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江苏地方文化史-扬州雕版印刷经典

江苏地方文化史-扬州雕版印刷经典

时间:2023-10-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书品宽大,雕印俱精,置之宋代亦当推为上品。其用细腻而有韧性的开化纸印刷,墨色均匀,首尾一贯。图15-2《全唐诗》康熙刻本书影《全唐文》,全称《钦定全唐文》,是清朝嘉庆年间官修的一部大型唐文总集。清代扬州刻本,首推《全唐诗》《全唐文》,正因为此二书的刊印,扬州雕版印刷得以闻名于世,技艺也得以提升并传承。

江苏地方文化史-扬州雕版印刷经典

一 南唐徐铉刻《说文解字篆韵谱》

《说文解字篆韵谱》,南唐徐锴著。徐锴是五代时期研究《说文解字》(以下简称《说文》)之大家,著有《说文解字系传》40卷。为方便查阅《说文》,其兄徐铉命其“取叔重所记,以《切韵》次之,声韵区分,开卷可睹”(18) ,是为《说文解字篆韵谱》10卷。而在徐铉刻印时,据李舟《切韵》修订,“别作《说文篆韵谱》五卷”(19) ,故《说文解字篆韵谱》有10卷本和5卷本之分。

二 宋淮东仓司刻本《注东坡先生诗》

《注东坡先生诗》四十二卷,淮东仓司(20) 在刻印该书时使用欧体字,接近欧阳询《化度寺碑》等碑刻字体,其字体出入《醴泉铭》《化度寺》两碑,又融入苏东坡书体意韵,自成风格,秀美至极。书品宽大,雕印俱精,置之宋代亦当推为上品。因南宋施元之参与注释此书,故其子施宿为之刻印。虽然宋代的扬州并未成为雕版刻印的中心地区,但淮东仓司所刻《注东坡先生诗》字体极富书法韵味,南宋理宗景定三年(1262年),淮西总领郑羽重刻淮东仓司本,版式著录皆保留原貌,仅刻工姓名略有差异,并跋云:“坡诗多本,独淮东仓司所刊明净端楷,为有识所宝。”(21) 淮东仓司所刻《注东坡先生诗》堪称现存扬州宋版书中的第一精品之作。

三 元大德刻本《梦溪笔谈

《梦溪笔谈》最早刻于南宋孝宗乾道二年(1166年),为扬州州学刻本,然原刻本已散佚。《梦溪笔谈》现存最早的刻本为元大德九年《古迂陈氏家藏梦溪笔谈》,二十六卷本,前附沈括自序及古迂陈氏刻书序,末题“大德乙巳春茶陵古迂陈仁子刻于东山书院并序”,次附乾道二年扬州州学教授汤修年跋文。元大德刻本开本宏朗,刀法娴熟,刻印精巧,且源于乾道本,版本价值不言而喻。

四 明嘉靖刻本《唐十二家诗》

《唐十二家诗》又名《初唐十二家集》,共十二种二十四卷,收录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杜审言、陈子昂、沈佺期、宋之问孟浩然王维、高适、岑参等十二家诗作各二卷。扬州黄埻刻本《唐十二家诗》,白棉纸精印,正文卷端末题“江都黄埻子笃梓行”,版心上镌有“东壁图书府”字样。刻印字体特色鲜明,为嘉靖时期标准的仿宋体。《唐十二家诗》现藏于国家图书馆、南京图书馆等馆,但所藏种数不一,可推测此十二种书当时分批刻印单行本,刻齐十二种后才汇为一集。

五 清刻本《全唐诗》《全唐文》(www.daowen.com)

