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元代书院的兴盛及其影响

元代书院的兴盛及其影响

时间:2023-09-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后多次颁布法令保护书院和庙学。元代书院主持人由朝廷派人担任,书院与官学一样受官府节制。元代民办书院,官府给予资金、田产等补偿。邓洪波先生《中国书院史》对元朝全国书院进行统计,元代共有书院406所,其中新建书院282所,修复旧有书院124所。元曲四大家之一的白朴、著名的元杂剧家李文蔚、名士王仲常等人都曾随学于封龙书院。

元代书院的兴盛及其影响

元初实行积极的书院政策,至元八年(1271年)设立国子学。至元二十八年(1291年)元世祖首次下令广设书院,民间有自愿出钱出粮赞助建学的,也立为书院。后多次颁布法令保护书院和庙学。元统一不久,忽必烈就下令官府占有学田一律归还书院,并禁止以“理财”为名变卖书院学田。书院建设者中,既有汉人、南人,也有蒙古与色目人,因此有“书院之设,莫盛于元”的说法。

元代书院主持人由朝廷派人担任,书院与官学一样受官府节制。至元二十八年(1291年),元世祖诏令全国,其“先儒过化之地,名贤经行之所,与好事之家出钱粟赡学者,并立为书院”[28]。并规定“书院设山长一员”,皆由官授,有俸禄,与其他学官一样受行省及宣慰司札付。书院被纳入官学轨道。官办书院有专项资金,田产、编制、各级官员兼任山长,或由官府择聘山长。元代民办书院,官府给予资金、田产等补偿。所选聘山长经过官府确认后,同样可授予相应官阶。书院经济也有相应的管理制度,官府从宏观上加强对民办书院思想监控,对受聘官员进行道德、学识、操守方面的考核,三年为期,不合格的清退。如有缺员,由各级寻贤能饱学之士,层层举荐,由本道宣尉司转呈省府最后定夺,禁止乱行保举。为加强对书院官员才德甄别及选拔各级书院所需人才,下发过多种诏令。同时,还采取配置官员的做法加强书院管理。

元代的文化教育政策,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邓洪波先生《中国书院史》对元朝全国书院进行统计,元代共有书院406所,其中新建书院282所,修复旧有书院124所。河北省拥有18所书院,在全国各省书院中排第9位,既有官办的书院,也有民间鸿儒学士创办的书院,见诸史书的元代河北书院遍及各州县。

1.景贤书院,张家口宣化区,康里人丞相脱脱建。

2.安仁书院,邱县安仁镇,元大德元年(1397年)耿仁等建。

3.静修书院,安新县三台镇,元大德四年(1300年)梁志刚、刘因建。

4.观光书院,安新县东北角,修建年代及创始人不详。

5.滋溪书院,正定县新城铺,至顺二年(1331年)苏天爵建。

6.益津书院,霸州,至顺三年(1332年)宫君祺建。

7.乐善学院,深泽县,至正五年(1345年)杜儒建。

8.忠孝书院,顺平县,至正年间(1341—1368年)王庸建。

9.毛公书院,河间市,至正年间(1341—1368年)王思诚建。

10.董子祠书院,景县广川镇,至正年间(1341—1368年)王思诚建。

11.太行书院,鹿泉城北10千米,至正年间(1341—1368年)高健建。

12.壁里书院,新乐笔头村,修建年代不详,赵恕、张愿、赵士廉等建。

13.林公书院,内丘县,修建年代不详,林起宗建。

图6-19 位于霸州市区的益津书院(原址复建)

14.暖泉书院,蔚县暖泉镇,修建年代不详,工部尚书王敏建。

15.和阳书院,邢台市南和区,修建年代及创始人不详。

16.封龙书院,封龙山,宪宗元年(1251年),李冶建。(www.daowen.com)

17.中溪书院,封龙山首峰,中统初年,李冶建。

18.紫金山书院,邢台市西南65千米,元定宗二年(1247年),刘秉忠建[29]

在众多书院中,惟封龙书院、紫金山书院独具特色。

(一)封龙书院

位于元氏县封龙山的封龙书院凭借封龙巍峨绮丽的自然风景和教学研究的学术传承,吸引众多名人志士前来读书修身,研讨交流,并日渐成熟壮大,在元代达到了顶峰,

封龙山龙首峰下原有中溪书院,宋代李昉、张蟠叟常聚徒百人,授徒讲业。元中统初,李冶增修封龙山龙首峰下宋代李昉所创中溪书院,并讲学其中。

图6-20 位于蔚县暖泉的暖泉书院

图6-21 位于元氏县封龙山的封龙书院

李冶(1192—1279年),字仁卿,号敬斋,金元之际河北西路真定栾城(今石家庄市栾城区)人,著名数学家、经学家。金大正七年(1230年)以词赋登进士第,授均州(今属河南禹州知事。开兴元年(1232年)蒙古军攻陷均州,乃微服渡河,流落山西忻州、崞县间(今山西忻州、原平市一带),由词赋转向算理研究。宪宗元年(1251年)居封龙山,潜心治学,主讲书院。李冶主要向学生传授赵复(元代大儒)、许衡(赵复传人)之学,并旁及天文、数学,培养了许多很有作为的知名人物。元曲四大家之一的白朴、著名的元杂剧家李文蔚、名士王仲常等人都曾随学于封龙书院。史天泽的儿子史杠、史杞,官至廉访使的荆幼纪,集贤学士焦养直,廉访佥事张翼,翰林修撰承直郎王德渊,宣抚崔莱等名人,都曾就学于此。

在封龙书院,李冶教学传授与专业研究结合,总结研究中国古代天元术(用代数方法列方程),对在山西撰著的《测圆海镜》一书进行补充修订,集中国天元术之大成,加以弘扬普及;又用通俗朴实语言著成《益古衍段》一书,讲授不辍。在天元术、几何学(关于直角三角形和内接圆所造成的各线段间关系)上有卓越成就,著有《敬斋集》。李冶所创立的天元术代数,是对中国古代半符号代数的重大发展,比欧洲代数至少早300年左右。李冶主持封龙书院期间,元好问、张德辉等著名学者经常到此讲学,与李冶合称“龙山三老”。

(二)紫金山书院

紫金山书院因位于邢州(今邢台市)西部紫金山上得名,是我国数学、天文、历法重要发祥地之一,在元代与湖南岳麓书院齐名。岳麓书院重文史研究,紫金山书院重实用、应用技术研究。在紫金山小寨处北部山顶上有一通《紫金山书院碑记》,书院有十几间房屋和长33.3米多的围墙及水井,大门、书房、操场、宿舍、读书台等建筑,后面建有观象台。

元朝名臣刘秉忠(河北邢台人)、郭守敬(河北邢台人)、张文谦(邢台沙河人)、王恂(河北唐县人)、张易(太原临州人)等先后在紫金山书院读书研讨,史称“紫金山五杰”,亦称“顺德五杰”。

图6-22 位于邢台市紫金山的紫金山书院旧址

图6-23 邢台紫金山书院门前的“顺德五杰”塑像

刘秉忠创建和主持紫金书院期间,不仅教授弟子儒学、天文、历算等多学科知识,重视学以致用,而且非常重视书院环境和园林园艺的营造,使得紫金书院,环保与青山秀水间,学子们就读于幽林修竹中,林木葱茏,花香满院,为书院创造了雅静的园林氛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