和迷茫。临近毕业,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因没有良好家庭背景、人际关系和一定的经济基础而倍感焦虑,他们时常处于焦虑抑郁状态。

(二)自卑敏感

一些高职院校的贫困生因自身家庭经济情况不如别人,甚至学习方面也不如别人,所以在学校屡屡受挫,容易对自己各方面评价较低,产生自我否定感,慢慢形成强烈的自卑心理。有的学生出现消极厌世的情绪,整日不思进取,无精打采,破罐破摔;有的胆小怯懦,遇事退让,害怕失败,不善于找出自身的优点、发挥自己的长处,无法正常面对学习和生活,不敢与经济条件好的同学交往,担心别人看不起,有的连集体活动都没信心参加;有些贫困生在个人才艺、人际交往等方面能力相对较差,不敢参与班级、学生会干部竞选,有时参与也容易失利,非常自卑,当同学谈到“贫穷”“没钱”“老土”等字眼时,很容易把自己与之对号入座,怀疑对方在讽刺挖苦自己,较为敏感。

(三)虚荣失衡(www.daowen.com)

与非贫困生相比,一些贫困生的自尊心更为强烈、敏感、脆弱。贫困生的自尊心若得不到正确的引导,容易转化成虚荣心,即“死要面子”。有些贫困生平时省吃俭用,将节省下的钱买名牌服装、手机化妆品等装饰外表,有些则为了满足虚荣的心理,进行“校园贷”“裸贷”,背上沉重的债务,有的甚至走上了盗窃犯罪的道路。与富裕家庭学生相比,在消费方面自惭形秽,有的贫困生非常羡慕家境富裕同学的优越生活,同时也深感命运的不公、社会的不平等,进而产生失衡的心理,有的还会产生“仇富”心态。

(四)封闭心理

贫困生由于经济压力无力支付与同学一起游玩、聚餐、过生日等活动的费用,只好在各种活动中悄然隐退,羞于与他们交往,面对这些问题,有的学生不是积极调整心态、坦然面对,而是选择脱离集体、远离同学、远离老师,不愿与辅导员老师接近,不愿向辅导员老师敞开心扉,自我封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