全唐诗》是中国古代规模最大的一部诗歌总集,以明胡震亨《唐音统签》和清季振宜《唐诗》为底本,得诗四万八千九百余首,凡二千二百余人(22) ,附唐、五代词和作者小传。全书九百卷,目录十二卷,分装十二函一百二十册。《全唐诗》的编校、写样、刻印、装订等都在扬州进行,曹寅广纳四方优秀书写工、刻工,统一培训,因而《全唐诗》写、刻、编、印俱佳。所刻字体匀称秀雅,肌理丰盈,且雕刻精细,实为馆阁体的范本之作,被后世誉为“康版”,确为善本。其用细腻而有韧性的开化纸印刷,墨色均匀,首尾一贯。进呈康熙的样书,用鹅黄硬纸制作封面,饰以淡黄绢布书签,装帧典雅大方。

图15-2 《全唐诗》康熙刻本书影

(扬州中国雕版印刷博物馆藏)

《全唐文》,全称《钦定全唐文》,是清朝嘉庆年间官修的一部大型唐文总集。嘉庆十三年(1808年)敕令开设“全唐文馆”,由文华殿大学士董诰领衔,107位廷臣学者参与编校。《全唐文》以海宁陈邦彦编《唐文》为底本,辑录内府藏《四库全书》《永乐大典》《文苑英华》等书中唐、五代文,并广搜博采文集、笔记和金石资料等,参照《全唐诗》体例编纂。收文一万八千四百八十八篇,作者三千零四十二人,并附作者小传。嘉庆十九年(1814年)六月,两淮盐政阿克当阿奉旨校刊,他一边安排人员仔细校勘,一边安排人缮写、刻印,历时二年多,即刷印装订完善。全书一千卷,并卷首四卷。其编写、刻印与装帧之精湛,宛如《全唐诗》。嘉庆二十一年(1816年)十月,以每部一百函,每本皆装以衬纸,进呈嘉庆皇帝。嘉庆二十三年(1818年),阿克当阿又奉旨刷印三部《全唐文》,撤去每本所衬纸,每部改装50函。此三部《全唐文》于嘉庆二十四年(1819年)刊成,分藏于扬州文汇阁、镇江文宗阁和杭州文澜阁。

清代扬州刻本,首推《全唐诗》《全唐文》,正因为此二书的刊印,扬州雕版印刷得以闻名于世,技艺也得以提升并传承。

六 金农自刻书

金农晚年定居扬州,其著作大多为自刻本,从版式字体到纸张墨色,乃至印刷装帧,都由自己参与精心设计。他的自刻书是清代私刻的代表,价值极高。清雍正十一年(1733年),金农自编《冬心先生集》四卷,每半叶十行,行十八字,卷首有广陵高翔题“冬心先生四十七岁小像”,每卷卷尾以篆书刻双行牌记“雍正癸丑十月开雕于广陵般若庵”,由金农手书(一说由吴郡名书手邓弘文仿宋本字画录写)上版,扬州刻工张登云、姜鹏九、穆弘图等参与雕刻,字体磅礴劲秀,纸墨上乘,印刷精美。是年十二月,雕刻《冬心斋砚铭》。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刻《冬心先生自度曲》一卷。另有《冬心先生画竹题记》一卷、《冬心先生杂著》不分卷、《冬心先生续集》一卷、《续集自序》一卷、《冬心先生三体诗》一卷等,刻于乾隆年间,但刊刻地点、刊刻者不详。(23) 金农的宋纸明墨印本尤其珍贵,清篆刻家徐康云:“旧藏冬心翁著作最备。其《自序》一卷,用宋纸、方程古墨、轻煤砑印,每半叶四行,行二十余或十余字。丁钝丁手书精刻,古香古色,不下宋椠。虽在灯下读之,墨采亦奕奕动人。余如《三体诗》《画竹》《画梅》《画马》《自写真画佛》,共题记五种,皆以宋红筋罗文笺砑印,《诗集》《续集》《研铭》,用宣纸古墨刷印。皆墨笺作护面,狭签条。”江标亦云:“标亦见冬心翁用宋纸印所著书,神似真宋。所差者,墨色稍光亮耳。”(24) 《冬心先生三体诗》宋纸本,扬州市图书馆有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